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渤海王劉悝涉謀反(1 / 2)

吳詠在舟山島呆了數日,便告別眾人,離開鄮縣地界。

臨行前,還不忘提醒李擎和鮮于策接下來要小心行事。

他本打算接下來去汝南郡,與袁術聚一聚。

卻不想剛到山陰縣地界,就被會稽郡太守尹端再次派人將他請了過來。

一番見禮後,尹端、吳詠、岑晟、朱儁四人便在客廳分主次坐下。

尹端率先開口說“吳侍讀可有耳聞,近日朝中生了一件大事!”

吳詠一愣,不由自主問道“出了何事?小子最近一直在海島生活,訊息有些堵塞,並不清楚生了什麼。”

尹端看了眾人一眼,輕聲道“前不久司隸校尉段熲聽說中常侍鄭颯和中黃門董騰多次與劉悝交往通好,便將二人逮捕起來拷問。隨後尚書令廉忠向天子上書言鄭、董二人圖謀不軌,欲迎立渤海王劉悝為帝。”

“陛下信乎?”吳詠面色凝重起來。

尹端嘆息道“起初未信,但朝中宦官門生親屬皆言此事並非空穴來風,奏請天子徹查此事,不少群臣附議,陛下這才詔令冀州刺史劉焉收押渤海王查實,又命段熲收鄭颯、董騰送北寺獄徹查。接著又派大鴻臚卿袁隗、宗正卿劉祖和廷尉陳球前往冀州監獄詢問劉悝。”

吳詠聽罷,緊皺著眉頭思索這件事的影響。

明眼人一看,這就是中常侍王甫在打擊報復渤海王劉悝。

朱儁卻是開口問道“為何是司隸校尉段熲?廷尉陳球不

可審訊嗎?”

尹端嘆氣說“本來應是廷尉所查,然中常侍王甫和曹節等人皆言段熲前次抓捕太學鬧事諸生,盡顯才幹,應為此事最佳人選,於是聯名提議由段熲查詢此案。”

朱儁聽後,大怒道“亂臣賊子著實可恨!這些宦官都該殺。”

尹端搖頭道“渤海王以前得罪王甫極深,想必早已被王甫恨透,此事只怕難以善了。”

延熹八年(一六五年),渤海王劉悝獲罪被廢黜封國,貶為廮陶王,封邑只有一個廮陶縣。

此後他一直急於恢復原封的勃海國,於是向桓帝劉志身邊的中常侍王甫行賄,並許諾事成之後,將給王甫五千萬錢作答謝。

不料,桓帝劉志病重,臨死前下詔恢復了劉悝的勃海國。

劉悝就認定這是哥哥劉志的遺願,並非王甫出力的結果,據此拒絕兌現承諾。

這件事情在當時還傳的沸沸揚揚,成為一時笑談。

王甫吃了啞巴虧又不好作,只能暗中蒐集對劉悝不利的情報,伺機報復。

本來大家以為這件事情就這樣結束了,沒想到現在渤海王突然就出事了,想必王甫在其中扮演了不為人知的角色。

吳詠有著後世的靈魂,當然知道這件事完全是出自王甫的手筆。

這次的事情,不僅劉悝絕望自殺,其家人一百多口均被處死。其中,劉悝的妻子正是宋皇后的姑母,也死於這場政治冤案。

由此,王甫知道自己得罪了宋皇后,

於是他開始考慮自身安危。

六年之後,王甫聯合太中大夫程阿一起彈劾宋皇后,誣告宋皇后因為失寵而懷恨在心,私下使用“巫蠱”詛咒天子劉宏。

或許那時的劉宏早就想廢掉這位自己看著心煩的宋皇后,不管是信以為真還是借題揮,玉手劉宏下詔廢黜宋皇后,收回皇后璽綬。

宋皇后則自己去了暴室,不久之後便憂憤而死。他的父親宋酆和兄弟宋奇仍然被論罪處死,無人敢給他們收屍。

想到這,吳詠心裡更加煩惱,他知道這件事情的影響不止於此。

或許在天子劉宏看來,處置一個謀反的渤海王沒什麼大不了的。

但是站在其他王侯的角度,這就有些可怕了,一個郡國的王被人隨意誣陷致死,他們豈不也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忠於這樣的天子還有什麼前途可言。

不僅王侯這樣想,其他的世家大族之人也會感到恐懼,他們由此對當今天子劉宏感到失望。紛紛再想其他出路。

這時尹端又開口對吳詠詢問道“吳侍讀能不能想些辦法,段熲此人其實早已投靠了王甫,此次必定全心全意為其辦事,若是鄭、董二人被屈打成招,渤海王危矣,社稷危矣,到時一切悔之晚矣。”

尹端作為一方太守,又在邊疆地區廝殺多年,自是知道這次王甫誣陷渤海王事件若是成功,將會導致多麼可怕後果。到時有可能整個大漢也將會失去民心。

吳詠搖

頭道“小子如今不在天子身邊,也是有心無力,渤海王被誣陷一事,只能聽天由命了。”

此時他的力量尚且弱小,為了一個渤海王,與宦官們翻臉,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但他也不想尹端等人失望,於是又開口說“接下來,我將會渤海國一趟,看看有沒有轉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