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安安的問題(2 / 4)

三省六部皆跟著夙興夜寐,每夜都安排雙倍的人留在署衙中夜值,預備隨時應答。

以媚孃的精力,都與姜沃道,每日陪皇帝看奏疏便分/身乏術,幾無餘暇,將後宮許多事都委給皇帝的乳母盧夫人暫且照管。

可見那幾月皇帝的忙碌辛勞。

如今功畢疆土定,昭陵獻俘成,皇帝想來有許多感慨與體會,要與先帝傾訴。

*

這回跟隨至昭陵的,都是皇帝信重之臣。

獻俘後,西突厥戰事算是徹底告終。

皇帝也於祭拜先帝后,賞賜隨行諸臣。

因而如今在起坐偏殿的臣子們,神色都頗為放鬆和悅,有的在殿中三三兩兩相談,有的則在院中觀雪看景。

因安安此時是跟在帝后身邊的,姜沃倒也無事,就也走到院中看景。

就見李勣大將軍正對著一株青松出神。

姜沃師從袁天罡,察人神色,向來入微。

就覺得李勣大將軍一如既往的平靜面容下,似乎有些低落。

姜沃原見了他站在院中是想見禮的,但看李勣大將軍似有心事,就準備安靜離開。

誰料李勣倒是先轉頭,主動道:“姜侍郎。”

然後接著發問:“我這人是不是命格不好?”

姜沃:?您命格不好,誰命格好啊?

不過,姜沃只疑惑了一下,立刻就明白了——

“大將軍是為了方才獻俘事?”

果然,就聽李勣長嘆一聲:“當年李靖大將軍能抓到頡利可汗,如今蘇定方也能抓回阿史那賀魯,獻俘於昭陵。為什麼偏我沒有抓住夷男呢?”

姜沃:果然。

夷男,李勣大將軍終生之敵。

姜沃也沒法勸,這事兒李大將軍再念念不忘,也不會有迴響了。

*

與英國公的鬱悶不同,姜沃現下心情不錯。

藉著蘇定方大將軍大勝之事,她終於把一個早就看好的人才,撈到了自己碗裡——

裴行儉。

其實早在幾年前,長孫太尉還權傾朝野,皇帝讓她留意朝中有無可用之人時,她就跟皇帝薦過此人。

只是當時裴行儉已經被長孫太尉提拔至長安縣令,與京外縣令品級不同,京縣令是從五品官。

人被長孫無忌提前安排走,姜沃扼腕。

因官職得於長孫無忌,後來隨著廢后立後事,裴行儉也受到了波及,長安縣令這個要職是做不得了,甚至直接丟了京官,被貶為新建的西州都督府(原高昌國)長史。

此番蘇定方大破西突厥,裴行儉倒是正好可以藉此歸京——

他是蘇定方大將軍的弟子。

蘇大將軍曾道:“吾用兵,世無可教者,今子也賢。”[1]

這種文韜武略兼備,能力極強的年輕朝臣,不回長安捲起來,實在可惜。

於是今年二月,姜沃便向皇帝上書。

皇帝此時對裴行儉印象還不太深,又因他出身河東裴氏,還有‘舅舅黨’的前事,就把裴行儉擱到吏部司封屬,讓姜沃再觀察一二。

人才在哪裡,都如錐在囊中,總能嶄露頭角。

裴行儉到吏部做司封郎中不過三個月,姜沃便覺得自己的工作輕鬆了一大半。

今秋若非裴行儉在司封屬替她料理公務,她也難瀟灑離開長安,出遠門去登州探望師父。

時至今日,姜沃心態已然逐漸轉換過來——學會用人和放手,而非在太史局那般,為諸事穩妥,寧願多耗時間精力凡事親力親為點查。

以吏部公務之龐雜,她若是歷練不出看人用人的眼光,學不會抓大框架而放細務,哪怕以如今的身體素質,估計都得過勞死。

裴行儉,算是她第一次試著大放手。

如今看來,成效甚佳。

截至此番出行前,王神玉已經明裡暗裡找姜沃要了三次人了——他也想要裴行儉這樣讓他省心省力的下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