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這兩人可用(2 / 4)

因方才一路在說正事,媚娘此刻才問起:“陛下這是備了什麼?”

李治笑道:“咱們也不好每年都雙手空空去,正好有冬日難得的菜餚,就帶著去。”

門口已經如往年般停好了馬車。

崔朝等在那裡。

今冬多雪,至今仍有霜雪不化。只見他一襲湖藍緞袍立於雪中,手中燈燭映亮了面容——

媚娘與崔朝見面是最少的,但每每看清他的面容,就心中頗多欣慰:還好有美人在側可解案牘勞形,畢竟袁李二位仙師先後離京,姜沃這兩年比先帝年間要操勞顧慮的事多許多。

*

“陛下居然特意帶了佳餚來?”

姜沃帶著好奇期待開啟,然後又有點想蓋回去:“是魚膾啊。”

這是她到了這裡後,一直拒絕的大唐流行美食,魚膾,就是魚生,生魚片。她自從上輩子看過能長到兩米長的寄生蟲圖片後,就一直對生食很拒絕。

媚娘在旁笑道:“我倒不知陛下帶的是魚膾——她不吃這個的。”

“飲御諸友,炰鱉膾鯉。”皇帝聽她竟然不吃魚膾,不免有些遺憾道:“這不是尋常的魚膾,是極難得的魚,今歲宮中也沒有幾條。特意讓人好生養著,留到今日。嘗一嘗也好。”

且這道魚膾做的也精細,正所謂‘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魚膾還以橙肉佐之,稱為‘金齏玉膾’。

不用姜沃婉拒皇帝的好意,媚娘就替她解釋道:“生的她都不入口。夏日那麼熱,她也不用井水,也不肯將冰直接擱在酸梅飲裡喝。”

姜沃笑眯眯道:“而且我對魚膾有些懼怕。”

李治問道:“怎麼?”

姜沃便做欲言又止狀:“罷了,馬上要用膳了,還是不說了。”

見她這樣,李治反而更好奇了:“無妨,子梧還在準備呢,你先說來聽聽。”

姜沃見陛下好奇神色,忽然想到,自己在朝上好奇吃瓜的時候,被皇帝點了名。

於是便笑眯眯道:“少時讀《三國志》,見廣陵太守陳登因喜食魚膾而病,神醫華佗為之診脈,道腹內有蟲……”

她換了生動的語氣:“灌了湯藥下去,就見太守少頃‘吐出三升許蟲,蟲半身是色做粉潤生魚膾也,而蟲頭皆是赤色,蠕蠕而動’。”[2]

原本拿了一枚醃製紅果在吃的李治:……

其實在座人都讀過《三國志》,也知陳登之死。

但留意這段的人不多,此時聽姜沃繪聲繪色背出來,腦海中再一想這個畫面,就都覺得胃裡一酸。

李治十分後悔,自己非要聽一聽人家的心理陰影,此時這陰影變成了自己的。於是連忙叫停:“不說這個了,開席吧,再想下去今晚都不必吃了。”

於是皇帝帶來的珍貴魚膾,到頭來被姜沃下到了五格火鍋的其中一個格子中,做了熟魚片。

除了皇帝帶來的魚膾,她原本也準備了鮮魚團的魚丸——但她發現,除了她都沒有人去吃魚肉了,只好她自己吃。

*

席間,四人一邊慢慢吃,一邊議起今歲的元宵燈會。

姜沃見興致盎然吃著火鍋想著過元宵的皇帝,一點兒看不出,就在幾天前,他還在朝上為宗親謀反與濮王病逝兩事‘痛心疾首’至‘西子捧心’傷痛欲絕的模樣。

大約是食物的香氣太足,吃到一半,前幾日姜沃剛從雪地裡撿到的一隻黑色小貓糰子,還從門縫裡鑽了進來。

李治甚至還有好心情及耐心,給圍著他腳邊打轉的小貓餵了一塊魚肉,然後輕輕用足尖兒把小貓趕的遠離地上溫著酒的火爐。

笑意在火鍋熱氣中氤氳的越發柔和。

姜沃也怕炭火星子迸出來燒了她的貓,就起身把小貓抱起來,關到旁的屋裡去。

回來正好聽到李治主動在講:“四哥薨逝之事,我已命人快馬加鞭趕入蜀地,告知大哥。”說著長長嘆了口氣。

見陛下悵然嘆息,媚娘和崔朝就都暫且停筷。

然而只聽李治嘆氣後道:“可惜這個訊息,新歲前是到不了大哥那裡了。”語氣甚為遺憾。

姜沃:啊,原來陛下在嘆氣的是這個啊。

不過……也沒有多奇怪。

姜沃只看皇帝提起‘濮王病逝’又嘆氣,但媚娘和崔朝這兩個最瞭解他的人都不出言安慰,就可知他們應當比自己更早猜到了皇帝在遺憾什麼。

姜沃初識晉王時就有模糊的體會,經過這一回,才更真切的看到,皇帝如同一個雙面矛盾體。

他對放在心上的人越在意,對不在乎的人就越冷漠。

姜沃是見過當年的晉王是怎麼為了激發大公子承乾一點生志,而費盡心思恨不得蒐羅萬物的;而此時又親眼見到了,他對於不在意人的死活,哪怕是血緣極近的兄弟姊妹,亦是無所謂至此。

甚至還不如對一隻初見的小貓來的柔和。

她坐下來,喝了一杯熱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