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寒冬將至(1 / 2)

“陛下,今年的冬天好像比往年格外要冷一些!”

吳詠剛進門,見到劉宏正手持一卷書籍,便拱手施禮道。

由於洛陽這幾日下雪,天子劉宏就沒去華光殿讀書,而是每日將三位帝師輪流接到北宮的溫德殿講學。

溫德殿內,沒有煤炭,卻依然溫暖如春。

“確實如此,最近一段時間,北方各州郡上書不斷,皆言嚴寒給百姓帶來的災難。”

劉宏放下書籍,嘆息著說道。

經過一年多的相處,他已將吳詠看作自己唯一的玩伴,兩人的日常對話也很隨意。

如今已入寒冬,大漢幅員遼闊,南北氣溫差異也是極大。

長江以南的南方一帶,即使是在冬季,最低氣溫也是在十度上下,倒是影響不大,可是大漢近六千萬人口,有四千萬集中在中原地區。

此時中原一帶的百姓,冬衣卻套了一層又一層。

富庶的百姓,還有多餘的冬衣穿,而貧民卻連一件像樣的冬衣都沒有,只能穿著夏裝硬拗,實在是凍得不行了,就往衣服裡塞稻草。

若不是被逼得沒辦法,誰又願意揮這樣的“聰明才智”?

天下百姓,皆是一樣。

進入嚴冬時節,不少百姓還是紛紛湧上街頭曠野,或是收集柴火,或是想辦法搞到食物,努力生存下去。

而建寧四年的冬季,比之以往,格外地寒冷。

對於北方的百姓來說,這是一場眾人所未有料到的大型災難。

最初,是從幽州與幷州開始

,隨即波及到涼州和西域。

年初的時候,朝廷任命司空橋玄兼任屯田校尉,總領邊關移民一事。同時任命大司農卿曹嵩兼任屯田都尉,從旁協助,掌種植棉花和甜菜之諸事!

一開始,百姓因為故土難離,很少有人響應朝廷的號召。

隨著後來幾月天災不斷,移民邊關的百姓也多了起來。

在這個時代,普通老百姓破產,是非常嚴重的一件事情。

對於所有階層而言,土地是存活的根本,是普通百姓的命脈。

如今,朝廷給了一條活路,移民邊關就可以得到土地、房屋、甚至耕牛。

這對普通百姓來說,無疑有著強大的吸引力。於是不少百姓選擇離開故土,去邊關地區拼一次。

為此,朝廷還特意從中原收購了大批的耕牛,方便百姓租借耕牛來耕地,可是這一場寒冬,差點毀掉了他們一年的辛苦努力。

白雪茫茫,已經過了膝,耕牛凍傷凍死不計其數。

新開墾的耕田在暴風雪之中被摧毀,房屋倒塌,數日之內,幽州與幷州已經凍死了百餘人。

當訊息傳到了洛陽的時候,百官們為此痛心疾。

不過更糟糕的是整個北方,都遭受到了這場嚴寒的襲擊。

涼州的商貿道路也被大雪所堵塞,天子劉宏這才連忙令太尉李鹹開國庫賑災。

幸好幽州,幷州等地都存了不少的糧食,還能夠安置災民,可是問題就是凍死的人越來越多,而想要修建房屋,包括

散衣物都需要大量的資金。

廟堂裡,百官都是焦頭爛額的,不斷的有各地受災的急報傳來,太尉李鹹也立刻召集了百官,詢問百官的建議。

最後朝廷直接頒佈詔令,遣三府掾屬(太尉府、司徒府、司空府)分行賑給。

其實本應該是四府掾屬,時下沒有大將軍,只能這樣臨時詔令。

詔令下達,朝廷上下的官吏立刻動員起來。

因為天寒地凍,冀州的水運沒有辦法使用,只能透過馳道,朝廷便令將士們穿上厚衣,負責運輸前往各地的糧草以衣物。

當然,這些士卒們負責的不只是運輸,還要負責搶救災民之類,另外,便是一些耕牛的運輸,不能放任耕牛凍死。

另外,各州郡受災極為嚴重的地區,可以將百姓往相鄰的郡縣,臨時安置,儘管都是寒冬,起碼縣城的防寒能力要上一些。

尤其是吳詠提出的火坑建議,也逐漸在嚴寒地區流傳開來,使得嚴寒下的百姓有了一絲溫暖。

與此同時,世家大族也開始出力賑災,他們不為其他,只為這些地方可以種出甜菜或棉花。

以前他們都認為這些荒涼的地方沒有可取之處,但甜菜和棉花的出現,讓他們看到了希望。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古人誠不欺我啊!”

今日是帝師劉寬為天子講學,他講到如今的世家大族救濟災民情況,當即感慨道。

“世家大族的做法,倒是令朕大開

眼界!”劉宏嘆息說。

接著又愁容滿面道“朕最擔心的是鮮卑族,今冬嚴寒,估計他們又要侵擾我大漢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