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天下戶籍(2 / 3)

那就——別畢業了,繼續修吧。

於是李敬業就繼續留下來‘重修’,遼東之地這幾年都是寧拂英代安東大都護。

而此番寧拂英來做彙報,就在觀眾席上看到了久違的李敬業。

怎麼說呢,其實不見也可以。

因李敬業不但在她上臺前、講話中、彙報後都熱烈鼓掌,並且還像一隻大鵝一樣左搖右擺,跟旁邊人道:“臺上是我夫人。”

這還不算完,李敬業還跟旁邊同學道:“你們看到管理學院那個穿緋袍的女娘了嗎?年前大考考頭名的那個,那是我女兒L!”

寧拂英&李慎修:……

我們不是,我們沒有。

**

寧拂英於上陽宮做彙報之時,蓬萊宮中,聖神皇帝正召皇儲、諸宰相併六部尚書議戰後事。

東宮皇儲與諸臣入內,就見大司徒已經在了,正坐在御案側面,手上拿了幾張硬黃紙,傾身遞給皇帝看。

皇帝則拿了只鉛筆,在自己手下的紙上正在隨手記錄著什麼。

見曜初和諸同僚入內,姜握從御案旁起身避開。

朝臣們可不是當時武三思,他們來見皇帝,姜握自不會坐著不動。

待諸人見禮完畢,皇帝賜座。

眾人落座後皆屏氣斂聲,等待皇帝發話。而每個人手裡都拿著一個硬皮本和鉛筆。

自有鉛筆後,對朝臣們來說,最方便的就是做記錄了:從前筆墨紙硯不方便攜帶,總不能到皇帝跟前,向皇帝借水借地方現場磨墨鋪紙寫字吧。

因此從前在御前只能拼命開動腦瓜子,努力記住皇帝的每個字。

雖說能考出來官來朝臣們記性都不差,但再好的記性也不如筆頭,況且在御前常十分緊張,有時候腦子空白也是難免的。

自從有了鉛筆和會議本,真是給了朝臣們大大的安全感。

*

聖神皇帝先將案上散落的硬黃紙,親手重新理了排序。

在座諸位臣子,其實不必等皇帝說起這紙張上的內容,只見這種特殊質的硬黃紙,就知這是記錄天下十道三百六十州戶籍的公文。

如今朝中用紙多用竹紙等(成本問題),但要緊的存檔公文,還是專門用軟硬黃紙(剡紙已停用)寫成,不光因其堅韌澤瑩,更取其闢蠹。

許多魏晉時候的世家子多以此做書為貴,雖不知能否真的‘紙壽千年’,但事實證明,二三百年過去了,依舊儲存頗為完整。

因此戶籍要事,朝有定規,要用這種尺寸特殊的硬黃紙記錄。

見到皇帝手中的硬黃紙,現戶部尚書岑長倩就不由摸了摸袖中記錄著不少關鍵資料的公文紙,開始在心內複習。

陛下今日一定會問到戶籍相關事宜,他可不能磕磕巴巴。最好能夠如當年辛相一般,不需要取出小抄來,就能回答流利!

聖神皇帝先提起的並不是戶籍事,而是戰後處置——

默啜可汗這種逆風局很快滑跪,並且在此番平契丹戰事中,也著實出力的,受降收貢,封其歸順郡王。

而李盡忠這種負隅頑抗的,已經作為俘虜來到洛陽的,自然此後只能終身在神都蹲著,看看有無機會養好身體,加入歌舞團。

契丹之地由朝廷另封新王。

其實從聖神皇帝對這兩地的處置也能看出,如今對邊境,依舊是羈縻制——畢竟本朝沒有足夠多的官員和人口去管理填補廣袤的邊境土地。

其實莫說邊境四夷之地了,連正經的天下十道,都有不少地廣人稀之處:比如嶺南道,有44個州(是州最多的道),但整個道戶籍總共才有25萬戶左右,還不如長安(以及周圍京兆府管轄的州)戶籍人口多。

為此,治理歸附的四夷,還是要設立羈縻州,以夷治夷,依舊用當地少數民族去治理原部族人口。

其部落的首領(王/酋長),都是身兼兩職:一邊做著自家的王,一邊做著本朝的官。*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