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四月維夏(1 / 2)

四月維夏,浚室閒居。

戶庭綠重,可以詩書。

四月維夏,百卉俱開。

清風直入,語鳥不猜。

這是後世明初文太青妻所作詩篇,生動形象描述主人翁在立夏時節,門窗大開,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

吳詠之所以會聯想到這幾句詩,實在是他現在的狀態跟詩中的主人很相似,都是閒居家中,勤讀詩書。

自從造屋上樑之後,沒過幾天,吳詠一家就搬進了旁邊新建成的住所。

這時的建築材料都是純天然的,完全沒有甲醛一說,也沒有像後世那樣裝修完還需要等上半年才能入住。

時下都是新宅建成,選個良辰吉日,全家搬進去入住即可。

至於傢俱一類的,吳家在半月之前就開始準備了,所有的房間傢俱都是請木工採用了榆木製作。

榆木質地硬朗、紋理直而粗獷而豪爽和質樸天然色澤、無不與古人所推崇的做人理念相契合,所以,從古到今榆木備受歡迎,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製作傢俱的選。

由於祖母的年紀大了,坐板凳時,總是要找一個靠著牆的地方,於是吳詠便讓木工做了一些圈椅。

圈椅最明顯的特徵是圈背連著扶手,從高到低一順而下,坐靠時可使人的臂膀都倚著圈形的扶手,感到十分舒適,頗受後世人們喜愛。

吳詠也沒想到這圈椅一做出來,立刻就受到復望裡的鄉親們追捧,家家戶戶都開始效仿做這圈椅,甚至卓文宣還特意給它取了文雅的名字,叫做頤養椅,據說有頤養天年的意思。

吳詠對此已經習以為常,他每次弄出一個東西,鄉親們都會跟著效仿。不過這對他也不是沒有好處,經過鄉親們的宣傳,他為祖母造出頤養椅的事蹟傳遍鄉里。

為此,鄉三老有德公還親自上門,當著眾多鄉親的面,狠狠誇讚了他一回。

“你很好,不愧是我吳氏子孫,過幾日我就會向朝廷建言,表彰你為‘孝’者。”

其實吳詠也沒放在心上,同樣的話,太守陳球已經說過一次,當時他還挺期待的,可是這麼久過去了,一點動靜沒有,他也就順其自然了。

時下朝廷選官實行的察舉制度,官方也沒有統一的叫法,有的叫舉孝廉,有的叫茂才異等,還有叫賢良方正的,當然還有叫孝悌力田的。

‘孝’是孝順父母,‘悌’是敬愛兄弟,‘力田’是勤懇種田。

漢朝重孝道,規定以戶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員,基本上一萬戶裡面才有一個‘孝’者。

若被舉薦為‘孝’者,基本上就是半隻腳踏進官場,不僅可以免除賦役,遇到重大節日,國家還會賞賜物品。

按理說,有南陽太守陳球的舉薦,他這孝者的身份,朝廷應該早就批覆下來了,可是也不知道什麼原因,遲遲沒有動靜。

吳詠是無所謂,但他母親郭氏和祖母任氏卻是十分開心,逢人便說“吳詠這孩子有孝心啊,見我(他祖母)年紀大了,便想到做頤養椅。”

搞得吳詠都不敢輕易見人,每日只能躲在書房讀書習字,倒也落得個清靜。

前幾天他趁著快竣工的時間,還從野外移植來不少花草來點綴小院。此時清風徐來,陣陣花香入鼻,讓坐在圈椅上的他,情不自禁伸了伸懶腰。

這時,又有蛐蛐和青蛙開始鳴叫,吳詠走出書房,還聽到幼鳥嘰嘰喳喳的聲音。

他抬頭一看,卻是梧桐樹上有隻小鳥在哺育著後代。

這棵梧桐樹本來按建宅的計劃也是要砍掉的,不過他祖母堅持要留下來,這才避免被砍伐的命運。

俗話說,家有梧桐樹,自有鳳來棲。看來這梧桐樹是頗得鳥兒的喜愛,不大的一棵樹,竟然有三個鳥巢,吳詠還經常看到這些鳥兒在打架。

尤其是有一對五彩斑斕的鳥兒,佔著梧桐樹最高處的鳥巢,體型比麻雀還小,卻敢跟喜鵲在空中搏鬥,不落下風。

吳詠對它們升起好奇,即使他後世看過不少動物世界,也不知道這是什麼品種的鳥類,之後又問了見多識廣的卓文宣,還是不清楚這是什麼鳥。

索性他也不再糾結,偶爾閒暇,撒些穀物在院中,躺在圈椅上,悠閒自得地看著鳥兒們啄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