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奇怪的家徽

小說:唐朝的成語 作者:貓怕涼

越是高門大戶,深宅大院,裡面的人越是沒有婚姻自由。

崔鶯鶯也一樣。而且她的婚姻可能不歸月老管,說不定歸財神管。

嫁給一個愛的人和嫁給一個陌生人完全是兩個概念。崔闖知道這種痛苦。他十三歲就娶親了。揭了蓋頭才知道自己娶的人是何種模樣。

崔闖與表妹崔鶯鶯自小就親近。但他沒那地位也只是無能為力。萬幸家族的決定符合心意。

跟姬雲聊天崔闖很多時候只有聽的份,插句嘴都難。因為他根本不知道姬雲說的是什麼。崔闖以為姬雲淵博的知識打動了族長他們。

其實根本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用鷹做家徽的,大唐不少。姬雲的家徽看著也稀鬆平常。圖案就是鷹張開雙爪下撲的動作而已。

對於姬雲來說,這個家徽圖案就是自己的標誌。姬雲的家徽對於李世民來說也是個標誌而已。真正認識姬雲家徽的,只有少量的老牌家族裡極少的一部分人。

其實最先認出姬雲家徽的,是強買涼粉秘方的太原王家。

從姬雲見了李淵,獻了現代版的曲轅犁。成了縣男。

皇,王,公,侯,伯,子,男。這七種不同地位,都有相應的儀仗。而儀仗中相同的一點,就是前面開道引路必須要用到旗子。家徽的作用之一就是要繡在旗子上作為標識。

這個歸禮部管。

太原王家的族長王圭留就在長安做官。他認出了姬雲的家徽標誌。所以趕緊讓人送禮送鋪子祝賀姬雲喬遷之喜。要不然一個無根無底的縣男哪裡犯得著這麼拐著彎賠禮?

李世民一搞定自己的座位。姬雲就二進長安城。引誘著李世民玩偶遇,鬧得上層社會都知道了。自然而然也就去查這不起眼的人物。姬雲的家徽都刻馬車上了。只要不是瞎子都看得見。認出來的誰敢當不認識?

姬雲二進長安城就把熊家得罪了,熊二死不瞑目,變了冤死鬼。熊家豈能罷休?熊家一查,家主熊霸認出了那個標誌。本當姬雲是個屁,結果現自己是個屁,還得趕緊放出去。拿姬雲當瘟神一樣,舉家遷移去了南方。

崔闖看不出姬雲的家徽有什麼特別的。把這圖案傳回家裡就是了。

然後就這樣了。崔鶯鶯名花有主了。

崔家本身已經把她培養得足夠優秀。整個五姓七家裡,待嫁的女子中,包括內部給其他家族未來話事人聯姻以及與用來與王公貴族乃至皇家聯姻的,最頂級的幾個嫡女中,崔鶯鶯也是最好的一個。

這些女子定下的陪嫁不是論車算的,也不是論街算的,那是論城算的。從田產到地契,店鋪商鋪,綾羅綢緞珊瑚瑪瑙一應俱全。

就算這樣,崔鶯鶯從被定下要與姬雲聯姻開始,也是噩夢的開始。崔闖兩年裡傳回去關於姬雲的訊息越多,她需要學習的東西就越多。

兩年裡崔闖傳回的訊息顯示,姬雲懂的東西多而雜,雜而不精。天南海北,有的沒的都知道些。就因為姬雲瞎顯擺把大海里那些玩意講給崔闖聽。崔闖聽天書一樣。結果崔闖把這大海天書傳家裡,崔家那幫老爺子也是懵逼狀態。直接把崔鶯鶯往南方送。去海邊認識大海海帶皮皮蝦那些去了。

這一切就為了崔鶯鶯有相匹配的學識。能與姬雲有共同語言。

這崔鶯鶯過了門,伺候不好,沒共同語言,以姬雲脾氣奇葩,愛好也奇怪的特性。一旦厭煩開始往外跑。那被冷落的滋味絕不好受。長期獨守空房。心情低落,那活不了幾年。

聯姻,崔家有足夠的經驗。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慮進去了。這也是為崔鶯鶯好。她要沒了。姬雲續絃找了別家的,那可真叫賠夫人又折兵。光那些陪嫁就得肉疼加心疼。要真那樣,姬雲不給,崔家都不好開口要回。

找孫思邈給姬雲看病。一開始是崔家最賣力,後來太原王家後來居上。整個五姓七家都在找。

有些東西是口口相傳的。不會寫在紙上。

長期昏迷不醒就死了。這是大唐,不是後世現代可以輸液,白蛋白,營養液啥的續命。太原王家本來不想幫著找,等姬雲死了就拉倒了。但是沒辦法,不找不行。姬雲太耐了。挺了一個月也就是瘦了一點而已。天知道還能挺多久?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是一個祖宗,通了氣的,找孫思邈找得十分賣力。要是找到了,救了姬雲。那他王家咋辦?

姬雲就是個奇葩,李世民愛其才,愛屋及烏。姬雲要上房揭瓦,他李世民管搭梯子。只要能給他辦事,能為其所用,奇葩就奇葩,高人子弟,必須是特別的。但是這奇葩,在認出姬雲的鷹撲家徽這些古老家族眼裡,那叫正常。

太原王家怕姬雲這奇葩性子帶記仇屬性。要是碰上機會被姬雲割肉痛宰,反不反抗都是個問題。

姬雲說莫名其妙到了這裡這話,騙鬼呢?鬼都不可能信,何況是人?上位掌權者沒一個是傻蛋,那都是喝人血,踩著屍骨上去的。根本沒人信。

一個姬雲不值錢,但是背後可能存在的力量不能去賭一把試試。贏了,姬雲一條小命。輸了,全家死絕。這沒必要去嘗試真偽。那就選擇拉開距離,或者不交惡。

誰找到孫思邈救活姬雲。那姬雲就得欠個人情出去。王家需要這個人情當護身符。防止姬雲反目。

正所謂燈下黑,這回了真的夠黑!

太原王家找到孫思邈的蹤跡,就在清河縣的一個偏僻村落。距離長安城只有五百來裡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