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大唐公務考(2 / 4)

正如此時他跟李勣大將軍保證道:“祖父放心,今年我格外刻苦,做了十幾篇好文章,甚至貢舉要考的《五經》我也都一直揹著。吏部要考也不怕的。”

李勣大將軍看著信心滿滿的長孫,冷淡道:“那你可有想好,待去吏部投名刺報考時,是考三省六部哪一處?還是考京外州官?”

李敬業茫然:嘎?

怎麼,難道不是去吏部領一張考卷,答完就完了嗎?

之後我去哪一處,不該是吏部安排嗎?

**

與此同時。

洛陽宮貞觀殿。

姜沃也正與裴行儉一起,向帝后彙報吏部具體的‘官員資考’流程。

“我與裴郎中商議許久,最終還是覺得:與其所有候選官一齊來吏部資考,之後選出五百人分送各部。”

“倒不如一開始就把五百個名額分給各署衙——就讓候選官員,按照自身所擅,先遞名刺自選報考的官職。”

“可分為國考和州考。”

說到這裡,姜沃不由停留了一下。

真正開始推行大唐‘公務員考試’的感覺,真的很奇妙。

“想入三省六部、九寺、御史臺的官員,報國考;欲出京到州縣為父母官的報州考。”

“所報不同官職,資考之題亦不同。”

“以六部為例,由各部尚書親自出題。”

“正所謂量才用人。若只是吏部統一出卷,未免有失偏頗。”

“譬如有的候選官,或許不長於經史子集,倒擅城池修浚,土木繕葺,那便可以去報考工部,去答由工部尚書所出的題卷。”

姜沃笑道:“也省的其餘署衙,總是抱怨吏部分給他們的官員不合用。”

不如讓各部門按所需人才出題,招自己的公務員去。

吏部只負責統一匯總考試,還省了吏部總遭人埋怨。

*

帝后聽完,都道這是個好法子。

姜沃感嘆:她只是來源於考試製度太過完善,而且內卷又太厲害的後世而已。

想想現代,要考個基層公務員有多麼難,要複習學多少科目。

真正做官,自然應當儲備更多知識才是。

尤其是州縣官,遠離京城御史臺等監督機構,又直接接觸百姓。是真正的一方父母官!

若無才能,又為了政績胡亂施為。苦的自然是百姓。

媚娘見姜沃說了良久,

還讓人上了清涼的藥茶上來。

在姜沃喝藥茶的時候,媚娘自己又細讀了兩遍‘報考制度’,忽而一針見血提出一個問題。

“你說,讓各署衙的官員來出題,吏部只負責考——那如何能保證這些朝臣,不會礙於人情洩露資考之題以徇私?”

見姜沃還在喝茶,媚娘就點裴行儉回答。

裴行儉不是沒面聖回過話,但面對皇后回話,這真是第一次。

他起初還略有點拘謹,說了兩句後就自然多了。

“皇后容稟:關於此事,下官與姜侍郎商議了幾個法子。”

“一,各署衙只有一人可出題卷,若有資題外洩,他自己首先便要擔過失。”

“二,各部提交四份題卷,具體考哪一份,吏部臨時抽取。”

“三,每個候選官參加資考時,都考兩門:吏部出一份‘常卷’,考些每個入仕為官者都該知道的‘常識’;各署衙再按照官職所需之才,出一份‘特卷’。”

媚娘頷首讚許。

如此一來,比起從前吏部為‘天官’,掌握天下官吏選授,其實吏部的權柄是小了的。

而最終吏部能交出這樣一份‘資考授官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