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日暮與新生(2 / 4)

時至今日,自然是故友康健安好便夠了。

何問緣由。

*

盧照鄰離開金吾衛衙署的時候,依舊問起他的幾車古籍孤本。

姜握寬慰其憂心道:“無人動過。”

然後又問起盧照鄰此番歸神都住在哪裡,是收拾盧家舊宅常住還是暫住官舍,也好直接把他這些心愛珍貴的書籍護送過去。

然而卻見盧照鄰搖頭:“書還在就好,但不必送到我的住處,大司徒直接帶走吧。”

他特意回了一趟長安,把盧氏中屬於他的,他能夠帶走的書籍故典都帶走了——

范陽盧氏,族中世代為官。

盧照鄰道:“這些歷代先人手記,就送與大司徒的歷史學院和朝廷的史館。”

雖非正史,但當時在朝為官之人所記載的朝野佚聞,雜史筆記,自然也是一份無比珍貴的原始史料,可作為史官參照。

“至於那些珍本古籍,就也交給朝廷的集賢殿書院,以豐經籍傳於後世。”

姜握聽完並代朝廷向他致謝後,才以友人的身份問道:“那你,要去哪裡呢?”

把諸多身外之物安排過後,要如何?

盧照鄰先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笑了笑道:“我此番回長安,還去長安城外的少陵原,盧氏族墓祭拜灑掃了一番。”

他想起此番自己是為什麼被武承嗣抓起來的,因為出身世家。

然而世家……

他望著眼前,這數十年來,與世家的衰落可以說是‘息息相關’的宰相。

“大司徒想來也知道,如今崔盧鄭王在朝為官者日少。”

統計學才是最直觀的。

自一十七八年前吏部資考授官開始,這些年,姜握一直有在做統計表。

當然,後來教會了婉兒後,姜握就可以愉快把原始資料給婉兒,由弟子去做各種統計學報表。

不但崔盧鄭王,包括關隴士族,如京兆韋氏、弘農楊氏,甚至出了‘一門朱紫’的河東裴氏,其世家內出任五品以上官的人數都呈下降趨勢。[1]

“不但如此,許多支房,家中人口逝故在兩京後,都不再歸於本鄉,而是就在長安或是洛陽外安葬,形成了新的家族墓地。”

盧照鄰深有感觸:曾經還替他去向李仙師提過親事的伯父,雖大半生在京中為官,但病逝後,還是歸葬於范陽盧氏的墓地。

然而到了下一輩,比如他的同輩,甚至於有些英年早逝的同族晚輩,就都葬在了兩京附近,甚至形成了家族墓地。

因他們中很多人父祖輩在兩京做官,故而他們出生地就在兩京,十來年甚至數十年不回一趟范陽祖籍也是有的。

而之所以久留京城,自然是有緣故的:因為要貢舉,尤其是貢舉後還要待在京中守選。

多年來潛移默化,世家便被‘中央化’了。

何為門閥士族,本就是當地的名門望族,比如他們盧氏,前面還有字首:范陽盧氏。

然而現在,世家子弟卻有許多是生於兩京,最後葬於兩京。

與故土的聯絡日漸稀薄。

那又是什麼世家呢?與尋常朝臣漸無分別。

這些年,作為遊離於朝堂之外的世家人,盧照鄰反而看得更清楚——

世家,已經走到了無可挽回的餘暉。

而當今聖神皇帝,又是開闢天地般,前所未有的女帝。

那些守舊世家,還沉浸在輝煌舊夢中,實在是……

盧照鄰搖了搖頭。

與他也無關了。

*

“這些年我隨著孫神醫,早些年是治病,後來我身體好了許多,先生卻日益老邁,我自不好遠離先生而去。”

因此他雖然走遍了這天下十道的不少地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