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改‘天’換‘地’(2 / 3)

*

皇后在刻石碑文上行此事,朝中自又是一番暗流湧動——

不免有朝臣心中憂慮皇后改字,尤其是改‘天地’二字顯露出的不善野心與權欲,自然,也有的朝臣不過將其當作女子特有的心血來潮特立獨行,只覺得不妥。

但無論是憂心者,還是覺得不妥者,都是私下議論,皆未再上奏疏開諫。

畢竟,說到底也只是一塊石碑上的改字罷了。

除了這塊碑文,這大唐的天和地,依舊是原本的寫法。

既如此,石碑已立,且是代表帝后的雙束碑,朝臣們難道還真能頭鐵上諫,讓二聖把碑推了重立?

真要這般頭鐵,碑文沒不沒不知道,人肯定得沒。

不得不說,過去十來年,二聖動輒將人發配描邊的行為,還是起到了極大震懾作用。

尤其是皇后,可是連自己同父的親兄弟,同胞姊妹一家子,都發落走了。那真是一點不含糊。甚至這回皇帝大赦天下,皇后還不忘周到提醒刑部一句,賀蘭敏之‘罪在不赦,遇赦不還’,別搞錯了。

以至於朝臣們想在皇后跟前頭鐵,都得著實掂量掂量,敢不敢承擔一家子邊境遊(單程無反票)的後果。

*

雙束碑刻好之時,姜沃就去留了一塊拓片。

她知道,媚娘並不是許多朝臣以為的‘特立獨行心血來潮’。

此時的媚娘,或許還未有登基為帝的確切心思。但她既在其位,掌其權,她就不願低人一等,不願被朝臣以‘禮法’限制。

朝臣們用‘禮法舊典’的書冊來攻訐,媚娘索性連記載書冊的字都改掉!

這‘天地’二字,自古以來,隨著朝代更迭,寫法曾數次改變,為何到她這裡,不能再變一變?

而媚娘在得知姜沃留了拓本後,還對她道:“你若要留這些新字為念,我與你手寫一份就是了,還去弄什麼拓本?”

媚娘知姜沃一貫有收集各種手稿筆墨的習慣。

姜沃聽媚娘如此說,就來至桌前親手磨墨,然後取了一支新筆,燎過筆尖兒後飽蘸墨汁,遞給媚娘——

“拓片和親筆,我都要。”

媚娘莞爾,亦來至桌前,揮筆寫就帶著新‘天地’二字的碑文。

**

姜沃是從曜初口中,聽到了媚娘與太子的對話。

曜初已先問過母后,此事不用瞞著姨母。

她還聽母后微嘆一番:“你姨母這個性子是改不了了——這種奏疏,門下省都未封駁,她這個尚書右僕射倒是直接令禮部撤了回去,若是有御史抓住這點不放,只怕要參她一個‘逾職’。”

其實呈上來,媚娘來處置此事也可。

而這也是曜初第一次切膚感受到,母后與姨母在朝堂上,哪怕決斷政事,也是……與別人都不一樣的。

她是打小就見到姨母為官,年少時從未覺得此事有什麼異常。

就像日升月落一樣自然。

直到她漸漸長大,親眼看到了許多事,也聽到了許多貞觀年間、永徽年間舊事。

原來姨母曾經也是,只能呆在太史局不能上朝的女官啊。

*

這幾日,曜初總是想起幼時姨母給她講的諸多故事。

故事的主角,許多都是異鄉人。不然便是《西域記》那般,玄奘法師孤身一人西行而去的漫長旅程。

曜初知道姨母是生於長安,長於宮廷。京城就是她的故鄉。

那麼姨母故事裡那麼多異鄉人……大概就是為著,姨母在這朝堂之上,從來就是‘異鄉人’吧。

於是這一日,曜初說過‘母后與太子哥哥的對談’後,並未離開,而是如幼時般,仰面牽袖相問:“姨母,你是不是覺得很孤獨?”

姜沃不意曜初忽有此問。

她原是想笑著回答曜初,她不孤獨啊,她有持之以恆的堅念,有心中相隨的君王,有一直愛護自己的師父長輩,有曜初等許多優秀的晚輩,有不少志同道合齊心為大唐的朋友同僚,有……

可開口的瞬間,不知怎的,姜沃忽的落淚如雨。

到底,還是孤獨的吧。

前世病榻之上,她曾看過許多《臨終詩》,記得最清楚的當屬唐寅所作之詩:“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