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人選人的弊端

小說:在大明當商賈 作者:悠悠一劍

朱棣登基二十餘年,可以說天下承平已久,文官集團在這期間,已經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勢力,開始顯露出獠牙。

從朱棣本人角度來看,文官只不過是他選出來的人,隨時可以替換。但就整個文官集團來講,屢次顯示出來的勢力,讓他很警惕。從最初的選太子、修孔廟、遷都北平這些事情上,朱棣覺得文官集團給他壓力或者阻力,讓人窒息。

一般來說,君主有為,文官集團就會弱勢一些;君主一旦平庸,文官集團就會立即反撲,削弱君權,開始給皇帝加各種緊箍咒。他們會開口子曰詩云,閉口祖宗成法,讓皇帝按照他們的意志行事。

可以這麼說,皇帝以一人鬥文官集團,怎麼可能是對手?所以朱棣才會放出宦官,與文官唱對臺戲。從派鄭和下西洋、侯顯五使絕域、亦失哈鞏固北方邊防,到東緝事廠的建立,都是再打文官的臉。

宦官是家奴,文官是敵人,朱棣心裡很清楚。

這次北征的背後,就是朱棣要加強皇權的權威,以便他駕崩時,在權力交接過程中,防止文官集團成為朱高熾的絆腳石,借勢做大。

所以,抓住阿魯臺就會提高皇權的聲望,文官也就不會以此作伐,攻擊朱棣。

聽了秦睿一通分析,張傑和徐顯忠面面相覷。

“師父,你把文官集團說得這麼厲害,怎麼我一點沒看出來的?你看他們平日裡,在朝堂上爭來爭去,相互攻擊,哪裡像是一夥的啊?”徐顯忠有些想不通。

“顯忠啊,要學會觀察,要學會思考。我來給你說一個大明科舉制的隱藏弊端——人選人!”秦睿走到大貓前面,蹲了下來,開始擼起老虎來。

“人選人?”徐顯忠更加糊塗了。

“自古以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為什麼會這樣?你有沒有想過?”秦睿沒抬頭,提了一個問題出來。

文無第一,表面上的意思是文章寫得再好的人,也不敢自誇自己的文章是天下第一。但在這背後卻有另一層含義,因為賞析者不同、時代不同、際遇不同、觀點不同等原因,沒人敢確保自己的文章會被別人賞識。

科舉制的一個隱藏弊端就在這裡,自隋朝建立科舉考試以來,無論形式如何變化,都有一個固定的環節,那就是要閱卷。

且不說科舉舞弊,就算考試、謄抄、糊名這些做得完美無瑕,在閱卷過程中就會出現一個大問題——閱卷官的好惡,如果閱卷官傾向於文章繁花錦簇,那麼中舉的多是才子;如果閱卷官喜歡鞭撻時政,那麼中舉的人多是憂國憂民之人。因此,在閱卷的過程中,與閱卷官政治理念不同的人,大部分被踢了出去,剩下的都是理念相同的人。

殿試又怎麼樣?皇帝親自閱卷又怎麼樣?他們只要把自己喜歡的人,放到殿試名單就行了,官總能當吧?

科舉一般三年舉行一次,閱卷官只要擔任兩到三次閱卷,那麼朝廷之上,就會形成一股具有相同理念的強大勢力,如此這般的傳承下去,就相當於近親繁殖,所以跟他們觀點不同的人,根本連參加科舉的資格都沒有。

這就是人選人的弊端。

“至於你說的他們互相攻擊,不攻擊怎麼倒出位子來?扳倒一個尚書,就會有侍郎升官;侍郎上去了,就會有郎中頂位子,這樣一來,是不是會有很多人升官?還有,你們仔細觀察一下,大部分被彈劾的人,是不是與主流意見相左的人?”秦睿轉頭看了看張傑兩人。

聽了秦睿的分析,張傑和徐顯忠的下巴驚掉了。這個世界居然這麼骯髒!

兩人靜下心來,仔細品位著秦睿的話,雖然說得很殘酷,但細細想下來,事實居然就是這樣。

朱棣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建了一套相對穩定的六部班底,負責科舉的禮部尚書劉觀和呂震都擔任了六年,而吏部尚書蹇義更是擔任了二十年。

每逢大考之時,禮部負責提名閱卷官,皇帝會象徵性的勾選一下,第一道門檻設定好了;等考試之後,吏部還會替整個文官集團,把握方向,凡是不符合文官集團整體利益的人,隨便安排個小縣城去歷練唄,做出了成績又能怎麼樣?官員考核、升遷大權還在吏部手裡。

如此一來,朝堂之上留下的都是沆瀣一氣,成為一個強大的利益集團,再經過三五十年的積澱,就會形成聖諭不出紫禁城的局面。

“師父,這個局面有辦法改變嗎?”張傑開口問道。

“其實陛下也知道這些問題,所以他啟用了宦官來跟文官對抗,但宦官大多不識字,貪財,容易被人欺騙和拉攏,不堪大用啊。”秦睿站了起來,看著兩人,嘆了口氣說道。

作為上位者,朱棣自然能看明白朝局,以一人之力對抗整個文官集團實屬不智,但宦官又不堪大用,所以也是步履維艱。

歷史上,宣德皇帝朱瞻基開始在宮內培養宦官讀書,直到正德、嘉靖年間,宦官才成為皇帝的臂膀。可惜的是,宦官集團向來名聲不佳,天天被文官、士林抨擊。而皇帝大多是文官系統培養出來的,很多時候都對宦官抱有戒心,導致了宦官集團的勢力總是隨著皇帝的憎惡起起落落。

有人說,明朝的宦官之禍流毒甚廣,是導致明末各地起義的罪魁禍,這話完全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

大明毀於文官,大明優待士人,秀才、舉人不用納糧服役,這是文官集團誓死扞衛的一項權力,由此引了投獻之風。投獻的後果是什麼?投獻之後,繳稅的群體少了,但需要繳納的稅賦總量不會減少,就必然需要加稅。再加上文官集團還要上下其手,就會造成貧者愈貧的局面。

宦官貪是一人貪,文官貪是整體貪。宦官收稅十取其一二,文官收稅十取其七八。宦官之所以不為人喜,是因為他們動了文官的利益,文官掌控士林,掌控輿論,白話說就是會帶節奏。

宦官一人壞,就是整體壞,一個劉瑾,就代表了整個宦官集團;文官一人清廉,就是整體清廉,一個海瑞,就可以代表整個文官集團。

喜歡在大明當神棍的日子請大家收藏在大明當神棍的日子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