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繼續不務正業中

小說:唐朝的成語 作者:貓怕涼

姬雲從崔家吃飽喝足起身要走的時候,還叮囑崔太爺別把自己有多少老師的話傳出去,這個是連皇帝都不知道的事情

崔太爺保證不會傳出去,誰傳出去,今天屋子裡所有人都全家法伺候,祠堂裡活活打死

其實姬雲不叮囑崔家人也不會外傳,傻子才傳出去,自己家知道多好?

往小了說,這是他們四房的女婿,這陪嫁本來打算是給姬雲四個本家庶女為妾,這萬一,變八個,十二個。這麼好的女婿,其他三房藉著陪嫁的由頭往姬雲那塞他們房的姑娘,那合起夥跟崔鶯鶯爭起來可就麻煩了

往大了說,日不落的野心很大。過了帝王。這已經不是野心勃勃這麼簡單了。崔太爺看得明白。姬雲在利用皇帝。只要他走得夠遠,日不落的帝國何其遼闊?將來能活著,那就是無冕之王。更或者是別的。

姬雲走了,崔太爺犯難,這得四房裡頭合計合計,要不要讓其他三房知道。

……

萬丈高樓平地起,有權有勢有錢就是任性。天上人間門口正對面,隔著運河那邊,有一座樓開始裝修了

運河是人工修建的河道,長安自古即為南來北往的“水6要衝”。城內有運河直通著外頭,由閘控制

長安別名“長河”,因境內主幹河道舊稱“長河”,故亦作為地名。因長安城周邊有八條河道,又有八水繞長安一說。

長安城的長安閘(復閘)是連線大運河和上塘河水系的重要水利樞紐工程,也是江南運河上最重要的水利水運設施

上塘河起自杭州,經臨平、許村,流至長安。折向東南後流向鹽官。而下河又名崇長港,是周敬王時開鑿的,古稱越水道,又名運漕河,為歷史上的漕運要道。下河南接上塘河,北通崇福鎮

隋代江南運河是在秦漢以來所鑿運河的基礎上加以拓寬、順直而成的,隋大業六年(61o年),“敕穿江南運河”,越水道與陵水道貫通,整治後成為江南運河中的一段

江南運河開鑿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時代,主要有吳王夫差開的“百尺瀆”和秦始皇開的“陵水道”。

百尺瀆,又名百尺浦,據《越絕書》記載:“百尺瀆,奏江,吳以達糧。”位於海寧境內鹽官西南四十里許,經長安直達錢塘江邊。

陵水道,據《越絕書》雲:“秦始皇造道陵南,可通陵道,到由拳塞,同起馬塘,湛以為陂,治陵水道到錢塘,越地,通浙江。”

採用三閘兩澳複式結構的長安閘,為古代江南科技含量最高的船閘。閘、壩、水澳原是很普通的水利工程,但長安閘透過巧妙的工程規劃、澳與閘門聯合運用和潮水的節制調蓄,形成了一項全新的工程型別——復閘,在運河史上為創,有引潮行運、蓄積河水、水量迴圈利用的多重功能,這是我國古代水利技術領先於世界水平的良好佐證。

長安西市作為主要的貿易區,又是絲綢之路的起始點,水利運輸極其繁榮

姬雲與清河崔氏要開的火鍋店就在這裡

那原本也是酒樓,比天上人間還大。清河崔氏只用兩個時辰就讓那樓易主了

關中人性格豪邁,姬雲就把火鍋店的裝修風格整成粗獷型別。很狂野那種

掌櫃是崔貴的弟弟,崔榮。他家兄弟四人,四人名字合起來為富貴榮華。哥哥崔富在東都洛陽打理天上人間分號,現在同時那邊的火鍋店也開始動工,由小弟崔華負責

大量的銅和銅錢被姬雲送去匠人那裡打造銅火鍋,大小單鍋,鴛鴦鍋,等專用炊具,讓大業坊的工匠快忙活瘋了,爐子不停,人輪流幹

姬雲親自跑回藍田封地羊村,指導製作火鍋底料。就是那麻辣的料子。這是孫思邈調配的。別人複製不出來。一是沒辣椒,二是沒具體配方,三,殘渣粉碎與飼料攪拌後,扔河裡讓魚給吃,或者讓雞鴨消滅掉

這邊忙活起來,李世民又開始牙疼了。

小弟又跟人去搞錢去了,這邊窮得叮噹響。怎麼就沒眼力勁呢?就不能帶上咱嗎?

