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西山煤炭商號

小說:在大明當商賈 作者:悠悠一劍

這種情況不是秦睿想看到的,在給朱棣三人講課時,雖然秦睿提出了搞大型基建投資、組建朝廷商號的建議,朱棣沒有接納,但秦睿提出,可以拿西山煤礦當做實驗田,來試一下。

於是西山煤炭商號就有了雛形。

根據秦睿的計劃,將西山煤礦所有礦工納入到商號中管理,採用聘任制,採取按勞分配方式,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

至於為什麼招收人員中,西山本地人可以一戶兩人,外區人只能一戶一人,秦睿的想法很簡單,儘可能將錢惠及更多的家庭。一個家庭有一個勞力掙銀子,其他人務農,既可以保證有糧吃並繳糧稅,還能保證家庭有錢用來購買必須品。

秦睿讓明興商號下了一億斤煤炭的訂單給西山煤礦商號,價格還是一文兩斤,畢竟內廷也要掙錢,總共一百萬貫寶鈔,預付了三成。

西山的百姓倒是想反抗,惜薪司的內侍帶著錦衣衛一起來了,誰敢不服,就地拿下,杖五十,徒三百里。

從整體上看,明興商號獲得了穩定的供貨渠道,朝廷賺了差價,有了更多的家庭受益,唯一利益受損的就是西山百姓,他們沒有了賺大錢的機會了。

改革嘛,總要有人得益,有人受損,這是針對底層的改革而已,翻不起大浪花。

畢竟掌握權力的是朝廷,這些人誰敢站出來反對,立馬吃牢飯。

根據秦睿對西山煤礦的規劃,除了供給原煤之外,還要煉焦炭。

焦炭可是鍊鋼、製造水泥的主要燃料,沒有之一。秦睿想大規模製造水泥,鍊鋼沒有焦炭怎麼能行?更何況煉焦還有煤焦油、粗苯等副產品,萬一搞出這些東西來,說不定還會有意外之喜呢?

汪用留下了一名叫吳桐的僉書,作為惜薪司的代表,協同秦睿派出的掌櫃共同打理西山煤炭商號。

掌櫃姓秦名政,是祖掌櫃推薦的人,有頭腦、會來事。秦睿也考察過秦政,覺得不錯,也算是五百年前是一家的本家,就讓他來了。來之前,秦睿親自面授機宜,告訴秦政該如何做,做到什麼程度,秦政一一記下。

“吳僉書,西山煤炭商號剛剛成立,所有大事小情都要您老這邊操心,如果您有什麼指示,可以隨時找我。”秦政姿態很低,畢竟吳桐是有品級的。

“秦掌櫃,咱家因為得罪了汪掌印,被派到這鳥不拉屎的地方來,還要跟這群刁民打交道,經營一事我又不懂,還望秦掌櫃多多教我啊!”吳桐一臉不樂意的樣子,看著眼前一群烏漆嘛黑的人,心裡很是悲涼。

在宮裡,最少還能有個房子,還有宮女、小太監指揮、伺候自己。眼前站著的這群黑漆漆的人,吳桐是連碰都不想碰,甚至連看都不想看。

“吳公公,不若這樣,我們在北平城中,建立一個商號的總部,您在北平城中處理日常事務,我呢,就兩邊跑,有事情隨時跟您稟報。您老若是閒暇,就過來視察視察。”秦政聽了之後,頓時喜上眉梢,這麼好的攬權機會,怎麼能放過呢?

吳桐聽了這話,不禁點了點頭,笑了起來,覺得秦政很上路,“這樣,似乎不太好吧?畢竟咱家皇命在身……”

“吳公公,這怎麼會不好呢?皇上只是讓公公管理西山煤礦商號,又沒讓公公到礦井中挖煤。再說了,我在現場幫著公公看著,會按時稟報。公公勞心,小人我就勞力。”看著吳桐吞吞吐吐,秦政自然知道吳桐怕什麼。

“如此,就要有勞秦掌櫃了!”看到秦政這麼上路,吳桐臉色好看了許多。

回到北平城的第一件事,秦政出面租了一套三進的房子,僱了四個使喚丫鬟,四個家丁,兩個護院,讓吳桐住了進去,在門外掛了塊“西山煤炭商號總部”的牌子,吳桐就大搖大擺地住了進去。

秦掌櫃在北平城郊的村莊裡,張貼招聘的佈告,對外招收一千人,加上西山現有的人手,總共有一千六百人。

其中八成的人,秦掌櫃讓他們當礦工,剩餘三百人,開始建煉焦爐,土法煉焦爐的圖紙是秦睿出的。秦睿曾經在一個紀錄片中,看過土法煉焦爐的做法,但具體怎麼做,也是一知半解。

但是有了輪廓就有了方向,剩下的就是改進而已,至於如何改進,就是現場這些幹活的人,要想辦法了。

秦睿跟秦政交代過,要善於掘人才,大膽使用人才,精心培養人才。凡是做事肯動腦子的人,不要怕他們犯錯,讓他們去試錯,不斷總結經驗,總能把事情做好。至於做事不想動腦子的人,那就只能幹粗活、重活了。

煤粉或者煤塊煉焦方法很簡單,難點在於副產品的收集,所以需要這三百人去研究,秦睿不著急,急也沒用。

西山如火如荼地展開了一場生產運動。

而在西山不遠處,還有另一場生產運動,秦睿聯合平江伯陳瑄建了一處水泥廠。

平江伯陳瑄,字彥純,明代軍事將領、水利專家,明清漕運制度的確立者,歷仕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五朝。洪武年間,他是藍玉的小弟,積功至都指揮同知;建文年間,受建文帝賞識,升遷至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統領水師,鎮守南京江防,以抵禦燕軍,結果朱棣一來,陳瑄立即投降,帶領燕王軍隊過江。

永樂皇帝上臺後,陳瑄因有“默相事機之功”,仍任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加授奉天翊衛宣力武臣勳號、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封平江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指揮使之職;並在永樂十三年,被任命為漕運總官兵。

秦睿之所以選擇陳瑄,是因為陳瑄是個能臣、幹臣永樂年間北平、遼東的糧草運輸,都是由陳瑄居中指揮協調。同時他在天津衛,建了一個百萬石的大型糧倉,以備京師物資之需。永樂七年,陳瑄奉命巡海,在青州附近遇到倭寇,一直追殺到朝鮮,將倭寇全部殺絕才算罷休。

上海有個叫寶山的地方,就跟陳瑄有關。永樂十年,陳瑄在嘉定縣的海邊築成方圓百丈、高三十餘丈的土山,並於山上立土堡,作為航海標識,朱棣將土山賜名為寶山,還親作碑文記述此事。

喜歡在大明當神棍的日子請大家收藏在大明當神棍的日子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