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萬事俱備

小說:唐朝的成語 作者:貓怕涼

隨後等姬雲從箭樓上下來,尉遲恭一把搶走了姬雲的複合弩,仔細檢查

“這是什麼名堂?”

“弩”姬雲

“老夫還認不出這是弩?是問你”

“哎呀,我的伯伯喲,我說了您也聽不懂啊”

“那算了,怎麼用”尉遲恭作為大唐頂級戰力之一的人,眼力極好!一切都看得清楚,這玩意可是好東西,多來點,城頭上的人就抬不起頭了。秘密姬雲不想說,那他自然不問,用就行了

姬雲給示範裝上弩箭,尉遲看遠處攻城車上的大原木,瞄準對著放了一箭,跑過去讓人四處找,因為弩箭沒了

一根弩箭而已,尉遲恭不稀罕,俯身檢查那原木,一抱粗的硬木竟然被射穿了

從姬雲背上的囊裡抽出一支弩箭,用手摸摸箭頭,看著那形狀,想起了姬雲的直三稜刺

軍中公認姬雲設計的三稜刺中放血槽的所謂導氣排壓能力最好,正在加緊實驗其應用其它兵刃上的比例問題

可你弄個箭頭還要拉出放血槽導氣?夠狠的“好霸道,隨伯伯來”

尉遲恭領著姬雲到了中軍帥帳裡,吩咐外頭戒嚴

“這東西都誰知道?”

“我剛做的,沒人知道”姬雲

尉遲恭給一邊的副將打了個眼色,副將點頭提著鏈子大錘出去叫人來守護了

姬雲一看這架勢,不是要殺了那幾個工匠吧!趕緊開口求情“他們不懂的”

“放心,就是給他們換個地方,做你這個弩還有這箭頭”

“哦,箭頭還行。那弩做點夠用就行了,這個還是半成品,只能單,射一箭,得再拉弦上箭才行,等乾死羅藝那王八蛋,我回去長安,再慢慢改改”

“還能改良?你知不知道這單人操作的弩,威力已經趕上床弩了”

“有多大?”姬雲對大唐的床弩還不怎麼了解,那是軍中禁忌之物,每臺都有編號在冊,民間壓根不許出現

“你這弩最少有四石以上”

《漢書·律曆志上》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一石就是一百二十斤相當於六十公斤(按現代的單位制),取g=9.8,受到的力大小就是6o*9.8=588牛頓

其實沒那麼大,這還要加上破甲穿刺的效果

“才這麼點?回去把弓片改改去,用木片夾鋼片,包角,筋試試,怎麼著也能上六石”姬雲摸摸複合弩的弓片“大營裡連柘木都沒有,弦也是個事,不知道能不能受得住,沒好材料呀”

做弓片柘木為上,次有檍木、柞樹等,竹為下。因此說柘木(又名黃金木)是最好的做弓木料。由於柘木稀有,理想的比較好的木料是紫杉(紅豆杉)

尉遲恭一想也對,他雖然不善射,但是家裡有練習臂力的三石強弓和五石強弓,都是鐵胎弓。而姬雲的複合弩弓片是床弩上弓片改的,純木頭的

《新唐書》裡的張士貴、王忠嗣,用的弓拉力為一百五十斤。唐代一斤約為66o克多,摺合一下大約相當於今天的2oo斤,22o磅

古代的弓分為實射弓和力弓,力弓即單純練力的重弓,不能實射。

所謂岳飛挽弓三百斤,是指力弓。古代科舉考試,力弓專案的最高上限摺合成今天的單位大約是18o磅(單兵軍用唐弓一石,合12o磅)而且能達到這個成績的人也並不多見

“再好的鎧,也頂不住你這一射”尉遲恭為敵人默哀了十秒,這玩意輕便,全軍裝備,那相當於每個人扛著床弩跑

姬雲不甘心“不行,我得想想法子去,改成可以連射的,上頭裝個匣子,那不用填裝弩箭,每次激後只要掛弦就行,保底五”

“小子,莫非是諸葛連弩?你是真恨敵軍不死,不過伯伯喜歡”半自動在古代就是連射,全自動的意思了。尉遲恭笑的極其囂張,猶如夜梟

“伯伯,武侯他老人家那連弩威力可沒我這個大,我可是要玩透心涼的,多穿幾個多好,這弩,騎兵用著絕對好使,力道大,射的又直又遠,馬差不多的情況下,敵軍只有捱打的份”

姬雲笑的很淫蕩“拉開距離,射出一排,那效果,嘿嘿您想想”

“嗯,不錯,騎兵用的弓弩威力小。現在加上你改良的馬鞍馬鐙,還有這寶貝,那殺人如割草一般無二了”尉遲恭想想那場景,笑的更淫蕩

大威力的單兵弩上弦是腳蹬式,騎兵無法使用。而姬雲的複合弩是用槓桿原理上弦的,就像大號的握力器,張開兩臂,抓著兩頭的把用力一合就成了

休戰兩日後,尉遲恭的大淫蕩出來了,箭樓不用摺疊的設計,太費時間,用普通版的,就大號的高架子,上頭站著拿複合弩的弩兵

豳州城外,尉遲恭騷包加大氣,把一堆攻城器械放那,擺開展覽,隨便看

一幫扛著蒙皮大盾的兵來回移動引誘著敵軍高度戒備,箭樓上專業的弩兵越玩越嗨皮,對面城牆上的人都貓著躲牆垛後面了,但是效果不大,姬雲射城垛那箭孔後的人得要依靠瞄準鏡,人家那本來就是弩手的兵,拿著只有準心的複合弩,想射哪裡射哪裡

那簡直是哪裡不服射哪裡

豳州城上的兵卒全成了縮頭烏龜,團著不敢動。被人牆盾兵保護的羅藝再三催促警戒也不管用。一看這還行?必須毀掉那箭樓,讓人把床弩移動到城牆上,射對面的箭樓

姬雲一看,果然讓尉遲恭猜對了,立即下了箭樓,去後面的投石車處

這投石車是改的,只有三臺,之所以讓姬雲改,是尉遲恭與長孫無忌的主意,他們倆現姬雲的複合弩與摺疊箭樓都使用類似絞盤的輪子物件,於是要求姬雲試試改良投石車,結果讓姬雲玩廢了七臺才改出三臺

中國的投石車也叫拋石機。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是純利用人力的人力拋石機,是用人力在遠離投石器的地方一齊牽拉連在橫杆上的梢(炮梢)。炮梢架在木架上,一端用繩索栓住容納石彈的皮套,另一端系以許多條繩索讓人力拉拽而將石彈丟擲,炮梢分單梢和多梢,最多的有七個炮梢裝在一個炮架過,需25o人施放。

唐朝與高句麗作戰時使用的拋車能丟擲3oo多斤的石料,對高句麗的木製城柵造成重創用的就是這個

對面架到城牆的床弩,姬雲在箭樓上用目測距離法算過了

目測距離法算最簡單的方法是:伸直右手手臂,豎起拇指放在右眼正前方位置。先閉左眼,對右眼沿拇指看到第一個點事物(測量目標)做出記錄,右手大拇指不動,然後閉上右眼,用左眼沿大拇指記錄第二個點事物,然後根據經驗估算兩點事物間目視的大致距離。相似三角形原理,即兩點事物間距x 1o =目標距離,二者之比為1o倍(軍用測量方式準星覆蓋法,指北針測這裡就不做解釋了)

命令軍士扳動齒輪,這是倒齒加絆齒保險的,不怕脫力脫手導致迴轉,但是由於材質問題,也就木齒輪包鐵做的,雖然笨重了些,這檔口,夠用就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