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好義輕財的朱儁(1 / 2)

會稽因會稽山得名。相傳夏禹時即有會稽山之名,會稽即會計之意。

《史記》記載了漢時流行的說法“或言禹會諸侯江南,計功而崩,因葬焉,命曰會稽。會稽者,會計也”。

漢光武帝建武中改冶縣為東冶,又析置候官。章帝章和元年,析鄞縣回浦鄉為章安縣,即西漢之回浦縣。

順帝永建中,陽羨令周嘉等人因會稽郡轄境廣大,屬縣偏遠,上書求分郡而治。永建四年(一二九年),析會稽北部十三縣置吳郡。

會稽郡原來的治所吳縣歸屬吳郡,故移治于山陰縣。

永和三年(一三八年),厘章安縣東甌鄉置永寧縣。

此時會稽郡領十五縣山陰、鄮、烏傷、諸暨、餘暨、太末、上虞、剡、餘姚、句章、鄞、章安、東冶、永寧、候官。

吳詠本想低調出行,但他來到吳郡的訊息還是被吳家子弟傳了出去。

為了避免麻煩,吳詠便連夜離開吳郡。

不想他剛到會稽郡,就被太守尹端派人將他請到山陰縣的太守府。

岑晟跟隨吳詠在洛陽呆了三年,對如今的大漢官場可謂相當熟悉。

此時,鄢展趕著馬車跟隨太守府的來人,岑晟則是在馬車中為吳詠介紹會稽郡太守尹端的來歷。

“說起來,這尹端也算是涼州的名人了……”

尹端,涼州人,因勇武被武威太守張奐徵辟為長史,後因與羌人作戰有功,升任別部司馬。

桓帝延熹十年春一六七年

,東羌與先零羌五六千騎攻掠關中,圍祋栩,掠雲陽;同年夏,羌人復攻沒兩營,殺千餘人;同年冬,東羌岸尾脅同種人,復鈔三輔即右扶風、左馮翊、京兆尹。

這時擔任護匈奴中郎將的張奐便派司馬尹端、董卓二人精兵進擊,大敗羌人,斬其領,俘羌人萬餘人,三輔地區又獲得和平與安定。

張奐因破羌有功,他申請把他的家由邊郡敦煌淵泉遷到內地弘農華陰,得到朝廷特許。

尹端也因作戰有功,升任會稽太守。

說到這裡,岑晟又感慨一句“近年來,由於'三互法'所規定的交錯迴避,致使禁忌過於嚴密,往往造成選用艱難的局面。幽、冀二州的刺史和太守更是久缺不補。三府選舉,逾月不定。其所以久延不決者,皆因避三互,十一州有禁,當取二州而已。”

東漢時期,關於官吏實行籍貫迴避,則已有了明文規定。迴避制度不僅執行頗為嚴格,迴避的範圍且不斷擴大。地方長官除了需要回避本籍之外,婚姻之家亦須互相迴避對方的原籍,兩州人士也不得互相監臨。

桓帝時的籍貫迴避擴大限制範圍,禁忌更為嚴密,甚至制定了“三互法”。

三互法的具體內容,謂婚姻之家及兩州人不得互動為官也。其概要為:如甲州人士在乙州為官,乙州人士在丙州為官,則丙州人士對甲、乙、丙三州均須迴避。

邊走邊說,吳詠

一行很快便來到了山陰縣的太守府。

吳詠的到來,讓太守尹端喜不自禁。他興奮地迎出門來,將吳詠奉為座上賓。

“吳侍讀能來寒舍,蓬蓽生輝啊!”

吳詠看那尹端,只見他年約四十出頭,外貌儒雅,身材挺拔。

與後世的讀書人不同,東漢計程車人就沒有純粹的文士,而是文武兼修。

三國時期,什麼王郎、孔融這些電視劇裡看上去像是弱雞的傢伙,其實都學過劍術,可以上陣砍人。

“小子吳詠,見過尹大人!”吳詠恭恭敬敬地上前行禮。

“吳侍讀,當真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啊!哈哈哈~”

尹端看著吳詠,不吝讚許勉勵之詞。

“太守大人過譽了~”吳詠謙虛一下,接著問道“不知大人招小子來,所謂何事?”

尹端笑道“無他!此次相招,只為兩件事。一是想見見聞名天下的吳侍讀,二是代涼州百姓感謝吳侍讀的傳授之恩。”

吳詠一愣,不明白他的感謝來自何處。

尹端於是又開口解釋道“是因為棉花和甜菜!”

吳詠這才恍然,原來是這兩樣作物啊!於是笑著說“微末功勞,不足掛齒!太守大人如此興師動眾,著實令小子汗顏啊。”

尹端搖搖頭,正色道“吳侍讀久居中原之地,或許不明白這棉花和甜菜對我涼州百姓的重要性。”

以前涼州因為土地貧瘠,糧食產量有限,百姓生活也是困苦不堪。尤其是冬季時,因為

缺衣少食,時常有人凍死。

但今年因為朝廷普及甜菜和棉花,涼州頓時變得不一樣了。

原來那些因為眼界不高,拒絕種植的人,在看到棉花和甜菜收穫後,做成的棉衣和糖漿,立刻後悔不已。

棉衣結實還保暖,糖漿出產率極高。

結果這些物品在涼州賣得很快,百姓一年的收成能抵得上過去數年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