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新式數字(2 / 3)

而且,這只是描述勾股定理而已。若要論證勾股定理,就更麻煩了。

而直到清朝,華夏的數學家們都不得不用文字來描述和論證數學。

比如清朝的戴震的《勾股割圜記》來論證勾股定理,就要用大段大段的詰屈聱牙文字:“割圜之法,中其圜而觚分之,截圜周為弧背,緪弧背之兩端曰截圜徑得矢……”*以下,貨真價實地省略上千字。

早些年,她的作息和精力還沒有調節好的時候,偶爾也會情緒浮躁失眠。有時候她讀讀這些文字版數學書,比起後世的數學,真是殺傷力倍增,屬於治療失眠的良藥了。

而這樣高的閱讀和理解門檻,除了真正的天才,有多少人能夠理解,這些後世小孩子們都能耳熟能詳的數學定理呢?

姜握想,當年師父覺得她是在算學上理解的很快,其實也只是,她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早就理解了這些概念而已。

如果她不提前知道勾股定理,李師父那段話(主要是李淳風雖是數學天才,但不算很好的數學老師,他的講課有時候難上加難),落在她耳朵裡,可能也是‘沙沙沙……你們明白了嗎?’。

就算能弄明白文字版數學知識的人,就像周元豹,以及太史局許多人一樣,到底明白了,還當了太史局的官,但要費很多力氣。

姜握看著紙上的三角形。

而用數字和數學公式,不用文字來描述,就能讓更多人更好理解。

除了便利外,使用阿拉伯數字和公式,還有一樁好處,甚至,在姜握看來,比便利還要重要。

*

跨越漫長的時光,姜握再次寫下了阿拉伯數字。

寫的是後世小學生都會的加法題目,29+16,但沒有心算直接出結果,而是列了豎式——

沒錯,這就是數字和公式的另外一個極大的優點:可以保留運算的過程!

其實華夏民族的算數能力,一向是很強的。

此時雖還沒有後世常見的標準算盤,但自東漢已經有了算盤的雛形基本款,以及現在最常用的‘算籌’。

許多人不需要懂太多數學的理論知識,只需要用算籌、算盤用於日常算數。

然而,在這之中就有一個大問題。

算籌擺完,算盤復位,皆是水過無痕!

除非有人有意識,每一步都額外用文字描述記錄下來,否則,計算結束,過程便隨之消失,有時連撥算盤的人,都不一定能再復位。

然而,能保留運算的過程,才是後世人可以複製這個計算,以及更容易學習的基本前提。

否則,傳承就會變成很難的事情。

姜握在帕子上寫下了一串阿拉伯數字,跟陛下方才寫好的帕子放在一處,兩相對應。

簡約與複雜。

兩種數字截然不同,其所要達成的目標,也截然不同。

姜握想起,後世專家學者曾道:“中國從不缺能工巧匠與天才的數學家,但是,他們的表達和傳承,缺少了一種趁手的工具。”

一種簡易、便利,尤其是一步步計算過程、具體引數都能夠被留下來的工具!

而一旦傳承鏈斷絕,就意味著,後人又要先去遍求典籍,走一遍前人的老路,才能再去創新。再差一點,如果前人太天才,甚至,後人連前人的路都重複不出來。

長此以往,終會落後。

而數學,又是許多科目的基礎。

必得有簡便且易於理解傳承的數字體系,她在開學典禮上提出的‘格致’,也就是科學,才能更好的發展。

**

聖神皇帝望著這些數字,忽然指了其中一個道:“你曾經給過朕一個荷包,上面就有此數字。”

她指的是數字‘6’。

聽陛下這一說,姜握自然也記起:乾封元年,若是按照公元紀年法,正是公元666年。那一年,是皇后封禪泰山的一年,意義格外不同,又與她的客戶號正好吻合。

於是她將此圖案,放在了荷包上。

過去這些年了,沒想到……

姜握不由笑道:“陛下還記得?”

皇帝伸出手,隔著矮桌替眼前人理了理被蒸騰熱氣粘溼,因而貼在面頰上的幾縷髮絲,替她別至耳後。

“記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