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晉王(2 / 2)

他不是一個會誇誇其談的人,相較氣度高華(脾氣正常時)的太子,和長袖善舞極擅交際的魏王,晉王則顯得靦腆柔和多了。

此時晉王專門來找她幫忙,自是覺得兩人關係不錯。

說來,晉王對姜沃這種信任的來源很奇妙——他覺得姜司歷與旁的官員不同,很尊重他。

其實作為聖人嫡幼子,長孫皇后去世後他又被皇帝親自帶在身邊撫養,這樣的身份地位,絕沒有人敢虧待他,或是對他不敬。

但……李治覺得是不一樣的。

朝臣們對他的恭敬,跟對待他兩位哥哥截然不同——太子和魏王如今都是儲位的熱門人選,勳貴朝臣們對這兩位皇子自然是‘緊緊圍繞’,打心底裡敬畏著。

對晉王的禮遇則是流於表面,像是,像是敬重一面牌坊。

晉王很明顯感覺到,他與兩位兄長同時出現的場合,旁人在跟他禮節性打過招呼後,便都會去逢迎兩位哥哥。

他未必喜歡人的環繞,但這樣的對比也是冷暖自知。

十四歲的晉王,已經模糊的感知到:身份相同,但權力不同,受到的待遇就截然不同!

所以他對姜司歷很有好感:他是個很敏銳的少年,能察覺出這位袁李仙師的親傳徒弟,對他的看重尊敬,與兄長們一般,甚至……不知是不是他的錯覺,總覺得姜司歷對他還更和氣偏心一點。

晉王聽過她回魏王哥哥的話,那一陣雲山霧罩玄妙無邊,滴水不漏。

倒是自己有時去請教一二天象問題,姜司歷用詞沒那麼玄乎,透出幾分真意。

也是為此,晉王如今有一件煩難的私事,不願意勞動太史局別的人,恐他們敷衍自己。在他看來,太史局別的官吏,都跟朝臣們一樣,並不拿他當回事,只怕不會用心幫他。

竟就託付到姜沃這裡。

要是姜沃能看穿晉王心思,只怕就要勸他,朝臣們有時對他疏忽,並不光因為如今他沒有權力。

也有晉王自身相貌氣度的緣故。

這幾年朝局動盪,太子和魏王姜沃也常往天象上動腦筋,姜沃也見過他們數次——這兩位真是兄弟倆,都是臉上寫明瞭‘我不好惹’!

然而晉王不同,他生的眉眼柔和,眼睛像枚飽滿的杏子,不笑的時候也帶著微彎的弧度,看上去脾氣好的一塌糊塗。姜沃住在掖庭裡,聽說過宮人們對職業地點的嚮往排行榜,其中最搶手的就是晉王處。

作為皇帝親自撫養的嫡幼子,晉王小金庫豐厚,賞賜極多,且又性情寬和,哪怕有錯處也基本都能寬宥,這樣的主子,掖庭裡都搶破頭。

人性向來如此,寧願得罪好人,也不肯得罪挑剔兇惡之人。

人善被人欺這句話有一定道理。

旁人都覺得:便是一時怠慢了晉王,他也很寬和不會惱的。不比魏王,若是你待他不夠鄭重(尤其是不如對太子那麼恭敬),小鞋和眼藥是跑不了的,要是運氣差一點,小命都可能交代了。

晉王嘛,一笑也就過去了。

並不知李治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總之,在姜沃也沒做什麼的情況下,晉王就在她腦袋上安了個‘好人’標籤,甚至來拜託她私事了。

“不知姜司歷可認得我府上的東閣?”見姜沃搖頭,晉王莞爾,加了一句:“相貌極好的崔家子。”

果然,姜沃立刻就知道是誰了。

因美姿容聞名的崔郎啊。

晉王抿了抿唇:“如今父皇有恩旨,不令他再伴我讀書。而是將他安排到了鴻臚寺,明年春出使習阿賽班國做吊冊使節。”

“這一去山高路遠,因而我想請姜司歷替他起一卦吉凶。”

姜沃微惑:“吊冊使節?”

大唐幅員遼闊,屬國眾多,如今在錄的大大小小就有七十多個。番邦屬國會按年進貢,若大唐有大慶典比如冊立太子,他們也會派出使團來拜賀。而大唐也時不時會派使節去到各屬國,比如冊封使節、招安使節等,這吊冊使節則是該屬國國王沒了,大唐作為主國,派人去弔唁下表示慰問。

不是個很差的差事,但讓晉王府的東閣祭酒去做這個工作就有些離奇了。

這屬於從中樞清貴職位調去吃苦的邊緣崗位了。

要不是晉王得罪了親爹,就是崔朝得罪了皇帝。可俱姜沃所知:晉王還是皇帝的心肝寶貝幼子。至於崔朝,這位不是皇帝打壓世家的利器嗎?怎麼,用完就扔了?

晉王露出了一個略帶苦澀的微笑。

“崔朝實在是被連累了。”

晉王垂目看著眼前的杯盞,輕不可聞說了一句:“太子東宮出了那件事後,父皇深怒。”

姜沃瞭然,也不由跟著晉王嘆了口氣。

那確實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