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尚書右僕射(2 / 2)

崔朝先說起‘道路的分類’。

若勳貴世家修路,大致要分兩種情形:坊間的公共道路和宅院之內的私家道路。

需知許多世家勳貴,家中是大廈連雲,山池花木、競崇棟宇。

那府邸佔地面積大的——想在家裡逛一圈都得修好道路,以備車馬人轎通行。不然雨雪天氣,別說沒法出門上朝了,在自家都難從後院來到前院。

崔朝便道:“臣以為,若是修在個人府邸家宅內的私用‘混凝土路’,城建署只管修成此路,將來便任由各家處置,哪怕他今日修了明日不想要了砸掉也無妨。”

“但若是修在府邸門前的坊間路上,便由不得該府私下處置,且也不得禁人通行。”

畢竟坊間道路,還是屬於大唐的公共基礎建設。世家勳貴想把門臉弄得光鮮一點可以,但也不能錯以為這就是私家地盤了。

崔朝繼續道:“臣初擬定,這兩種道路的定價不同,之後的修繕維護條例也不同。”

對於公侯府第門前的公共道路,將來出現裂縫、破損等問題,城建署負責保修一十年。

而府邸內部的私家路則不然,既然由著各家自行處置,將來凡有修繕,需得再掏錢。

*

崔朝說完道路的分類,卻微微蹙眉:“至於具體的定價,臣還真有些頭疼。”

他來的時候,就帶了詳實的資料。此時就先向帝后詳細介紹下蒐集來的情報——

崔朝先說起外頭的物價。

“今歲糧米豐收,鬥米至五錢。”

“俱臣在東西市所見,一頭上等壯年耕牛才售四千文(四貫),次一等的犍牛隻要千一百文。一柄鐵鐮五十文左右……”

這都是農家種地的成本。

帝后和姜沃都擱下了茶盞,專注聽著。

說過了農家,崔朝又說起長安城中尋常居民的生活成本,從糧食布帛一路說到雞鴨魚肉。

崔朝細細說了許多外頭的物價,最後總結道:一位尋常百姓(非農田中刨食的貧農,而是住在長安城的居民),一年到頭衣食住行的花費,大略需要五貫(五千文),若是人均七八貫,則是頗為富足的生活了。

他接著說道:“但俱臣所知,許多世家一房不過數十口人……”

姜沃看向崔朝,沒有誰比世家人更瞭解自家了。

崔朝當場報出當年逼婚他的大伯家的花費情況:“一月便需千餘貫。”

“一月千餘貫?一年竟然也要超過萬貫?”皇帝蹙眉道:“去歲東宮支領的銀錢與布料,摺合市貨,也不過一萬兩千貫。”

可見東宮太子所用,也未必及得上許多世家勳貴子弟。

崔朝還舉了個大理寺辦的受賄案,也不是旁人,就是正月裡被皇帝當作典型賜死的‘魏州刺史’,其中有一條罪名便是‘每歲受饋十餘萬貫。’

足見有錢者眾。

“世家名門修路,必是為了顏面。”

“正如他們府邸中的待客正堂一般。”

“陛下可知有豪富之家,單隻一間正堂,便花費數十萬貫銀錢——當真是以沉香為欄,檀香為階,琉璃為壁。”

沉香、檀香這等珍貴的香料,在不少世家勳貴那裡,為了彰顯身份富貴,可以直接拿來做木材用。

崔朝苦笑道:“因此,臣還真不知該如何定價。”

姜沃笑眯眯道:“那就不用具體定價了,可以私人訂製與競拍啊。”

**

麟德元年的秋末。

英國公府外,修成了一條御賜混凝土路。

而這條混凝土路上,就在英國公府正門前,格外印有鬱督軍山紋樣——這是當年大將軍一戰滅薛延陀之地。

帝以此彰大將軍軍功懋著。

一時,朝臣皆是無比豔羨。

要知道,吏部姜尚書早一口咬定,城建署內‘建材極度緊張’,只夠負責皇城內外主路修繕的,不可能給私人修路。

如此英國公府門口這條‘混凝土路’,就是英國公為朝上第一人的象徵。

不少宗親勳貴望之眼熱,紛紛向一聖求情,只道雨雪天氣,自家也‘出行困難,有礙國事’。

雖不敢望如大將軍一般,得御賜之路,但還請一聖開恩,許他們自出銀錢請城建署修路。

懇求者眾,皇帝卻不過情面,便於朝上議此事。

吏部姜尚書再次堅然回稟‘實無餘料’。

帝詔,次年,城建署擴建後,再議此事。

諸勳貴豪族皆翹首以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