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太學生事件(1 / 2)

熹平元年夏六月,初十日,皇太后竇氏崩。

因為宦官的阻擾,等到秋七月初六日,竇氏才有桓思皇后的諡號,與桓帝合葬在宣陵。

期間,皇太后的屍體更是被放置於城南市舍數日,這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

《荀子禮論》曰“喪禮者,以生者飾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意思是對待死者也應該像生前一樣,這是世人都遵守的規則。

時下,就是普通百姓死了,也不能遭受如此對待,何況還是一國太后。

或許朝堂上的諸公礙於十常侍的權勢,不敢出言抨擊。

但是洛陽太學院的那些熱血青年,可不怕事!

一天夜裡,幾個黑影從太學的宿舍中潛出來,向城北走去。巡查宵禁的騎兵,在京城的街道上縱橫穿梭,居然沒有現他們。

次日,北宮南門外的巍巍峙立的朱雀闕上,題著醒目的白字,書法疾勁“天下大亂,曹節、王甫幽殺太后。公卿皆尸祿,無忠言者!”

一行字觸目驚心,用紅漆描過,分外耀眼。

洛陽南、北宮城均有四座同向同名的闕門,南為朱雀門,東為蒼龍門,北為玄武門,西為白虎門,南宮的玄武門與北宮的朱雀門經複道相連。由於是帝王經過的路,朱雀門最為尊貴,門樓的建築也格外巍峨壯觀,離洛陽四十三里的偃師城,都望見德陽殿及朱雀闕鬱郁與天相連。

此時不要說百官了,就

是城中的百姓聞訊趕來的也有七八千人,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指指點點,議論紛紛。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啊!”

“我就說皇太后的屍身怎麼一直不下葬,原來是有奸人從中作梗啊!”

“他們真是無法無天,連死人都不尊重,我看離天下大亂不遠了。”

……

袁紹曹操等人也混跡在人群中,如此重大的事情,他們不來看看熱鬧,就妄為世家子弟,談資都沒有了。

這時,曹操悄聲說“那人要是不願寫字,而是行刺,將是什麼結果?”

袁紹聞言,不以為然地對身邊的幾人說“十步賤血,只是布衣之怒,寫字的人想的是引天下人憤怒。不過我倒是有些佩服這人的魄力。”

曹操想了想,點頭道“也是,朱雀門守衛森嚴,也不是行刺的地方,寫字的人就是想引起波瀾罷了。”

曹操和袁紹說話沒有迴避任何人,說得清楚,四周的人也聽得真切。

曹節、王甫等人站在朱雀門上,看著這些字,又驚又怒。

他們沒想到有人敢如此膽大妄為,不僅抨擊百官公卿,還將他倆推到風口浪尖上。

同時他們又有些後悔,早知竇太后死後,就不鬧這麼一出了,什麼便宜沒佔到,還惹來一身騷。

不過憤恨的同時,心中更是憋了一肚子的火氣,勢必抓到此人,將他好好炮製。

不多時,就有好事的人把下方議論的話傳上門樓,王甫立即大怒道“來人

,去將這些敢妄議朝廷的人抓起來。”

曹節卻是擺擺手,“算了,此時不可節外生枝!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抓住寫字之人。”

“說是這樣說,可是這人只寫了這幾個人,如何才能抓到?”王甫有些喪氣道。

一旁的呂強卻開口道“字如其人,這人字寫的不錯,很熟練,既有篆隸的平鋪直敘,運筆過程中又注意點畫線條的遲澀感,靈動變化,縱橫交錯,左向右背的弧線用得較多,整體上沒有停滯的感覺。說明這人寫字的時候並不急迫。”

曹節若有所思地說“呂常侍,果然博覽群書,智慧過人。本候推論,寫字的是官場中人,或者是宮中的人,經常書寫章草體,並且寫得很從容,巡邏官兵沒有現,是因為此人的出入身份正常。”

章草體論欣賞程度遠不如隸書等任何一種字型,但是有個好處,就是書寫方便,是官府公文中通用的字型,能夠寫得好看有力,不外乎就是熟練的緣故。

曹節的推論沒有任何錯誤,呂強暗暗心驚,沒想到自己的隨口之言,卻點醒了曹節。

其實他對曹節王甫的做法也是厭惡,但形勢不如人,也只能默默忍受。

如今有人敢仗義執言,他和其他幾位中常侍也樂得看到曹節和王甫倒黴。

因此,呂強故作深思道“曹侯所言有理,不過精通章草體的在洛陽有萬人之多,範圍太廣,可不好尋找。”

曹節讚許

道“呂常侍一眼就看到事情的本質,書寫的人就是這麼考慮的,但是換個角度,範圍就小多了。依本候看,主要從三方面追查一是昨晚出入宮中的官員和羽林軍,二是昨晚到這一帶的太監和宮娥,三是在洛陽遊學讀書的太學生。”

高臺上的官員越聽心越驚,曹節的意思並不準備真的尋找這個書寫的人,而是透過三類懷疑物件,清除官場、宮廷、洛陽的異己分子。

呂強肅容道“曹侯,此事不妥,捕風捉影的事情萬萬不可,我認為,不如按正常流程交給專門部門辦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