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登黃金臺,遇江東虎(1 / 2)

小說:寡人杜甫 作者:落子爭先

四人不曾直接南下,而是稍稍偏轉西去。

至於為何西行,卻是受了公孫瓚這個日後白馬將軍的遊說。

幾人都是第一次出行,應當多見見世面。既然已經走到了此處,自然要多多走訪些當地的名勝之地。

沿易水西去,有城名固安,城東西二里,南北一里半。

故安西北,又有大城武陽,東西二十里,南北十七里,是當年燕昭王所蓋故城。

四人策馬過故安,兩城相隔之處,易水之畔,有處高臺,名為黃金臺。

正是昔年燕昭王登臺拜將之處。

樂毅於此拜將,後以疲弱之燕,連下齊城七十二,險些便讓當時的強國齊國徹底消失在歷史之上。

劉備幾人下馬登臺,大概是時常有人前來遊覽的緣故,高臺之上倒是頗為整潔。只是悠悠數百年,風霜侵蝕,就像一個滿頭白的女子,哪怕保養得宜,終究是遮掩不住歲月的痕跡。

極目遠眺,可見遠處固安,武陽二城,山河遼闊,高城渺如芥子,林木蒼蒼,點綴其間。

劉備心中感慨,如今不過幾百年而已,此情此景,已然讓人有了如此厚重的歲月更迭之感。

難怪後世先有陳子昂,後有李賀,各有與此地有關的詩篇。雖是兩種全然不同的心思,可登此高臺,如何能不讓人有感而。

他又想到諸葛亮隱居草廬之時常常自比管仲樂毅,樂毅扶微弱之燕以敗強齊,那諸葛亮後來選擇劉備是不是也算是早有預兆?

此情此景,其他人自然也是各有感慨。

劉整一臉惋惜,“可惜樂毅終不能攻滅齊國,成千秋大名,不然如今樂毅之名只怕不在姜尚之下了。”

摸了摸下巴上已經隱隱長出一些的青須,關羽慨然道:“大丈夫提數萬之眾,親冒矢石,斬將殺敵,上報明主知遇之恩,下不負春秋大義之名,縱事不成,亦無所怨。”

公孫瓚也是附和道“雲長說的不錯,男兒生於世間,當帶數萬騎呼嘯天下,求個快意而已。”

劉備揉了揉額頭,他們三人倒是都說出了自家的心裡話。

“說的好,男兒生世間,豈可死於庸碌?當憤激勃如猛虎,咆哮於天下。”

有人自他們之後登上高臺。

來者有兩人,走在前面之人大概二十餘歲,身量不高,只是身形頗為雄壯,方臉大耳,頭裹赤巾,腰間懸著一柄樣式極為怪異的環刀。

走在此人身後的那人一身長袍,三十餘歲的年紀,留著一副長鬚,面色微白,看去像是一個文士。

“孫某不是刻意偷聽諸位的言語,只是適逢其會,聽聞諸位高論,與堅心中暗合,心中激盪之下,有感而。”

劉備已然猜出了此人的身份,只是想不通為何他不在南方而在幽州。

他身後那人又是何人?江東猛虎身側之人,想必絕不是尋常人物。

幾人各自通報姓名,頭戴赤巾的漢子自然是因當初單人縱刀殺賊,後又連有戰功,已然有了些名氣的孫堅孫文臺,而另一人則是右北平土垠人,姓程名普字德謀。

公孫瓚雖是有些狂傲,可到底是世家出身,開口問道“孫文臺昔日在錢塘之時匹馬擊賊,端得是人物了得,只是君為江南人,如何來到了北地?”

孫堅笑道“孫某不才,此次除下邳丞。早就聽聞昔年燕趙之地多慷慨悲歌的英雄豪傑,此次得了空閒,這才抽身北來。”

劉備一言不,只是打量著這隻如今還不曾舒展羽翼的江東猛虎。

“既是如此,文臺可曾如願?”公孫瓚也是笑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