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陳王劉寵(1 / 3)

時間轉眼來到熹平元年的十二月,吳詠在平原王府呆了兩日便提出告辭了。

十二月,對於時下的人來說,是一個狂歡的月份。

從進入臘月開始,百姓們就開始準備祭祖的相關事宜。之後數日便請召宗親、婚姻、賓旅,講好和禮,以篤恩紀。大家族更是休農息役,惠必下洽。

眼看這熱鬧的場景,吳詠也開始懷念家裡的親人。

於是拜別平原王劉碩,帶著劉蘊和劉藍姊妹離開。

本來他是不打算帶著兩姐妹的,奈何劉蘊直言不諱地說道“我不在你身邊監督,又如何知道你有沒有真心為我父母報仇。”

加上劉元和劉述也一起勸說,吳詠只能帶著劉蘊一起離開,同時劉蘊為了不讓別人說閒話,還將劉藍一起帶走。

就這樣,一行人猶如遊山玩水般,走走停停。

在經過陳國地界時,吳詠突然想起他以前在宛城救助流民時,還欠陳王劉承許多人情。只可惜,劉承在回到陳國沒多久,就病逝了。

今日既然路過此地,就應該去拜祭一番。

於是吳詠跟劉蘊一說,她也同意了。其實她之所以一定要跟隨在吳詠身邊,還有另一個心思,那就是看看天天究竟有多少人漢室不滿。

這次渤海王一家的悽慘下場,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天子劉宏而起。

一行人很快便進入陳縣。陳王府座落在陳縣正中間,也是陳縣最大的建築群。

不過當眾人來到陳王府門前,

卻見大門緊閉。

吳詠上前扣門,等了許久才有守衛將側門開啟,神情頗有些不耐煩問道“你是何人?今日陳王有事,不方便見客。”

吳詠立刻拱手道“煩勞大人稟告一聲,就說宛城吳詠前來拜祭已故的敬王。”

守衛看了吳詠一眼,見他氣質非凡,料定他並非常人,才開口說“你在這等著,我去稟告。”

說完,他又將側門關得嚴實。

劉蘊將一切看在眼中,等守衛關上門,她才開口對吳詠說“你小心一點,這陳王府好像有點不對勁。”

吳詠笑道“你現在怎麼變得這麼謹慎了,還沒見到人,就開始隨意猜測。”

劉蘊白了他一眼,解釋說“你別不信!我以前在渤海王府時,平常都是開著兩邊的側門,讓人隨意進出,只有父王想要搞些私密的事情時,才會如同這陳王府一樣,大門緊閉。”

“我想你是多慮了。”吳詠沒當回事。

豈不知,此時的陳王劉寵還真在搞事情,他正帶著國相魏愔及一眾官吏在祭祀上天。

要知道祭天是古代最高等級的祭祀,只有天子才有資格祭祀。

古代的天源於西周,經過儒家歷代改造的。後期到漢代天人感應,獨尊儒術之後“天子”是皇帝正式的稱呼。包括西周雖然是尊“天”,周王是共主而不是天子。

天與道德和政治正當性有密切聯絡。一方面,天是規範性的來源。道德上道德真理稱“天

理”,道德行為稱”替天行道“。政治上古代君王繼位需要祭天,統御的疆土稱“天下”,表示天把對疆土的統治權授予君王。另一方面,天起到對規範事實的表徵作用,風調雨順可以表示君王的統治符合天道,自然災害則表示君王昏庸無道。

古代中國只有天子才能舉行郊祭(祭天),諸侯只能祭其封國境內的名山大川。

就比如魯國從僖公開始也舉行郊祭,而季氏也舉行旅祭(祭泰山)。對此類現象,孔子評論說 “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如果被正直的人看到陳王劉寵的行為,定會大呼其大逆不道。

祭天的工序非常繁瑣,恰好守衛進來時,劉寵的祭天程式也接近了尾聲。

守衛見劉寵走下祭臺,便上前稟告說“王上,外面有人求見。”

劉寵今年只有二十歲,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

聞言,刀削的臉龐透著果敢堅毅的神色,他微微沉吟了一下,這才開口問道“是何人求見?”

“他說他叫吳詠,南陽宛人,前來拜祭已故的敬王。”守衛不敢隱瞞。

“是他。”對於吳詠,劉寵並不陌生。老陳王在世時,會經常在他面前提到吳詠。近幾年吳詠的大名,他也是經常聽別人說起。

於是劉寵看了國相魏愔一眼,見其點頭。這才擺了擺手,道“讓他進來,我在大殿見他。”

時間不長,吳詠一行人被帶到了大殿,見到劉寵後

,吳詠拱手拜道“小子吳詠拜見陳王!”

劉寵哈哈笑道“吳侍讀的大名,本王也是如雷貫耳啊!今日一見,果然名副其實。”

吳詠謙虛道“些許虛名,倒是讓王上見笑了,只不過是世人謠傳罷了,小子愧不敢當。”

“本王倒是對你這些名聲羨慕地緊!”劉寵感慨一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