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急忙上奏

小說:大安定遠王 作者:望天外

越州府城被海寇攻城了?訊息一傳到了江南,不僅是官吏們震驚,就是普通百姓聽了也是驚訝不已,往常確實有海寇上岸搶掠的訊息,可基本都是沿海的村落小鎮,也沒什麼人太在意,只是默默的在心裡罵幾句罷了。

這次竟然敢公然攻城,在都指揮司內的江南都指揮使葉棠林連忙派人去打探訊息,他可知道,楚親王藍承羨就去了越州府。

“大人,楚親王從越州來的手信!”

這時有人將藍承羨送來的信遞給了他,看了信的內容,葉棠林的臉色由紅變黑,藍承羨提到海寇是乘大船而來,隨時可能溜走,而越州府的駐守士兵,不能出城迎敵,江南沿海各地應該做好防護應對,說不定越州府不過是個幌子,還有要他不用驚慌,越州府的海寇交給他處置就行,其他地方,葉棠林必須保證沒有海寇肆虐。

葉棠林怎麼能不觀之變色,海寇從來就不講道理,別看就幾百上千人的船,可萬一被他們攻入府城內,到時候他這個江南都指揮使就做到頭了,各地衛所不能動,可駐紮在江南一地,還有一軍營衛隊,為的就是處理各地的各種突事件,各省人數在五千人馬左右,加上各府計程車兵,一個行省大概有一萬人到兩萬人的隊伍,可都是分散的,且再沒得到兵部的允許下,各地衛所士兵守城士兵,不能隨意調動。

不過在突的情況下,都指揮使有權先調兵再請示,不過得徵求其他三司主官的同意,也就是布政使和提刑按察使。

事不宜遲,葉棠林急忙騎馬去了江南承宣佈政司,找到了江南左布政使王秉良,王秉良也是剛剛接到訊息,也有藍承羨給他的訊息,和給葉棠林的意思差不多,不過王秉良也害怕出現萬一,他們這些人就是無辜受到牽連。

“新任的提刑按察使朝廷還沒有委派,只能先找副使說了,立馬派兵前往越州府!”王秉良十分的果決,在信裡藍承羨提到,讓他們不用驚慌,留意其他各處沿海的情況,可眼下兩人只顧著藍承羨還在越州府了,豈會管其他的。

東海行省的省治榕城府,跟江南布政司的情況差不多,三司主官都在,同樣是接到了藍承羨的書信,不過他們還算鎮定,畢竟越州府是江南行省的地盤,可萬一藍承羨死在了海寇的手裡,他們收到過訊息,卻無動於衷,到時候皇帝論起罪名來,他們也有的受了。

三人討論了許久,最終想出一個折中的辦法,讓駐守臨海府的衛所出兵馳援越州府,這樣一來,就算出什麼意外,對他們來說,也好有個交代,討論完後,一起上奏朝廷出兵的請求。

此時在江南和東海三司的官員眼裡,藍承羨才是最主要要保護的物件,至於越州府是受到了多大的進攻,他們不怎麼理會,而且全然沒有考慮藍承羨在信中給他們提起的注意沿海各地。

像是這樣的戰事緊急訊息,各地都是八百里告急,不過兩地三司主官都覺得事態並不是最嚴重的時候,所以當藍承羨的密信送達元興皇帝的手中時,兩地三司官員送來的急信也到了京城。

“越州府遭到海寇襲擊,還是帶著大炮的海船?”

“聽聞楚親王也在越州府!”

……

相比起朝臣的猜疑,元興皇帝看了藍承羨的密信自然知道的更多,而且藍承羨在信裡提起興建水師,他還在半路遭到襲殺,預言了海寇來襲的訊息。

結合江南和東海三司傳來的訊息,元興皇帝心想,這些海寇不知道那是他的胞弟,當今的楚親王嗎,這不是挑釁,無疑在找死。

元興皇帝立即將輔政閣的閣臣召集到了御書房,拿出了藍承羨的密信,讀給了幾個閣臣,朝儀上不宜宣讀,是元興皇帝怕太多朝臣反對。

最擔心得莫過於戶部尚書陶炎生了,而看到藍承羨的密信裡提到自己還被襲擊過,好在已經退敵了,他心裡也是安穩不下來,聽了自己夫人說的,陶矜柔已經有了臨產的症狀,這會可不能讓她擔心,動了胎氣啊。

兵部尚書嶽中書第一個跳了出來“啟稟皇上,這些海寇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膽敢侵犯我上朝府城,老臣提議,馬上派兵剿滅,也好讓這等無知賊寇知曉我上朝之威風!”

站在位的參丁歲安卻並沒有說話,低著頭思考著什麼,下來兩位即是名義上的次參,部尚書陶炎生、兵部尚書嶽中書,再下來就是吏部尚書劉明習、禮部尚書張萬寧、御史臺御史中丞郭仲雍、都察院左都御史沈思為,幾人就是大安王朝現任的輔政閣閣臣。

張萬寧在這年紀最小,還剛剛到知天命,而其他的幾位俱是知天命到花甲之年,不過張萬寧卻是輔政閣裡上升最快而且站的最穩的一人了,而且太上皇專門為他增加了輔政閣的名額。

就見張萬寧站出來說道“啟稟皇上,目前最緊要的恐怕不是越州府,臣雖不知東海江南沿海一帶怎樣,可按往常的訊息來看,海寇不會如此簡單明瞭,而且如此的明目張膽,臣覺得,最重要的不要讓其他重要城內出現了無兵駐守的情況!”

元興皇帝點了點頭,“宣英國公、保興侯!”這樣的戰事,元興皇帝還是初次接觸,急忙間忘記將五軍都督府的勳貴叫來了,不過目前也就英國公和保興侯是最為重要的人了。

這文武不相交,輔政閣幾位閣臣一聽,連忙自覺的站到了另一邊,英國公唐嵇昱、保興侯傅恆遠一起走了進來,面對著文官集團的七人,武官集團卻只來了他們兩個,確實有些“實力懸殊”,不過也是目前大安王朝的朝堂的格局,文強武弱,不管是官銜還是人數,都是文官人多,不過大安王朝卻沒有文官領兵的權力,戰時武將權力比文官更重,也不會出現不懂行兵打仗的文官統領武將的情況,太祖皇帝早就說清了這點,打仗必須是武將出身才能統兵,而糧草後勤則是文官所官,最多可以監管武將,卻不能干涉。

喜歡大安之王請大家收藏大安之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