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論而外放

小說:大安定遠王 作者:望天外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江南布政使王秉良,在見過了楚親王藍承羨後,上書請奏新法的利弊,而且對於新法他的態度是鼎力支援!

而且奏摺中詳細的說出了新法對於朝廷和百姓的利,而弊端卻是寥寥幾處,無一不是在說明他心向著新法的,這下有意思了,江南提刑按察使汪春木糾舉楚親王,顯然有些和東安郡王的彈劾遙相呼應的意思。

而江南布政使王秉良卻明顯在支援楚親王的,這下子江南的局勢變成了兩股勢力的碰撞,一下子就讓眾多觀望中的人看清楚了這場,看似沒有過招的較量,而且兩位皇帝對於此事的態度也是兩個分端,太上皇雖沒有直接說明,可似乎很不滿意新法,而新皇帝元興皇帝則自然是喜歡新的。

此時剛好經過了一個月一次的經筵一過,元興皇帝似乎也學到了許多,以輔政閣大學士到翰林院士,以及翰林院的各個翰林,而其中已經升為編撰的俞渙,卻被元興皇帝看重,其中有一處原因是,俞渙被藍承羨提攜過,當然這些只是元興皇帝所知道的,而俞渙自然不知,經筵一過,其他人都退下了,而元興皇帝則留下了他。

“俞卿,看看這位江南布政使的奏摺吧!”元興皇帝似乎也很喜歡跟這種年輕的官員們打交道,也許是因為太上皇的存在,讓元興皇帝的壓力愈來愈大,以至於這些時候,元興皇帝不得不把目光投向翰林院,翰林院作為重臣的培養機構,也算是儲存了一些年輕的官員了。

大安王朝的輔政閣雖然沒有出身的偏見,可如果你的履歷裡有翰林院任職的經歷,對於皇帝來說,自然更加的信任,大安輔政閣到目前為止都是因為皇帝的喜好,只要皇帝覺得可以,而且官職到位了,基本沒有大臣可以反對的。

俞渙恭敬地從大內太監周奎手中接過了奏摺,仔細的閱讀著上面的內容,不緊不慢,讓一旁的周奎暗自著急的想提醒一下他,可元興皇帝似乎也不著急,看起了御桌上的其他奏摺起來。

好一會,俞渙才將奏摺讀完“回皇上微臣看完了,江南布政使王大人看來對於楚親王提出的新法,很有研究,利弊都說的得體,微臣觀之,似乎按照王大人的意思,新法不執行,恐是我朝的損失啊!”

俞渙看到了關於楚親王藍承羨的奏摺就知道,肯定是目前朝野議論紛紛的新法了,在他看來,作為宗室的王爺,他已經是然的身份,而且新法的出點自然是為朝廷和百姓著想的,自然不會是為了他自己,如果真的是自私點來說,就是鞏固藍氏皇族的統治吧。

所以俞渙雖然知道自己一表態,自然會成為眾矢之的,不過見過幾次元興皇帝的他,自然知道元興皇帝是心向新法的,從他知道革新鹽政的時候,元興皇帝的興奮勁就能看出端倪。

所以俞渙才大膽的說出了此時元興皇帝心中的話,果然元興皇帝聽了大笑“愛卿說的有些過了,新法好壞目前還看不出什麼,不過你所說的,如不行新法,還真是朝廷的一大損失,不過俞卿家中可有田產?如讓你家裡也一樣跟著國法一樣納糧呢?”

其實元興皇帝不是問的第一個朝臣了,大多數都是含糊其口,投機取巧的也會順從他的意思說幾句新法的好話,可基本上沒人真正意義上的支援新法,因為這等同於跟他們伸手要稅銀呢。

“微臣起於微末,得皇上聖恩才得以入朝為官,可新法的意義重大,微臣覺得即便是家中再多的田地,難道就不應該上交一些給朝廷嗎?外邊計程車人大多數說,我朝優待士人,可士人多少,天下間掛在舉人名下的田產又有多少,說來慚愧,微臣自中了金榜以來,家裡送來的田契也不知多少,微臣尚且如此,可知這些朝臣,外邊計程車子們,他們名下又掛名了多少的田產,而且收多少稅不也是皇上說的算嗎,微臣覺得,這些稅銀只是很少一部分,為什麼就不願意繳呢?”俞渙很是誠懇的說道,他說的雖大義凜然,可不過他心中所想,其實朝臣也好,還是士紳階層也好,他們大多數自然不在乎這點稅銀,可一旦開了這個頭,以後加收明目就沒得藉口了,那麼不管朝廷怎麼樣,對於士紳階層來說,這個就是不能接受的。

元興皇帝聽了滿意的點了點頭,他就愛聽這種年輕官員對於官場朝臣的批判之詞,而大臣們自持身份,很少能夠以身,而其他百官們卻一派祥和之氣,這讓這位年輕的皇帝不是很想看到,他更多的還是希望朝廷變得更加有朝氣,而不是循規蹈矩按部就班一起混日子養老的,他需要有人和他一起往前衝的勁。

“愛卿所言不錯啊,看愛卿也在翰林待了一段時間,可想去地方上做一任父母官啊?”元興皇帝的語氣像是在徵詢。

“微臣願聽皇上安排!”

俞渙則是大喜,翰林院是晉升之所,不過卻不是久待之地,如果一個新科進士幾年甚至十幾年一直待在翰林院,那麼足以說明,皇帝或者是上官根本就沒有在意你的為官之道,而外放出去,才是新翰林們最想看到的結果,況且此時還是元興皇帝親自欽點,俞渙何不欣喜。

“嗯,應天府朝天縣你應該知道吧,前知縣因為陳家一案,已經被朕給配去了交州,希望愛卿能不負朕之所託,再者新法如真的可行,愛卿一定得好好按照新法來執行,朕想看看江南一地,新法行了以後,到底能有多少改變!”元興皇帝也是嚴肅的說道。

“微臣一定不負皇恩,若新法能行,微臣定當極力推行,讓皇上以及朝廷看到,新法對於百姓來說到底是好還是壞!”俞渙跪地謝恩,朝天縣知縣是省城附郭縣,所以知縣也是從六品秩,和他此時的翰林院編撰是一個品秩的,不過能外放知縣,也算是左遷了。

喜歡大安之王請大家收藏大安之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