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三方勢力(1 / 2)

卓太君勞乏了一日,次日便不會人,初六日泛鄉侯府中的女賓,一應都是鄧氏、卓氏管待。

經過有心人的宣傳,昨日鬲候府盛大的壽誕場面,已經在洛陽傳得人盡皆知,因此今日來的賓客雖有些多,不過這都在眾人的預料之內,一切井然有序,並沒有出現昨日那樣手忙腳亂的情景。

其實說是便請三公九卿及朝廷諸公,而去的請帖,官職俸祿最低也是六百石。

這時可不比後世那樣官員臃腫,整個洛陽城,六百石以上的官員不過二百餘人,除卻那些有事不能來的,到場的不過百餘人。

時下有“一個縣衙,十個衙役一個官”的說法,而且漢朝也是這麼執行的。即便是在永壽三年全國人口進入五千六百萬的時代,官民比例還是一比七千多,就意味著整個國家的官員總數不過八千人。如果再按照漢朝全國一百個郡國的行政區劃的劃分,那麼平均每個郡國也只有七十幾個人,據記載,漢代人口過十萬的大郡,官員總數不過百餘人。

擱在後世這是很難想象的一件事,就吳詠穿越來時,十幾個人養一個官員是很常見的事,甚至有些地方几個人便要養一個官員,這麼多不幹事的人存在,確實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當然這就不是他所能管的事了,反正他現在已經穿越到了東漢,就是有心,也沒辦法穿越回去啊!

吳詠一邊感慨時下的朝廷官員之少,一邊跟朱垣一起迎接賓客進府。

不知為何三公九卿今日全部都來了,就是昨日已經來的少府卿劉合、大司農卿曹嵩和大鴻臚卿袁隗,也都來了。

吳詠不明所以,朱垣卻是一直緊鎖著眉頭,不時朝裡面看去,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樣。

最後吳詠實在忍不住,有些好奇地問道“大兄何故如此?”

“你還小,朝廷中的諸多事,還是不要打聽為好!”朱垣嘆氣道。

吳詠還想再問,卻看到《尚書》博士牟御領著一群太學生向這邊走來,急忙小跑過去,迎接道“博士大駕光臨,小子有失遠迎,還請恕罪!”

牟御扶起他,哈哈笑道“你的師兄弟們聽說鬲候府用太虛吃食宴客,便央求老夫帶他們過來吃筵席,你不會嫌我們人多吧?”

自從吳詠的二篇半《尚書》佚文被五經博士們認可,洛陽的太學生便將吳詠視作自家人。後來吳詠傳下刊印之法,一下讓太學生們沸騰起來,紛紛稱吳詠為師兄。

要知道這時師兄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尊對方為師兄,是對這人品學的認可,甘拜下風。

牟御的話一說完,便引來一陣鬨笑聲。

“師兄今日可莫要吝嗇,我等從昨日開始便禁食,只為今日飽餐一頓!”

“是啊,師弟們聽說這太虛吃食乃是人間難得的美味,吃過之後,便再也不想吃其他事物,今日特來驗證一番,是否為真!”

“哈哈,本來今日有數百人想來,都被博士們攔住,擔心你們鬲候府接待不了這麼多人。”

……

吳詠聽罷,有些汗顏,知曉他們是在向自己表達親近之意。可別以為他們是趨炎附勢之徒,那就大錯特錯了。

太學生們的出身大多不太好,大都是憑藉才學進來的,他們最厭惡就是以勢壓人,就是專斷朝政近二十年之久的大奸臣梁冀,面對太學生,也是小心翼翼,不敢太過觸怒他們。就是兩次黨錮之禍,太學生們都有參與,朝廷也是安撫,並沒有處罰太多人。

吳詠掃視一圈,見他們的穿著打扮都是官身,估摸著今日能被博士牟御帶來,肯定都是透過朝廷的設科射策,勸以官祿的人。

設科射策,是漢代太學的考試方法。相當於後世的抽籤考試。學官將疑難問題書於簡策,據問題的大小,分為甲科和乙科。將簡策並列排放,覆蓋試題。考生隨意擇取其中一策,解答策中所書的問題。學官據以評定成績。

漢平帝時,王莽將甲乙二科改為甲乙丙三科甲科四十人,授郎中;乙科二十人,授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補文學掌故。

東漢初年,復甲乙二科之制。本初元年146,歲滿課試,無甲乙科之分,以高等五人補郎中,次五人補太子舍人。其後屢有變更。桓帝永壽二年156,改革課試之法,採用"兩歲一試",廢止錄取名額限制,以通經的多少,定等第高下,並據此分別授官,其後一直延續到現在。

察舉制被地方豪門大族壟斷之後,太學院的設科射策算是寒門子弟進身朝廷官場的重要通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