第181章 迴歸的鄭和船隊

小說:在大明當商賈 作者:悠悠一劍

孫多威和劉雲鶴極不情願的接受了秦睿的計劃,開始安排裝修洗浴中心,培訓人員,又從手下的人裡面抽調了2oo多個人,組成了運輸隊,煤不用自己挖,西山腳下有很多挖煤的人家,直接買就可以,很便宜。

在秦睿的指示下,以四海幫和斧頭幫的名義,和挖煤的人家簽訂了長達十年的合作協議,價格一文兩斤,每年採購量最低三千萬斤煤粉,先款後貨,絕不拖欠,但要是交不上貨就別怪四海幫和斧頭幫無情無義了。

孫多威和劉雲鶴被秦睿說的數字嚇到了,認為秦睿在信口開河,秦睿只是笑而不語,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以語海,爭辯沒有意思,讓事實說話最好。

三千萬斤多嗎?北平城會有7o萬人,將近15萬戶,平均一戶才2oo斤煤而已,連做飯都不夠。秦睿拿出十萬貫寶鈔,拿到了煤球五成的份子,剩餘五成兩個幫派平分了。

挖煤的人家見到真金白銀後,燃起了熱情,煤粉根本沒人要,現在有傻子拿錢來買了,還不趕緊鎬頭揮起來,全家鑽煤洞,背一筐就是百十斤,一天背個三五百斤不成問題,那就是兩、三百文,一個月就是十兩,家致富就在今朝,窮人啥也沒有,不就是一把子力氣嗎?賺個十年也能腰纏萬貫了,到時候兒孫就能過上富足的生活了,為了兒孫也得拼一把。

秦睿讓人在城北找了一塊黃土多、有水的地方,租了下來,又讓工匠打造了一批做煤球的工具。

八成煤、兩成黃泥加水,用模具一壓,煤球就成型了,然後晾乾就行了。秦睿又找來燒陶的工匠,按照煤球的尺寸燒了幾千個陶管。

十月中,煤球的生意正式開業,北平城同時開出六家煤球店。煤球的定價很低,一個煤球用煤一斤(十六兩)加四兩黃土,賣兩文一個,不算人工的話,翻了4倍的價格,暴利啊!買2oo個送陶筒,並上門為客戶製作火爐,免費。

這個價格貴嗎?北平城現在碳價3.5錢銀子可以買一百斤,摺合3.5文一斤。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價格便宜,還免費製作爐子,他們是買呢?還是買呢?

火爐的製作很簡單,鐵是肯定不可能的,那秦睿得虧死。黃泥加陶管,煙囪用竹筒,怕冒煙就用黃泥再裹一層,技術好點的人一天可以做三十個。

一開始百姓還不信煤球好用,當他們看到煤球店用煤球路燒水、炒菜烤火時,才開始上前諮詢,很快煤球的銷量開始攀升,當煤球賣到一千萬個時,孫多威和劉雲鶴哭暈在廁所,大頭都被秦睿賺走了,他們兩個只能喝湯了,當然這是後話了。

永樂十八年,十月十七,壬子日,大吉。準備了月餘的皇太子朱高熾和戶部尚書夏原吉啟程,帶領先遣部隊向北平城進,幾萬人的場面,浩浩蕩蕩,無邊無際。

也就在這一日,遠在北平府的秦睿,迎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人——鄭和鄭公公。歷經十個月,行程五萬餘里的船隊,終於回到了大明,四十條船還剩下三十二條,兩千四百人,回到大明的只有一千六百人,一半以上還都是病號,可謂是慘烈、壯烈。鄭和本人也是形容枯槁、瘦骨嶙峋,與出前簡直判若兩人。

“鄭公,一路辛苦,此番東進,鄭公必將彪炳史冊,光耀千古!”秦睿心懷著無限的敬重,向鄭和深深地施了一禮。

無他,就是為那種不畏死、意志堅定的精神,秦睿看鄭和的樣子就能猜出,這一次航行他們會遭遇什麼。

“承秦大人吉言,都是陛下英武,將士用命,上下齊心,咱家哪敢居功。”鄭和抬了抬手,表示了一下謙虛。

“鄭公居中排程,居功至偉!”秦睿當然不敢反駁這句話,畢竟人家是皇帝,任何社會都是上面一句話,下面跑斷腿,功勞都是領導的,過失都是下屬的。

兩人坐了下來,鄭和詳細跟秦睿說了一路的經歷,聽到有八百餘人在途中死亡時,秦睿不僅唏噓不已。

“鄭公,能否給下官一份此次出海人員的詳細名單,東進尋找高產糧種是下官的主意,這些人為了下官一個飄渺虛無的想法,披荊斬浪,豁出性命,實在令下官不知該說什麼是好。下官略有薄資,所以想拿出一筆錢來,說是補償也好,說是獎勵也罷,總之略表一下心意!”秦睿其實心裡是有愧的,畢竟人家本來活得好好的,現在很多人都死在海上了,父母失去了兒子,妻子失去了丈夫,兒女失去了父親。

朝廷怎麼樣獎勵、撫卹,那是朝廷的事,秦睿可不想晚上睡不著覺,雖然秦睿很清楚,人類的每一步探索都伴隨著無數的犧牲,但他要做到心裡無愧。

鄭和聽了秦睿的話後,微微點了點頭,長嘆了一口氣,沒說什麼。他當然知道朝廷會賞賜,會撫卹,但對於逝者的家人來說,只能是杯水車薪,秦睿有這番心意,倒是讓鄭和減輕了一些心理壓力。自己帶出去的人,三分之一都死在了海上,這是歷次下西洋所沒有經歷過的事情。

“鄭公,這次東進亞美利加,可曾尋到那些糧種?”在聊了一會之後,秦睿丟擲了自己最為關心的問題。

“尋是尋到了,但似乎沒有你說的那麼高產。”鄭和根據秦睿畫得圖,按圖索驥找到了紅薯、土豆、玉米,還有一些其他的種子。但他評估了一下,這些秦睿嘴裡的高產作物,似乎沒有秦睿說的那樣,能畝產幾千斤。

“鄭公尋到的作物,恐怕是土生土長,沒有人打理的吧?”在鄭和走後,秦睿就想過這個問題,後世的土豆能畝產三、五千斤,那是經過了多少年的育種、改良,都是優中選優的結果。

“的確如此,只有你說的那個玉米,是從當地土人手裡換來的。”鄭和想了想之後,回答道。

“那些糧種沒人施肥,沒人打理,低產是必然的,只要精耕細作,最多兩年就能達到畝產十石、二十石的產量,鄭公勿憂。不知鄭公此次帶回糧種有多少?”秦睿很關心數量,因數量決定了推廣的度。

“本來紅薯、土豆、玉米各帶了兩船,但途中有些腐爛,剩下來的土豆應該有三萬斤,紅薯有兩萬五千斤,玉米倒是沒損壞。”

聽了這個數字,秦睿想開啟窗戶,仰天大笑三聲,然後抱起眼前的鄭和親上兩口,大明的百姓有好日子過了,朱老四算是為大明百姓做了件實事!

喜歡在大明當神棍的日子請大家收藏在大明當神棍的日子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