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1 / 2)

時間轉瞬進入八月份,吳詠還是一如既往地低調行事,平日裡除了陪天子劉宏讀書外,就是在別院中刻苦學習,偶爾會去太虛酒樓看上一眼,抑或去城外的皇莊中指導一下農戶種植。

經過這幾個月的時間驗證,皇莊內所有的百姓都對吳詠佩服的五體投地。他們這一季蔬菜種植下去,收入竟然能抵上他們一年的辛勤努力。

因此,對於吳詠他們要求他們隔離出一片土地,準備建冬季暖房的計劃,也是想也沒想就同意了。

吳詠雖然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但整個洛陽城卻因為皮影戲《竇娥冤》的出現,而變得風起雲湧起來。

時下的百姓天黑之後除了吃飯睡覺外,也沒有別的什麼娛樂專案,自從皮影戲版《白蛇傳》出現以後,每有新的劇目出現,便許多百姓爭相觀看,這也成為了他們茶前飯後的談資。

因此,短短數日時間,洛陽城內,人人都在談論《竇娥冤》。

相較於後世而言,時下盛行遊俠,同時遊俠之風也大顯於世。不僅百姓崇尚俠義人士,就連權貴公卿也對義士頗為禮敬。

與前兩出劇目《白蛇傳》和《天仙配》不同的是,《竇娥冤》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又是著名悲劇之一,最能引人們的共情。

尤其是那句“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簡直就戳中他們內心的痛點。

於是在經過有心人的傳播下,許多百姓得知《竇娥冤》的故事是在漢昭帝時期真實生的,他們憤怒和怨恨的情緒一下就被點燃起來。

自順帝以來,外戚和宦官輪流掌權,各種流氓惡霸橫行,官吏貪贓枉法更是隨處可見,尤其是近年的兩次黨錮之禍,令許多有志之士遭受禁錮,加上近年來天災不斷,許多百姓更是生活得困苦不堪。

於是這《竇娥冤》便成了一個導火索,許多百姓藉口有冤情錯案,來圍堵廷尉府。

廷尉列為九卿,為朝廷最高司法審判機構長官,匯總全國斷獄數,主管詔獄和修訂律令的有關事宜。

其實時下權歸臺閣,廷尉處理案件有時也須聽命於尚書閣。遇有重大疑案,廷尉會與尚書閣共同審理。

但百姓可不管這些,他們被竇娥的不屈精神感染,希望透過這種方式表達對社會不平等的強烈憤慨,要求朝廷能維持社會公平,懲惡揚善。

但他們也不傻,並沒有真正衝擊官府,而是圍在廷尉府門前又唱又跳。

於是洛陽城便出現一個奇觀,作為朝廷最高司法審判機構的廷尉府門前,每日都有許多百姓坐在大門口唱道

“沒來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憲,叫聲屈動地驚天!頃刻間遊魂先赴森羅殿,怎不將天地也生埋怨。”

“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蹠、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憐,不知皇天也肯從人願。做甚麼三年不見甘霖降,也只為東海曾經孝婦冤。如今輪到你廷尉府,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

這令在廷尉府當值的官員的非常鬱悶,每日心裡都憋在一股火,對那些誣陷他人的罪犯都是從重處罰。同時對吳詠也生出一股怨念,誰讓他沒事編排出這麼一齣戲來。

其實也不用他們這些官員處罰,近日洛陽城內只要是被人現了誣告他人,都不用官差到場,便被憤怒的百姓先打個半死。

尤其是像袁術一樣,整日無所事事的權貴子弟們,他們像是找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每日都讓家僕去尋找誣告事件,然後他們就讓誣告和被誣告的兩人一起抓來,然後讓他們親自演一出《竇娥冤》……

因此也就導致洛陽城內的風氣頓時一正,誰也不敢輕易去官府告狀。

這也是吳詠沒想到的後果,他當初之所以編排《竇娥冤》,完全是為了給太虛酒樓增加人氣,卻沒想到事態展到這個地步。若不是天子劉宏偶然問起,他還一直矇在鼓裡呢。

與此同時,朝廷內也生了兩件大事,一件是廷尉唐珍被免職,另一件是橋玄升任司空。

廷尉唐珍,潁川人,前中常侍唐衡的親兄弟。唐珍靠著唐衡在宦官中的關係,才有如此高位,多為有志之士所不齒。如今許多百姓每日圍堵廷尉府申冤,給朝廷帶來許多不好的影響。

因此,唐珍便成了圍攻物件,在朝會上被人指出不作為,尸位素餐,最終被天子劉宏罷免職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