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邊關移民之策(1 / 2)

北宮德陽殿內,天子劉宏的目光掃視了一圈,最終將目光投向前排司空橋玄的位置,沉吟道“司空,數日前汝上疏奏,於朕言種植棉花和甜菜之便,並獻移民邊關之策,朕亦深以為然!

司空可否與諸卿分說一二,這種植棉花和甜菜之法到底有何神奇之處?”

“唯!”聽到天子提到自己,橋玄整了整衣冠,躬身對天子拜了一拜。

而後,司空橋玄長身而起,環視眾人,緩緩開口道“數日前,吳侍讀給某送來幾尺棉布和一罐白砂糖,我看著奇異,便問起了根由來源,沒想到都是被我等忽視的西域之物所做出,於是我便向吳侍讀討教種植之法,並獻種植棉花和甜菜之法於陛下!”

橋玄簡單地將吳詠送禮,並討教兩種作物的種植的事情,向眾人講述了一下,沒有說太多,只是廖廖幾句訴說了一番大致經過。

然後,這才不慌不忙的從袖口中取出一束竹簡,向天子躬身拜道“吾與吳侍讀並大司農曹嵩一起商議數日,共作種植棉花和甜菜之法數言,今呈於陛下,請御覽!”

“善!”天子微微頷,並吩咐左右道“去,將司空之疏奏,取來與朕一觀!”

“唯!”劉宏身旁的宦者聞言,連忙躬身應諾,並疾步來到橋玄面前,將竹簡接過來,捧著呈給天子。

劉宏在拿到竹簡後,隨意瞧了幾眼,便又對左右吩咐道“將此疏,呈與太傅及殿內諸卿一觀!”

其實橋玄疏奏的內容,劉宏早就看過了,剛才那番舉動,也就是走一走過場而已,這是皇帝與臣子之間互動的必要流程,也是一種朝會的基本禮儀之一。

禮不可廢,也必不可少!如此,方顯此議題之鄭重。

疏奏只有一份,能夠有資格觀看的也很少,在場的幾百人之中,唯有太傅及三公九卿等兩千石以上官員,才有資格看一看,而決定權也同樣在他們以及天子手中。

在看完這份疏奏後,太傅胡廣不禁長嘆一聲道“這棉花產出棉布,可禦寒,保我大漢子民豐衣;甜菜產出糖漿,可豐富我大漢子民的飲食,佑我臣民足食!臣誠以為此策乃大善!”

說著,胡廣便對天子拜道“臣願陛下幸詔於天下,使百姓皆種這棉花與甜菜!以解黎民之困,豐天下之倉廩!”

胡廣說完後,天子微微一笑,並沒有作答,而是將目光投向其餘的數位公卿,耐心等待著他們的答案。

“臣附議!”太尉聞人襲這時也看完了奏疏,也隨之出列對天子奏道“司空之策,乃利於國事,臣願領命,於邊關至中原各地,推行種植棉花和甜菜之策!”

不過,與胡廣富民思路不同的是,聞人襲似乎對遷民去邊關之地更加感興趣一些,他隨後又對天子奏道“臣觀此種植棉花和甜菜之策,蔚然驚歎,深以為絕妙!尤其有了這棉布,可使我大漢子民再也不受邊疆苦寒之疾,而且邊疆之地向來貧瘠,不利於種植糧食作物,若是這甜菜真有奏疏所說,能適應苦寒之地,這對我大漢百姓來說,簡直就是天大的福音。”

其實太尉聞人襲那日也得了吳詠送過去的棉布和白砂糖,但他並沒有詳問,還只當是吳詠偶然所得,並未放在心上,此時看到司空橋玄的奏疏,心中不禁有些懊悔,但他並不想這份功勞被橋玄獨佔。

於是對著站在天子身邊的吳詠,口中嘖嘖稱奇道“未曾想,數日不見,吳侍讀又現這等利國利民的大事!人都言,自古英雄出少年,古人誠不欺我啊!”

說著,聞人襲還不禁感嘆道“秦有甘羅,年十二為上卿。吾大漢亦有吳侍讀這樣出眾之少年郎!可喜可賀!可喜可賀呀!”

聽了聞人襲的話,吳詠差點就要翻白眼了,心中暗暗吐糟道“看來自己的禮物沒有白送,沒想到作為三公之的太尉,誇起人來,一點也不含糊。但是這個功勞自己可不敢獨佔,還是分與天子一些人情比較好,畢竟上次因為董寵的事件,天子心中還有些鬱結。”

於是吳詠硬著頭皮出列,並對天子拜道“小臣能從鄉野到洛陽來,全靠陛下垂青,如今能為朝廷獻出兩種作物,也是日常伴隨陛下身邊,聆聽聖人教誨所致。”

天子劉宏聞言,不禁有些動容,這幾日他因為董寵的事,確實有些疏遠吳詠,但如今見他雖被自己冷落,還憂心天下百姓,當是自己沒有容人之肚。

於是他朝吳詠點點頭,言辭懇切地說道“沒想到小小年紀,就有顆感恩的心。果然朕選你當侍讀,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吳詠立刻回道“陛下謬讚了,小臣能時常聆聽在陛下左右,當三生有幸也!”

殿內百官公卿們看到吳詠願意將此潑天大功分與天子劉宏一些,不禁又對其高看一眼。

朝會上,吳詠的出現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小插曲,這番插曲過後,德陽殿內很快又迴歸了正題。

當司空橋玄的那份疏奏,在三公九卿等兩千石以上官員手中傳閱完畢之後,天子又再次徵詢了眾公卿們的意見。

繼太傅胡廣以及太尉聞人襲之後,司徒許訓,大司農卿曹嵩等人也紛紛對此疏奏表達的贊同之意,三公九卿幾乎一致同意,應當在邊關及北方諸郡推行棉花和甜菜種植!

不過,當天子問道,應該讓誰來負責推行種植棉花和甜菜之事時,朝堂之中頓時又陷入了新一輪的爭奪之中。

群臣之中,有人提議此事應交於太傅胡廣總攬,由尚書檯公告天下,責令各郡國官吏推行此事。

有人說,此事理該交由大司農卿曹嵩全權負責,令各郡縣農官,力田,傳授種植棉花和甜菜之術,進而推而廣之。

還有提名,太尉聞人襲、司空橋玄、司徒許訓等諸人的,凡是隻要沾點邊的,都想從中撈一杯羹,分潤一點功勞…

但唯獨沒有任何人,提及吳詠的名字,就彷彿他這始作俑者,根本就不存在一般。

吳詠對此倒也是無所謂,反正他年齡小,又沒有任何資歷可言,基本是不可能參與這種事情的,何況以後想要推廣此事,還得他出謀劃策才行。總之,現在天子和百官公卿都知曉了這事因他而起,屬於他的功勞,誰也不可能搶走。

眼見群臣爭論不休,天子漸漸失去了耐心,直接點名道“朕意任命司空橋玄為屯田校尉,於郡國推行種植棉花和甜菜,諸卿以為何如?”

橋玄有舉薦之功,本身又比較瞭解棉花和甜菜種植之事。尤其是橋玄以前當過度遼將軍,任職三年,修養兵士,邊境安定無事。若是想往邊關之地移民,還是得靠他。

再則那日吳詠給不少人送去棉衣和白砂糖,甚至他這個天子也得到一份,但都沒有人往深處想,還是橋玄一人深謀遠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