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用人之道(2 / 4)

風雅正卿交待了幾句好生待客之類的話,還客氣地送兩人出門。

姜沃走出院門再回頭時,只見這位正卿也沒回屋,站在桃花樹下,正在搖頭晃腦吟詩呢。一陣風吹過,碎紅落如緋雨,飄了他一身。

此情此景倒著實很風雅,只不知外頭飢寒百姓,能否靠這樣的官員過得飽暖。

而這位負責帶著姜沃參觀的吳少卿,倒是跟王正卿是兩個極端。

這位四十來歲的少卿,若不是穿著官服,倒很像是田間老農,臉色是常年在日光下勞作曬出來的熟褐色,露出來的手也骨節粗大甚是粗糙。

吳少卿親自帶著她轉了幾塊專試種棉花的地。

時不時停下來,滿臉老農看著豐收瓜田的喜悅笑容對她道:“如今已試種多回,這棉花在咱們中原也種得出!”

“原先冬日我就將棉種種在屋裡的陶盆裡,雖說炭火燒的足,但總是長得稀稀拉拉的,那會子給我愁的,生恐咱們這裡種不得。還是天暖了,都挪到外頭地裡,才長得好了。想來暖是一回事,這棉花還極愛日頭呢!”

“怪道是從高昌國回來的種子,我聽說那邊原本就日頭多,有時咱們這裡到了黑天,那邊都亮著,連葡萄也甜。”

吳少卿一看就是平時罕言寡語,不太會應酬的人,但說起專業那就口若懸河了,與姜沃講了良久他是怎麼試種棉花的:棉種的間距疏密、種子要種到多深,怎麼給棉苗驅蟲,都是他心中頂要緊的事兒,連過年都不忘每日來看他的棉寶們。

說到興起,他甚至蹲下去,親手扒拉開土:“如今已經試得,種這樣的深度最好!埋的再深了出苗慢,淺了卻也難活!”

姜沃邊認真聽邊點頭,越覺她將棉花這件事告知李治,交由國家來做,是很對的一步。

若為自己吞功,種植棉花一定會耽誤了。

而吳少卿說完棉花的栽培,一時又無話可說了,且覺得方才自己嘮嘮叨叨,說些零碎的田間粗活,反有些不好意思。

姜沃見他窘迫的手腳都似沒處放,便找話道:“我瞧著那邊有一片果樹,少卿能否帶我去看看。”

吳少卿這才放鬆下來:“北方的果樹,司農寺都種著幾株頂好的良株,我等也常對著果樹下功夫,想怎麼才能讓果子熟的更多,更好。”

“這會子正好是青梅和櫻桃熟的季節,姜太史丞只管來看。”

姜沃參觀了果樹後,吳少卿還送給她一籃子青梅和一小筐櫻桃。姜沃道謝,吳少卿就露出憨憨厚厚的笑來:“當日蒙聖人宣召,就知這棉花是姜太史丞的一番神夢,又虧得晉王與崔使節將棉種和農人帶回。想來再過十年,天下人都能用上棉布,冬日裡多一些禦寒之物,那我真是死也能閉眼了。”

他又問姜沃道:“這棉籽,似乎油性很大,不知能不能榨油?”

姜沃搖頭:“能,但最好不要。”她曾經在醫院裡聽人說過,棉籽油裡有‘棉酚’這種微毒性物,如果沒有好的技術,在榨油同時脫毒,吃多了似乎會導致不孕不育——在醫院裡住久了,什麼病人都能遇上。

她只與吳少卿點到為止,說有微毒,吳少卿就不再問了。

待姜沃告辭的時候,吳少卿特實誠地對姜沃道:“別的我們司農寺也沒有,但姜太史丞以後想吃什麼新鮮果子,只管來這邊摘,等秋日請太史丞過來吃葡萄。”

姜沃道謝:“好,到時候一定來。”

她拎著兩籃新鮮水果回到太史局,自然先去孝敬了師父們。

袁天罡和李淳風都喜歡吃櫻桃,只是袁天罡喜歡果子本味提溜著櫻桃梗直接吃,李淳風則喜歡澆上乳酪當甜品吃。

但面對一籃子青梅,兩人都連連擺手拒絕:“快拿走吧,看著就牙酸的很。”倆人都不吃酸,甚至見不得,姜沃只好找張紙把青梅蓋上,才不令師父們望梅止渴。

三人坐下吃櫻桃,李淳風還不忘道:“你現在膽子也大啦,當值的時間,就跑出去串門子去了?”

姜沃笑眯眯,知道她只要安排好工作,出去逛逛各衙署,師父們才不會生氣,只會為她高興。

她將方才在司農寺所經之事與兩位師父說了,好奇問道:“王正卿雖出身好,但朝中也有許多清閒虛職可以給世家子做官,為何讓他做司農寺這處要緊的實缺官呢?他既不通農事,豈不是耽擱了?”

這不符合一鳳皇帝的作風啊,而且皇帝明顯也是知道司農寺唯有少卿是做實事的,那日也只叫了吳少卿去交代這棉花的事兒。

李淳風聽完搖頭:“這事兒你誤了。”

“王正卿是個風花雪月的人沒錯,但他並不是個尸位素餐的人。你要知道,京中衙署上百,每季各衙都需往民部去支領用度——凡是支錢的事兒哪有簡單的?”

“一國這樣大,處處都是花錢的地方,民部也每季為了錢糧稅收籌措安排絞盡腦汁。哪怕一部必需的使費,去戶部申領都少不得費力費口舌,若要再額外支領什麼‘試種’‘開田’的用度,那有的是可磨牙處。”

“你也見了吳少卿了,那是位實在人。你想想,若指望他去民部要錢,豈不是被民部的人哄得北都不知道,只怕每次捧著欠條就回去了。”

尤其是大唐對外征戰的年份,民部對錢財的支出扣得更嚴,生怕軍中要錢的時候調動不開。因而給不要緊的部門確實會打欠條,說以後補上,更別說還想額外領錢修衙署、置辦些傢俱,做些研種之事,那都是做夢。

“可王正卿出身佳,對這些官場事兒門兒清。民部若是晚給一天錢糧,他就能拿著一本佛經上民部坐一天,邊看邊念,直到民部官員受不了,把錢補給他為止。”畢竟,王正卿是不幹活,有大把時間的,但民部可沒人能陪他耗。

“哦,還有一事,如今的吏部尚書、永寧郡公、魏王老師王珪王尚書,便是這位王正卿的堂叔。”

“有出身有靠山,民部見了他就頭疼,於是給司農寺的錢都不敢錯日子——近來司農寺為了試種這棉花,用費便超了許多,還是晉王去民部說過話,這王正卿也堅持不懈去民部吟詩,這才讓使費都順順當當進了司農寺。”

惹不起惹不起,給錢你走好不好,求求了。

“不單如此,王正卿還有個好處,他知道自己不懂農事,也從來不瞎指揮,凡事都讓吳少卿去辦。他除了坐鎮、要錢外,並不幹一點兒活。但這人也從來不搶功——京中人人都知道他不務農事只吟風弄月,就可知其為人正派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