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新的規劃(2 / 3)

果然最令她注目的也是被寫在頭版頭條的大事記——“天后居然改了喪服制?!”

不比文成提前知道些內幕,驟然看到此事的弘化公主是真的被震驚了。

她驚過後又很快笑道:“只怕接下來,西域,不,天下各州縣,各地官員都要為這件事爭的沸反盈天了。”

禮法向來是最容易吵架的點。

文成頷首,必會有巨大爭議,但文成並不為此擔憂,相反——

甚至這才是文成所預測、所慶幸的,報紙蘊含的巨大潛力和前景:政治輿論以及觀念的潛移默化。

她想起姜沃給她寫的書信:一道政令和改革,不怕有人反對,就怕無聲無息都沒人討論,更怕沒人看見。

如今這道‘父在為母齊衰三年’的詔令,隨著報紙,迅速在大唐的地界上傳開來,輿情交慶沸然。

這是件好事。

甭管有沒有各州縣的所謂大儒讀書人反對,也甭管會不會市井之間升斗之民都可以指點朝廷政令的對錯,但……有人討論和持續關注的社會現象,才能形成輿論,才能激起水花。

文成看了好幾遍這條簡短卻明晰的詔令解釋,心下更慰:姜沃出海那一年,天后也給她來過兩封信,但應當是政務繁雜的要命,那信的墨痕都是斷斷續續的,一看就是在偶然有暇時才趕著寫幾筆。

而姜沃回京後,天后連筆觸都顯得悠然許多。

甚至……文成繼續看著報紙:天后都有空騰出手來整理禮法了,還不是一樁禮法——

弘化公主並沒有在意的一條大事記,文成注意到了:“天后下詔重釋五禮之儀,共一百五十有二。”

何為‘五禮之儀’?即吉禮、賓禮、嘉禮等五種儀制流程。

譬如‘天子祈谷於圜丘’每一步該怎麼做,‘遣將時告於太廟’的具體流程又是什麼。凡此種種不同國家典儀的流程,有一百五十二條。

這些禮儀面上都很重要,但實則,對真正的權柄軍政一點都不涉及。

天后下詔要重釋五禮之儀,那就是要禮部翻閱典籍把這些禮儀都對著古書找到且註釋來源,沒有個大幾年,應該幹不完這個活。

而太子……就在禮部。

所以,這就是帝后給太子安排的‘朝政’?

文成心下大安:自太子及冠後,尤其是定下大婚日期後,她一直有個擔憂,成年並且成家的太子,要開始正式監國,而天后則要退回後宮。

她對太子是沒怎麼直接接觸過的,只有典儀上見過,彼此見過禮。

但……只看姜沃離朝這件事,文成心中就認定,也不必再怎麼直接接觸太子了。

而若是太子監國,只怕她這個安西招慰使也別做了,更是別想在吐谷渾練兵,收拾收拾回京老老實實去做閉門公主吧。

如今看來,太子被‘尊奉’到禮部去漫長的修禮法去了,顯然雖入朝,但不會真正‘理政’。

文成頓時覺得外頭天闊雲高。

這兩年的擔憂盡數掃空。

**

長安城,紫宸宮。

晉陽公主與皇帝對坐於榻上。

皇帝昨日聽聞妹妹回京後,頗為詫異,今日一見就問道:“炎天暑熱,盛夏之時,你何苦趕路回來?”

晉陽公主道:“我先是收到了新城的信,道禮部要論‘公主出降典儀’……我想這必不是皇兄之意,又想著天后也不至於如此,不免有些疑惑。”新城公主在天后跟前發脾氣是一回事,但在給姐姐的書信上並沒有抱怨太子的不是。

“再加上,師父處也見到了京裡派去的宦官,道‘陛下想配重一些的止疼藥’。我放心不下皇兄,不得不回來看看。”

聽晉陽這麼說,皇帝不免更加黯然。

如果說對新城,皇帝是對幼妹的血緣疼愛,那麼晉陽,才是在母親去後,與皇帝一同長大的兄妹,情分最深。

皇帝還記得,少時自己得了父皇敕令,要開始離開立政殿去上朝。晉陽每日都依依不捨送自己到虔化門,還去問過父皇:“兄今與百僚同列,將不得在內耶?”很是不捨。[2]

結果晉陽這一問,不但把自己問哭了,還把父皇問的為之落淚。

當時得知此事的朝臣們俱是:……

不知道的以為晉王要去萬里之外的邊疆了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