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第二份履職報告(1 / 2)

在暮色降臨維也納的時候,軍醫處醫學委員會第七次會議結束,新晉處長開始著手撰寫第二篇履職報告。

軍醫處也屬軍隊管轄,報告理應向上彙報給軍隊統帥。只不過現在統帥人選尚未確定,老元帥路德維希舊疾纏身,又遇喪子之痛,似乎無意接過這個重擔。

為此,艾丁森不得不選擇越級彙報。

其實上一份履職報告就是他親自交到弗朗茨手裡的,內容包括醫學委員會的設立、明確委員會的權力職責範圍、內外科兩大總醫師的推舉、醫療藥品、器械的採辦、前線醫院的建設和醫護分配比例、醫用物資的運輸等等。【1】

內容很多,但都只簡單提了兩句,定下大致的框架而已。相比起來,這次的報告則要具體得多,主要還是圍繞某個年輕人展開。

[尊敬的國王陛下

三週前接到您的軍令後,醫學委員會正式成立,並且開始正常運轉。就在今天我們基本確定了內外科總醫師的人選,他們將會確立軍營內的醫療健康標準和實行辦法,對申請進入軍隊的其他醫生們進行考核和培訓。

考核內容會比醫學院畢業考核更難,為此我希望對每一位透過考核的醫生頒特殊的軍醫證,以肯定他們的出色醫術和勇敢的信念。

至於之前提及的醫院床位、醫護比的問題還沒有明確,這需要基於最後軍隊士兵人數和參與軍隊醫療服務的醫護人數來決定。

對此,醫學委員會進一步跟進,陛下無須擔心。

今天我主要想聊的還是採辦問題。

醫療器械由拉斯洛先生的鍊鋼鑄造廠來穩定供貨,這點無可厚非。因為全奧地利近乎7o%的鋼鐵產量由他提供,部隊使用的刀劍、槍械甚至馬刺都出自他的工廠。

我見過外科器械的成品,以專業眼光來看,無論是手術刀還是某種新型的止血鉗都非常精緻耐用,價格也很公道。

但對於藥品採辦,我有不同的看法。如果繼續交付給拉斯洛先生新建的卡拉奇藥廠,而無視那些有了相當民間基礎的藥材鋪,難免會讓人心生厭惡。

對於那些把爪子伸進銀行金融業大撈特撈的貪婪資本家來說......]

報告寫到這兒,艾丁森忍不住擱筆,看著紙上最後幾行文字總覺得不妥。

他也是貴族,父親還在上議院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面對拉斯洛這樣的新興資本家,本不該太在意對方的看法,勇敢表達並提出合理的意見本就是醫學委員會存在的意義。

但......

拉斯洛早已出了正常意義的資本家行列。

他的家族產業已經在歐洲大6上經營了6o多年,從倒賣匈牙利羊毛開始做起,工廠銀行早已遍佈奧匈兩地,觸角甚至伸進了意、法、德、俄的許多區域。

當一個家族企業和工廠已經深入國家的方方面面,當主事人已經結交了一眾貴族,甚至自己的父親和國王也和對方互稱朋友,他一個小小的軍醫處處長就顯得沒什麼份量了。

“貪婪”不合適,還是需要控制一下自己的措辭。

艾丁森低聲嘆了口氣,把寫了一半的信紙揉成團丟進遠處的垃圾桶,刪掉後兩句話後又重新寫了一遍

[......但對於藥品採辦,我有自己的想法,一位有著二十多年外科臨床資歷的外科學院副院長的想法。

醫學藥品分成麻醉止疼類、奎寧、灌腸湯劑類、各類藥丸類,每種藥物都需要經過嚴格加工。一家新建的藥廠,沒有經過多年製藥傳承,靠著手術中使用過的幾個藥物就承接了所有藥材採辦,實在不妥。

畢竟藥物不是器械,材料多種多樣,製法也不盡相同,我還是覺得應該多聽聽其他藥材商的意見,讓前線士兵用上最好的藥物。]

寫完這段,艾丁森又回頭看了一遍,細讀後沒有現不妥,總算滿意地點了點頭。

拉斯洛並不是重點,藥物的採辦上肯定有問題,但不是他能改變的。艾丁森要做的只是提出合適的建議,在國王肯定會否定的前提下,再給出自己讓步後的另一個建議。

卡維就是他的另一個建議。

[其次,我想詳細說說年輕軍醫們的工作職責範圍。

眾所周知,內科醫生的數量要明顯少於外科,至今報名的內科醫生只有區區113名。按照我們常備軍數量,恐怕每2千名士兵都未必能分配得上一位內科醫生。

且他們都是高材生,身背爵位。經過醫學院層層選拔後才得到的博士學位,是軍醫隊伍中的精英分子。這樣的人才即使缺乏行軍醫療的經驗,也不應該讓他們衝上前線做擔架員。

相比起來外科醫生的數量就要多得多。

包括外科醫療助手在內,報名數量已經達到了689名。我和尹格納茨醫生討論過,如果外科醫生的數量繼續增加過一定數量,那我們就必須狠心篩掉一批。

可要是他們的能力足夠透過考核,這種做法就等同於澆滅了他們報效帝國的一腔熱血。

在這種情況下,我建議,將那些缺乏行軍醫療經驗的年輕外科醫生送往前線,編入擔架運輸馬車小隊,擔任一線治療的主治醫師......]

寫到此處,艾丁森再次停筆。

內外科醫生原本就不同,軍隊一直都選擇區別對待。

戰爭自古就是瘟疫的製造者,戰爭中致死率最高的不是刀劍子彈,而是痢疾、霍亂、斑疹、肺炎和瘧疾。所以比起截肢取子彈為主的外科,內科的工作關係更到全軍隊的健康。

而且衝上一線的擔架隊也確實缺乏專業的外科救治,擔架隊編入外科醫生肯定能挽救更多傷兵的性命。

看似很中肯的建議背後,也帶了他的一些私心。

3周前,也就是醫學委員會成立之初,卡維在完成了一臺剖宮產手術後大談麻醉致死的原因。他把絕大多數因體質問題無法耐受麻醉的原因歸結於主刀醫生,而不是給予乙醚的護士或者助手。

“簡直離譜!

!”

想到那天在外科學院爭論的場面,艾丁森就氣得抖。要不是他儘量剋制著怒火,手裡的羽毛筆可能早就被他折斷了。

他承認這麼做有一半是在報私仇,因為據外科學院不完全統計,麻醉致死率最高的外科主刀醫生很不湊巧地正是他艾丁森。而在卡維結束那臺剖宮產之前,他也正巧遇到了麻醉意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