哪怕咱們去搞羊毛也好哇?

鹽販子都當了,羊毛販子也能湊合湊合當一下不是?

姬雲給所有關係戶送了他的新式火鍋,包括底料。先搞宣傳工作

偏偏沒他李世民的。吃是吃了幾次,味道好極了。那是尉遲恭給的。人家手裡也不多,吃完再去要點嗎?

那就換別處要,可這麼蹭著吃也不是事兒呀!

尤其是去房玄齡或者杜如晦他們家混火鍋吃,一吃就得聽唸叨,趕緊讓姬雲乾點正事兒吧!比如羊毛。這火鍋再好吃,那跟國家沒什麼助益

(姬雲是自主繳稅的,因為沒人找他的鋪子收稅。二十稅一,也不多不是?)

李世民知道姬雲想羊毛計劃的裝置一步到位才搞,那你們怎麼不去勸勸他去?幹嘛讓我逼著他幹呢?

然後吃長孫無忌,他也勸李世民趕緊讓姬雲開始計劃。

從天上人間菜品價格,霸王酒的價格,對乞丐禮遇等就看得出來姬雲固執的一面。李世民不想強迫他

可現在咋整?姬雲倒騰火鍋去了。那羊毛的事兒他是不是擱置了?

李世民牙疼,吃麻辣火鍋又上火了,然後身為食肉動物,那必須吃羊肉,吃羊肉就想起羊毛,羊毛計劃這種國策無法實施讓他腦子也上火。找皇后洩火。

結果皇后這沒洩火,更火了。皇后也吃上熱騰騰的火鍋了。清湯的,菌湯的,還有滋補的。就是沒有麻辣的

因為皇后吃不了太辣的,姬雲乾脆沒送

“你看看朕的兒子們天天習文練武,你那個兒子天天給你搗鼓吃的,你就不能說說他嗎?”

幹嘛要說他?給當孃的送吃的不對嗎?這要扮演慈母的人設,剛有點起色,進度還差的遠呢。這去說什麼不務正業啥的,那不就搞砸了嗎?

南朝時期的虞氏家族是有名的世家大族,出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廚師”虞驚,史書記載虞驚“善為滋味和齊皆有方法”,他親自制作的菜餚,“太官鼎味不及也”。連御廚都相形遜色。皇帝向他要“諸飲食方驚秘不肯出。上醉後體不快驚乃獻醒酒鯖鮮一方而已。”

和虞驚同時代的齊武陵王蕭曄也是對廚藝頗有研究,當時記載蕭曄請大臣吃燒鵝,親自掌刀,史書形容“應刃落俎”,可見其手法純熟。

另外這一時期還出現了許多美食家,其中比較著名的是符朗(前秦天王苻堅的侄子,投降東晉),據說他吃鵝肉就能知道鵝的顏色,吃雞能夠分辨雞的生活習性

長孫無忌告誡妹妹,姬雲有晉魏之風。姬雲愛吃,對吃挑剔,那是很正常的事情,皇后才不想睜著眼說瞎話。要知道美食也是家族長遠的一種標誌

“陛下,臣妾也不方便出宮,再說男人家的事情,臣妾還是不干涉的好”

李世民大怒!你舅舅的,這會兒說什麼後宮不得參政的屁話?

幹也得幹,不幹也得幹!不幹讓你知道什麼是男人的威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