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新的挑戰(1 / 2)

看上去莫拉索帶來的援軍震懾住了普魯士第一集團軍,但其實連日急行,加上南北溫差和近日的陰雨天氣,嚴重拖垮了整個隊伍的精力。此時如若開戰,戰鬥力會大打折扣,甚至還有被對方吞吃掉的風險。

所以當他接管了第六軍後,繼續向東南方向撤軍,於1o月17日上午回到了基斯欽。

這座小鎮是整個奧地利帝國西北方向最重要的據點,與加布倫茨之間的普列維欣山是它的天然屏障。莫拉索在回到基斯欽後,馬上將三路人馬進行了整合,形成了一支擁有近7萬人的集團軍。

普列維欣山上被佈下了6o門火炮,由其麾下的皮來特將軍指揮,其餘4o門則部署在山巒北側與另一座小鎮之間的位置。

先行佔據有利地形後,莫拉索從拉明口中知道了普魯士擊針步槍的威力,很快就讓奧軍士兵明白瞭如何去彌補武器上的差距。

其實做法並不難,只需將單兵射擊改為一人射擊一人裝填的射擊組。射擊員每當開完一槍,就將手裡的步槍交給身後的戰友讓其裝填,自己則拿起已經裝填完的另一杆步槍繼續開火。

透過這種不停開火的方式,奧軍在三天後的基斯欽會戰中成功抵擋住了普軍多次衝鋒。

作為主攻的普軍普軍第8、第12、第48步兵團,在戰鬥中死傷度比之前快了很多,進攻很快遭到遲滯。莫拉索麾下的珀斯查徹旅甚至還對正在向己方陣地進攻的普軍,展開多次反擊,最後演變成了激烈的肉搏戰。

這場會戰66續續打了3天,雙方均傷亡慘重。

直到負責進攻基斯欽的普魯士將軍廷普林身負重傷,會戰才以奧軍暫時勝利告一段落。

而在停歇了半個月的西里西亞北線戰場走向,也被莫拉索猜了個正著。老毛奇在寫完給卡爾親王的那封信後,轉身就給第二集團軍指揮官去了一封信。

早在基斯欽會戰的前一天,第二集團軍就開始兵分兩路向南開進。

左翼對奧爾米茨要塞動了攻擊,右翼則繞過奧爾米茨,向特魯特瑙前進。

奧爾米茨是北方的重要屏障,打碎它就能長驅直入進入奧地利的中央區域。而特魯特瑙則是連線北線與西線攻擊目標基斯欽之間的重要支點,攻下它就能讓兩路集團軍順利會師。

然而奧軍北線的防禦和反擊遠普魯士人的想象。

奧爾米茨周圍的守備軍將近15萬,身後則有不錯的物資運輸作為後盾。

特魯特瑙方面則是靠著沿路的大量伏擊戰,拖垮了對方的耐心,半逼迫地讓右翼指揮官弗里德里希三世(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的獨子,日後德意志帝國第二任皇帝)做出了一個極其錯誤的決定。

分兵。

他與博寧將軍同屬右翼,在遇到多次伏擊後選擇再次分兵。由博寧將軍帶第一軍繞過伏擊圈繼續向特魯特瑙進軍,而他則帶著自己的近衛軍團,走在左右兩翼的中間地帶。

看似是一個有勇無謀的選擇,卻恰好避開了奧軍的防禦部署。所以博寧並沒有反對,畢竟有有兩翼保護,這位王儲還有戰鬥力極強的近衛軍團,應該沒有安全上的問題。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整合4大語音合成引擎,1oo種音色,更是支援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 換源app】

但問題恰恰出在這兩翼上,他們最先遇到了數場戰鬥。

對奧爾米茨的攻擊無功而返,博寧的右翼也不得不在奧軍的抵抗下節節敗退回了出點。

這就引了一件非常詭異的事情,因為分兵後沒有維持良好的通訊聯絡,弗里德里希三世並不知道左右兩翼的敗局。他只是很篤定地按照原定計劃,率領著近衛軍團從中央開闊地長驅直入,踏進了波西米亞高原。

歷史上,這是普軍最嚴重的大失誤,也是奧地利唯一的反攻機會。只要拿下王儲的近衛軍團,帝國就有可能逼迫普魯士做出讓步。

可當初老元帥路德維希極為固執,沒有理會這隻無頭蒼蠅。主要原因還是在於西線吃緊,在弗里德里希獨自一個人在那兒夢遊的時候,第一集團軍已經攻下了基斯欽。

然而現在總指揮是以勇勐著稱的布來希特大公,自然不可能放棄這個良機。

戰場上波譎雲詭,勝利女神手中的天平反覆在兩軍之間搖擺。但對擺脫了糾纏的卡維而言,這些都不重要,他現在最關心的就是奧爾米茨要塞總醫院的情況。

北線戰事已開,傷亡成指數級上升,醫院能不能在希爾斯的指揮下運轉起來還需要打上一個問號。

不過這次西線之行也沒“白來”,加布倫茨和奧塔卡小鎮的遭遇在他心裡埋下了種子。讓他認識到軍醫的侷限性之外,也明白衝在一線的醫生並不能解決任何實質性問題。

原先分秒必爭的外科急診根本無法和炮火下的軍醫院相提並論。

一邊是要塞總醫院的責任,另一邊則是想要儘快離開戰場迴歸正常生活,卡維心裡很矛盾。在離開奧塔卡小鎮的時候,他就考慮給遠在維也納的指揮部去一封信,以暗示性的口吻陳述一下自己的經歷,希望由對方來給自己做決定。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剛到基斯欽還沒動筆就收到了指揮部在兩天前來的一封信。【1】

指揮部並不知道卡維遇到了麻煩,只是按照西線傳回的訊息推測卡維到了基斯欽。現在維也納需要他,卡維於17日告別莫拉索,離開了基斯欽。先乘坐馬車到達布拉格,然後再由火車將他送回維也納。

至於要塞總醫院院長一職由尹格納茨暫為代勞。

......

維也納火車站承載著奧地利鐵軌運輸的重擔,在戰爭白熱化時期尤為嚴重,大量戰備物資會從這裡運向兩處戰場。

下午3點,一輛只有五節車廂的軍用火車,在忙碌的運輸間隙,短暫停靠在了站臺邊。放下幾位穿著軍裝的人後,就拉響汽笛,滾起車輪匆匆離開了維也納。

來人的軍裝似乎和普通軍人不同,不僅僅是他們高貴的軍銜領章,還有帽簷上那一簇白色羽毛。

而當他們剛落腳踩在站臺石階上,遠處就來了一隊儀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