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劉悝的親族(1 / 2)

吳詠和劉焉走後,渤海王劉悝也覺得不能坐以待斃,這樣太被動了。

於是便將自家年滿十五歲及以上的兒子全部召集過來。

與兄長劉志相比,劉悝的妃妾雖然只有十一人,但他的子女卻有七十多人。

當然這些子女有些是妻妾所生,還有一些是伎女所生。

伎女,時下指的是女歌舞藝人,也就是所謂的歌姬。

眾所周知,音樂是一種社會文化,與人民的生活密切相關。在封建帝國大統一之後,穩定的政治和經濟的展,也促成了音樂模式的進步。

歌妓的主要職能,自然與音樂密不可分。經過秦漢四百年的展,音樂文化已經展得極為成熟,成為貴族禮儀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文化。

因此,豢養歌姬的數量也成為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

當然,有些貴族豢養歌姬還有另一個目的,那就是為家族開枝散葉。

周代以後,雖然天子以下各階層也實行妾制,但從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儒家經典就成為社會的正統和主流思想。

儒家經典有古“諸侯一娶九女”、“卿大夫一妻二妾”、“功成受封,得備八妾”、“士一妻一妾”、庶人“一夫一婦”等說。

也就是說,妾並不是你想納就能納的,必須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才行,成為士人才能有一妻一妾。

普通人即使再有錢,想要納妾,也是會遭到社會唾棄的,甚至被官府處罰。

西漢初

,規定諸侯王一妃八子八妾。後來這個數字被突破,武帝、昭帝、宣帝時,諸侯妻妾達數百之多,但也不敢太過明目張膽。

東漢承襲西漢,自然也是規範諸侯王納妾的數量。

桓帝時,劉悝就因為納妾數量過多,被有司舉報,廢黜封國,貶為廮陶王。

他現在自然不敢做得太過,因此,王府中只有妃妾十一人,卻豢養了伎女二十四人。

等一眾子嗣到齊,劉悝便開口問道“為父這次遭逢大難,你們可有方法助為父度過此劫?”

說完,他還一臉希冀地看著下面的諸多子嗣。

剛才吳詠的一席話,頓時讓他警覺起來。他雖然不怵那些朝廷使者,但聽說大鴻臚卿袁隗持節與宗正卿劉祖和廷尉卿陳球要來勃海問責,心裡也是沒底。

節代表皇帝的身份,凡持有節的使臣,就代表皇帝親臨,象徵皇帝與國家,可行使諸多權利。

到時他還想仗著渤海王的身份,恐怕行不通了。

而且此次來的三位人物,沒有一個是他能得罪起的。

汝南袁氏的門生故吏遍天下,傳聞袁隗又與中常侍袁赦攪合到一起,不是他能得罪起的。

劉祖作為漢室宗正,掌管皇帝親族或外戚勳貴等有關事務。按漢八議制的規定,宗室親貴有罪要先請,即先向宗正申述,宗正再上報皇帝,而後便可得到從輕處置。

本來劉祖的到來,是他最大的希望。但劉悝卻是十分懼怕劉祖,

因為當年劉祖堅持要將他處死,以正國法,最後被桓帝攔住。

陳球作為廷尉,執掌漢朝律令,最是厭惡敢於挑釁法律尊嚴的人,而劉悝恰恰就是這樣的人。何況陳球又是中常侍程璜的女婿,劉悝認為要是栽到他手裡,他一定不會對自己手軟。

直到現在,劉悝才有一絲後悔。

自從宋清當上皇后,劉悝便慫恿自己的妻子宋氏常與進行書信來往,他也因此結識了中常侍鄭颯和中黃門董騰。

本來還想從中撈些好處,卻沒想到為自己遭來禍端。早知道就不趟這個渾水了,劉悝心中懊悔地想著。

這時,一位儀容俊美的少年站出來,開口說“父王,孩兒聽國相說此次事件皆因中常侍王甫而起,因此孩兒以為當務之急便是緩和與中常侍的矛盾,將之前父王承諾的五千萬錢給他。”

說話之人,正是劉悝的長子劉元。他今年剛舉行了冠禮,正是風華正茂的時候,不想受到父王的牽連。

他認為,現在中常侍王甫頗得天子信賴,還是少惹為好。能用錢財緩和兩家的矛盾,再好不過。

“住嘴!”劉悝聽罷,卻是怒不可歇,“你可知五千萬錢是我渤海國多少的稅收!難道要本王用百姓的民脂民膏來向權宦服軟?”

別看他說得正氣凜然,其實就是捨不得這數額巨大的錢財。

之前他被貶為廮陶王,封邑只有一個廮陶縣。為了恢復原封的勃海國,不停行

賄王甫等人,導致多年的積蓄為之一空,就是他的諸多小妾歌姬,有些也被他忍痛遣散。

好不容易等到朝廷下詔恢復了他的勃海國,王甫便迫不及待來要錢。

其實也不是他不想給,實在是數額實在太大,他也有心無力,只能認定這是哥哥劉志的遺願,並非王甫出力的結果,拒絕兌現承諾。

本想緩幾年,等手頭寬裕了,再跟王甫緩和關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