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裴行儉的一劍封喉(2 / 3)

此時裴行儉開啟匣子,讓駱賓王帶給文成公主之物,他也有一個。

就準備讓這兩個年輕人開開眼,於是招呼道:“王孝傑、郭元振,你們兩個過來。”*

*

沒錯,媚娘最終定下來,跟隨使團出發的是兩個年輕將領。

狄仁傑,婁師德,黑齒常之等雖都來尋過天后,申請加入護送波斯王子的使團,但他們都沒能走成一—

“都出去溜達去了,京中誰做事?”王神玉曾跟姜沃感嘆道:“有的人,在的時候你就知道他很能幹,但非得走了,才清楚他到底有多能幹!”

姜沃贊同地點頭。

說來,他們—直知道劉仁軌和裴行儉很卷。但真的倆人—齊走了,才知道他們平時到底做了多少事。

所以狄仁傑、婁師德這種六部九寺的—把手,朝廷的中堅力量也想跑,往哪裡跑?

想都不要想,老老實實留下來跟著剩下三位宰相加班吧!

看看辛侍中,被最近的支出之龐大,愁的又快要鬼剃頭了。

而且不是想打仗嗎?那先練練訓兵吧一—劉相這一東渡大海去整飭遼東,就把南衙十六衛的總指揮權又空下來了。

天后就令黑齒常之、婁師德、狄仁傑各負責幾衛禁軍,直到劉相回來為止。

黑齒常之也罷了,本來就是武將不擔任文職,得此任命,高高興興就去訓兵就去了。

婁師德和狄仁傑則有點小壓力:沒有去成前線不說,現在還得加兩份班。每日在大理寺/工部當值後,還得再去各衛加班加點,查驗軍伍。

偏生狄仁傑,還被路過的王神玉給教育了一下:“看看劉相,七十五了都能一肩擔著尚書省,一肩擔著南衙十六衛。懷英啊,你這是正當年,可不能鬆懈。”

狄仁傑:……話是這個理沒錯,但王相說出來怎麼這麼違和呢。

**

莫賀延磧的驛站中,裴行儉從匣子中取出一圓筒狀的物體,先遞給王孝傑。

“這叫千里鏡。”然後示意他:“你放到眼前,對著窗外看看。”

王孝傑雙手捧著放到眼前,看清後不由低呼了一聲:“這……”

旁邊郭元振急了:讓我也看看呀!

放下望遠鏡後,王孝傑不由連聲追問道:“裴相,這如何做到的?”明明用肉眼看來,比手指頭還小模模糊糊的一顆樹,為什麼在這個什麼‘千里鏡’中,竟然能看的如在眼前?

有這樣的寶物,他們豈不是能遠遠看到敵軍駐紮地!

裴行儉搖搖頭:“此如火藥一般,亦是機密方,我不能知。你回京後可以試著去請教姜相。”

“且據她所說,這個千里鏡,還不算好。”

*

長安城城建署。

姜沃也在把玩一柄千里鏡。

其實玻璃/水晶可以放大物體,古人一直就知道:東漢廣陵王劉荊墓裡就出土過,外面是金子鑲邊的水晶石,可以把物體放大五六倍。

於是城建署在做出透明玻璃後,姜沃自然就想到了眼鏡和望遠鏡。

只是真正實踐起來,發現遠沒有那麼簡單。

書上是說,磨一片凸透鏡,一片凹透鏡,安裝在一個可調節長度的圓柱體兩端,就是望遠鏡。

先不說試磨鏡片就花了多久,只說望遠鏡筒,就沒有那麼簡單,先是色差問題,再是眩光問題——若不對鏡筒內部做消光處理,從望遠鏡一端看出去,會眩光到完全看不清。

大唐沒有現成的消光筒,消光材料,只好一點點去試驗。

城建署試過黑色的絨布,也試過塗了黑碳粉的紙……總之試了許多次,才勉強做出了能用的望遠鏡。

將將趕上讓裴行儉帶著‘試用裝’出發。

而城建署還未改造出正式版望遠鏡,西域就已經傳來了裴行儉的捷報。

*

裴行儉率使團到西州後,也不急著繼續走了。

反而停在安西都護府,開始召見安西四鎮附近的各個部落的酋長,平易近人道:“如今我護送波斯王子至此,欲請王子一觀西州各地射獵之風。不知你們願不願意去隨我遊獵?”

一聽說跟隨大唐使團去遊獵,西域各大大小小部落都極為樂意。

畢竟他們有多愛打獵呢?舉個例子便可知——

當年蘇定方大將軍滅西突厥之時,戰敗的突厥首領阿史那賀魯被蘇大將軍追的跟兔子似的,好容易逃至金牙山下。

當時還是隆冬,天降大雪。積雪平地二尺,兼有雰晦風冽,人馬難行。

逃難途中加惡劣天氣,也沒有攔住阿史那賀魯熱愛打獵的心。他安營紮寨之後,想著這個天氣,唐軍不能來了,就率眾出門雪中射獵去了。[1]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