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太后想抱孫子,已經魔怔了(1 / 2)

乾清宮,宣政殿內。

內閣輔嚴嵩舉薦了鄭成功之後,回到了朝班之中。

魏忠賢高聲宣喝道“有本早奏,無本退朝。”

魏忠賢話音剛落,禮部尚書趙衡臣走出了朝班。

“啟奏陛下,今年是正統九年,正是三年一屆的科舉之年,臣奏請陛下選定主考官和副考官,主持科舉考試,選拔人才。”

趙衡臣,這個吏部尚書,才華橫溢,乃是博學之士。

可以說,他的文采,在當朝之中,無人能出其右。

他是大器晚成,四十五時,方才高中正統元年的狀元。

八年期間,他從一個六品弘文館,到擔任江南道督學,再到太學府祭酒,最後官至禮部尚書,升官之快,堪稱奇蹟。

而在朝堂之中,他與同徐階、高拱、張居正三人一起,合稱四大清流。

為人剛正不阿,兩袖清風。

與其他三人出生世家大族不同的是,趙衡臣出生於一個貧農家庭,是靠著借書抄書,鑿壁偷光,私塾偷聽先生講課,歷盡千辛萬苦,而後成才。

即便科舉制度,自隋唐便已經流傳下來,但是真能念出學問的,靠著科舉走上朝堂的人,其實都需要十分豐厚的家底。

貧苦家庭的孩子,根本上不起私塾,買不起書籍,更不用說一舉中第。

可想而知,能力壓萬千一直有鴻儒專門教導,而高中狀元的趙衡臣,胸中是有多麼的錦繡。

而其他的三人,都出自世家大族。

其中的張居正,更是天賦異稟,從小就有“神童”之稱。

這四大清流領,在朝中是出了內閣輔嚴嵩之外,最有權力的官員,每一個都有經天緯地之才。

堪稱大明的國之棟樑!

“趙愛卿未雨綢繆,考慮周到,朕心甚慰。”

聽到趙衡臣的奏請,朱祁鎮點了點頭,接著道“朕授命禮部尚書趙衡臣為這屆科舉考試主考官,授命左都御史為副考官,主持科舉,為大明選拔人才。”

“臣遵旨。”

左都御史走出朝班,與趙衡臣一同拱手參拜。

自從隋煬帝楊廣為了打擊世家豪族壟斷仕途,開創科舉考試以來,科舉就是最廣泛的取才之道,也最為公平公正。

毫無疑問,這給了天下讀書人一個希望,給了天下的平民百姓一個希望。

當然,正因為科舉是為官之路,改變命運之路,所以科舉考試之中,徇私舞弊的事情,也是屢禁不止。

左都御史一職,負責察覺官員是否貪汙,品行優劣,政績如何。

讓左都御史擔任副考官,朱祁鎮就是給滿朝文武提個醒,科舉考試,事關重大,若是選拔出一個因行賄而高中的人,這樣的人為官,必將為禍一方。

朱祁鎮此舉,基本就是在名言,科舉考試,容不得徇私舞弊。

告誡這些大臣,莫要觸皇帝的黴頭。

否則後果會很嚴重!

龍椅之上之上,朱祁鎮居高臨下,慢慢的環視著內閣輔嚴嵩,內閣次輔徐階,兵部尚書于謙,禮部尚書趙衡臣……

經過一年的勵精圖治,朝堂內外,該殺的宦官殺了,該懲處的貪官也懲處了。

現在,朝堂之中,滿朝都是忠良能臣。

朱祁鎮點點頭,露出了一絲欣慰之色。

他並不在意這些朝堂大臣、治世能臣,家中有多少財產,有多少畝良田,只要他們能夠依照新制度賦稅。

只要他們能夠替自己治理國家,遵守自己指定的規則,朱祁鎮就可以容忍他們,重用他們。

還是那句話,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這才是用人之道。

朱祁鎮並非眼中見不得沙子,他的心胸,比天還要高,比海還要大。

東廠督主曹正淳,曾貪墨了幾十萬萬兩白銀,朱祁鎮還不是原諒了他?

因為曹正淳有能力,東廠是皇帝的耳目與爪牙,如果把東廠廢掉,那等於是自廢武功,所以朱祁鎮依舊重用。

在皇帝選定海軍總督,任命了科舉考試的主考官與副考官之後。

朝中大臣再無人有事啟奏。

魏忠賢高聲宣喝道“退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