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禪讓

小說:大安定遠王 作者:望天外

這場生在大安王朝,平慶二十年,癸未年六月初的宮廷政變,終於是落下了帷幕。

這場顯得不為嚴謹,實為鬧劇的逼宮行動,最終也在平慶皇帝先得知的情況下,藍氏皇族的宗室們,不僅沒有獲得應有的結果,而且被藍約連盟早早安排的內應,將自己府上鬧得天翻地覆,而且最終,平慶皇帝對於這些人也沒有手軟,參與逼宮的宗室,全部斬,而且被抄家,妻妾子女為奴為娼,這場顯得十分荒唐的宮廷政變也被後來的史學家們稱之為“癸未宮難”!

而年初的科舉舞弊大案的爆,被看作為是本次宮難生的導火索,但似乎宗室們以一種慘烈的代價而告終,而當所有事情都處理結束後,平慶皇帝將自己關在了太廟裡,親自書寫了“罪己詔”!

而皇帝下罪己詔代表了他自己失德,可能會是上天對於天子的懲罰,如天災時,朝廷無法解釋這究竟為什麼的時候,皇帝會主動站出來攬責任,而大多時候除非真的是天大的災難時,皇帝才會下此召,以安天下民心。

而人禍方面,還從未有皇帝因為此種事情就要下罪己詔這麼離譜的事情,而當“罪己詔”的內容頒佈時,所有人才明白過來,原來平慶皇帝並不是說愧對於宗室,而是說愧對於藍氏皇族的祖先,尤其是太祖皇帝,因為他要請諸多的先祖們饒恕他,他要把祖制改回來,關於宗室們的祖制。

第一條就是將三代而為民的祖制廢除,接下來就是關於宗室們可以參與所有事情,不享特殊的權利,而只是簡單的同普通百姓一般,可以讀書參加科舉,可以從軍建功,也可以行商,唯一不改的就是,田產是不能允許過定額!

而規定的不能出兩京(神京城、臨江城)的規矩自然也就作廢了,最後就是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結果就是,平慶皇帝在詔書的最後,以因為自己沒能安撫住宗室,無德無威,盡失皇家的臉面,也無顏再面對眾多大臣,就退讓皇位,讓太子繼位!

這難道是傳統嗎?要知道平慶帝也是在安儀宗退位之後接手的,不過當時的安儀宗早就行將就木了,而現在的平慶皇帝怎麼說也還是中年鼎盛之時,此時就退讓,讓眾多的人也是沒有想到,而且太子也太過於年輕了點吧。

一時間掀起了比宗室們造反的訊息還要震撼的波瀾,而眾多大臣也是聯袂一起跪在了太廟前,請平慶皇帝出來主持大局,因為太子還是太年輕了,得到的回覆是,讓太子慢慢熟悉朝政,平慶帝說他可以的。

而讓人奇怪的是,太子似乎早就得知了此時,並沒有加入到規勸的隊伍當中,君臣們再三對峙和妥協下,終於在第七天,以文武柱石為的參丁歲安以及英國公唐嵇昱,無法只得先讓平慶帝出了太廟,而後迎接新皇登基!

眾多的大臣都是勸說,宗室逼宮的禍根其實早就埋下了,並不能怪罪平慶皇帝,而且,他們早已心懷不軌,這種人為的禍事,怎麼能全都責怪在皇帝的身上呢?

可惜平慶皇帝心中早就瞭解了,無論誰來規勸,他都堅持退位,而且在太廟裡待了只有幾天的平慶皇帝,看上去已經很老了,雙鬢的頭竟然全部變成的花白,有如日暮西山的老人一般,讓人覺得很是驚訝。

而出了太廟後的平慶皇帝便一病不起,臥躺在床上,還在清醒的時候,他就召集了幾個大臣,以及以藍承羨為的僅剩下的幾個宗室面前,將皇位親自傳給了太子藍承彥!

而之後,這個在大安王朝的歷史上沒有出現什麼大的紕漏的皇帝,就一直到駕崩都躺在了病床上度過了。

太子登基則遠在了第二天上午,眼見平慶皇帝已經病倒,國不能一日沒有君王,所以大臣們一致覺得,新皇登基迫在眉睫,沒有辦法,只得將時間往前推。

而在幾天前,誰都沒有想到,大安王朝的皇帝就在這幾天就換了,大安王朝平慶二十年,癸未年六月下旬,剛剛送走了太后遺體的朝廷,又準備了新皇登基的禮儀。

而藍承彥也成為了大安王朝的第六位皇帝,在皇宮裡的天壇舉行了祭天儀式,並且昭告天下!

封還在世的平慶皇帝為太上皇,而王皇后則是太后,太子妃為皇后,因太上皇還在世,最後覺得年號就沿用直明年開春,到時候再改用新的年號。

而最讓人詫異的是,宗室楚親王正式進入了眾人的眼中,楚親王被新皇封為了當朝的少保、五軍都督府的右都督、素寧衛的節度使!這就是此前吳惟的所有官稱和封號,而現在轉移到了藍承羨身上而已。

而楚親王正式的進入朝廷,也終結了此前宗室不得參政的規矩!一時間楚親王府成為了京城裡所有人注視和議論的地方,概因素寧衛的節度使太重要了吧,這個衙門一直都是處於其他朝廷衙門之外的,甚至等同於皇帝本身的權威。

而此時的辰乾宮也換了一位主人,還是皇帝在上,身邊跟著一位太監,這位太監自然為就是一直跟著太子的周奎了,不過現在他頂替了戴忠的位置,被封為司禮監的秉筆太監,也算的上此時新皇帝身邊的紅人了。

而另一位紅人,此刻也是跪在了地上的楚親王藍承羨,“臣弟藍承羨拜見吾皇萬歲!”

新皇藍承彥笑著站了起來,親自走到了他身邊,扶著他起來,“羨弟,父皇之所以讓咱們兄弟二人相互幫持,就是父皇想到了,最為關鍵的時候,還是宗室的親人們靠得住!”說著還握住了藍承羨的手。

藍承羨也是沒有想到,平慶皇帝耳提命面的單獨會見過他們二人,主旨就是讓他們二人,一起好好的將藍氏的江山經營下去,而且平慶皇帝說出了最關鍵的,他的幾個成年的兒子裡,也就藍承羨最讓他驚訝的,豫親王藍承英也好,還是大皇子藍承宗,二皇子藍承禮,他們都受不住誘惑,上了藍約連盟的賊船,最終也落得身死道亡的下場,平慶皇帝再三的警告他們二人,一定要兄恭弟友,藍氏江山才有機會一直延續下去。

喜歡大安之王請大家收藏大安之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