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養蠱的歷史(1 / 2)

小說:蠱師證 作者:過江卿

???????不是巫咸墓,那麼是不是能找到些有價值的東西?

我問褒姒“你的意思是,這裡是疑冢?”

褒姒又否認了這個說法“不是疑冢,巫咸墓不需要疑冢,我也不知道這裡埋著什麼。”

那要不要進去看看呢?有可能毫無意義。也有可能遇到多餘的危險,但同時也有可能會找到對我們有用的東西。按照一般玩遊戲的常規思路,不也有打怪升級再對付Boss的嘛。

已知巫咸是最強大的,那麼這裡的東西估計趕不上巫咸,也許我可以輕鬆對付。

所以我暗中決定看看再說,先注意到了牆上的壁畫,畫得還算清楚,這裡的主題似乎就是和動物有關,蛇類昆蟲,一個個奇形怪狀,有大巫在火邊祭祀,還有古人圍坐在一旁虔誠祭拜。

林曉萱看了半天,沒看懂這牆上的壁畫在表達什麼。

她只能從一種精神上解釋,古人對奇怪而強大的東西都會產生崇拜心理。拜蛇拜蟲拜鳥的都有,只是這個解釋很空泛,任何這種祭祀活動都能解釋過去,反而讓人覺得太假了。

沐清的藝術水準還可以,她現了一些有意思的東西“這些壁畫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合起來的一幅,看到沒有,每幅畫中都有人,有怪物,這些人帶著怪物在走,朝著一個方向……”

我們也注意到了,目光掃向了最後一副壁畫,那裡,畫著一條巨蛇!

巨蛇張著嘴,並沒有吐出來的信子,而嘴巴里好像也有東西。像是什麼生物的兩條腿?

那意思就是,這些怪物被帶過去,都是讓這條巨蛇吃的?

那胃口可真不錯,這些怪物大小都不成比例,也不知道原始狀態有多大。

我忽然拿著電筒往回掃,看向另一頭的壁畫,開頭的壁畫也不同,畫了好多大小不一的罐子,不斷有蛇和怪物從罐子裡爬出來,有人在抬罐子,有人在開啟罐子,罐子有的大有的小。

林曉萱也注意到了,她開始總結“這是連續的一整幅畫,罐子那邊是起點,巨蛇那頭是終點。人們用罐子養著各種蛇蟲怪物,帶出來往巨蛇那邊走,最後都到了巨蛇的口中。”

沐清還在看著那條巨蛇,問道“下面這些。平行的曲線代表什麼?”

林曉萱想了想說“那是水,代表了巨蛇是生活在水裡的。”

我把這些圖畫和蠱聯絡了起來“古時候的壁畫都是他們日常生活的記錄,一般來說,不可能存在什麼故意誇大,如果有誇大的部分,那也不是故意造成的,就是說,從那時起人們就已經養蠱了,很多陶器的作用就是養蠱,只有陶器這種東西可以埋藏多年不壞。”

林曉萱不同意“什麼就是養蠱了,就不能養的是活蟲嗎?”

“那他們養蛇蟲幹什麼用?”我問道。

林曉萱解釋道“人類是從採集漁獵一路走過來的,然後才進入到耕種牧養的時代,這其中不可能一蹴而就,就難易程度來說,飼養明顯比耕種更為簡單,而飼養小動物比飼養大牲畜也更容易。我覺得,人類一開始的目光就放在了蛇蟲身上,蛇蟲是能吃的,動物能吃,人也就能吃。”

她這麼一說,好像還挺有道理。

六七千年前華夏先祖就馴養了狗,那是狼馴化過來的,但以當初的感覺來看,他們肯定認為個頭小的蛇蟲養著更容易。當然我們今天知道那並不容易,智商低也不可能被馴化,但古代怎麼可能有今天的認知,一個大一個小,你會覺得哪個比較容易?

所以,人們開始養蛇蟲,這些東西會跑,他們就用罐子裝起來。

漸漸地他們現,蛇蟲並不好養,關鍵是地方不夠,這些東西不聽話,也不好吃。所以他們的目光才放到了更大型的哺乳動物身上,這次他們做對了,哺乳動物雖然大個,但容易形成馴化的習慣,不用罐子裝著也不會跑。

如果是六千多年前就馴化了狗,那麼人類養蛇蟲的歷史又該往前推多少年?

養蠱的歷史可真是長得可怕啊,或許人們在養蛇蟲的過程中,現了它們的變化,進一步展了巫蠱術。其它東西能找到化石,但蠱是不可能的,蠱王要是掛了,渣都不會存在,所以我們不可能找到證據。

沐清忽然說“那第一幅畫的罐子,貌似眼熟,在哪裡見過?”

她一說,我們都覺得眼熟,忽然我想起了,一開始進來的時候看見的那些罐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