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風滿高樓(一)(1 / 2)

小說:寡人杜甫 作者:落子爭先

光和四年,劉備執政於北海。

其召集士民,聚兵講武。下檄文,廢淫祠,開財源。又親寫書扎,與各州郡通聲氣,共同謀劃。

復設城邑,立學校,表賢才鄭玄,邴原等人。

親賢愛士,禮善庶人。

北海之人樂為之死。

善政流傳於天下,故時人謂之劉北海。

然天下偌大,北海之安穩不過天下一角。

是歲,帝作列肆於後宮,使諸采女販賣,更相盜竊爭鬥。

帝著商賈服,從之飲宴為樂。又於西園弄狗,著進賢冠,帶綬。又駕四驢,帝躬自操轡,驅馳周旋,京師轉相彷效,驢價遂與馬齊。

又大長秋曹節卒,中常侍趙忠領大長秋。其人不知收斂,宦官行事越跋扈,門生子弟,荼毒四方,士人黎庶,莫不切齒恨之。

光和六年夏,大旱。

秋,金城河水溢位二十餘里。

五原山岸崩。

天下洶洶,民生多難。

當此之時,有人頭裹黃巾,欲問天之正色。

而一朝豪傑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

雒陽東門處,有兩騎打馬入城。

兩人顯然是常在城中往來,入城之後徑直策馬去往城北的一處宅院。

城北多窮苦之人,聚在此地的多是些閒散人物,故而常有偷竊劫掠之事。

朝廷也曾大舉清理過此地,只是世上窮苦之人裨如野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屢剿不盡,便也只能不聞不問,似是隻要不過問此地,此地就不存在一般。

粉飾太平,自來都是為政之人的常用手段。

而這也是當初賈詡將住所選在城北的緣由之一,魚龍混雜之地,才更適合他們這些別有用心之人渾水摸魚。

賈詡是如此,入城的兩人也是如此。

此時兩人各自外出打探了一番訊息,回返後正對坐在後宅的庭院之中。

“元義,說來咱們倒是有些日子不曾來雒陽了。”出言之人正是當日離開北海去往冀州的唐周。

當日他還不曾去到冀州,便又被張梁一封密信遣來了雒陽。

而他對面之人身材高大,留著一副絡腮鬍須,正是張角之徒,黃巾之中的大方之一,馬元義。

“確是許久不曾來了。”馬元義聞言笑道,“這些日子各地都在忙著召集人手籌謀大事,都忙的很。”

“你們自然是忙的很。”唐周自嘲一笑,“只有我是清閒人。”

“老唐,你的本事教中之人誰人不知?大賢良師也時常在我等面前誇讚你。想來早晚是要重用你的,且忍耐幾時。”馬元義安慰一聲,“這次咱們的大事說不得就是你的機會。”

“重用?”唐周苦笑一聲,“我在教中多少年了?若是要重用豈不是早已獲用?還須等到此時?這次北海之事我本以為是個機會,誰能想到最後竟是如此草草收場。”

“大賢良師自有他的考量,非是你我所能猜測。”

“北海之事大賢良師自有考量,那今日之事又如何?”唐周飲了口酒,語調漸冷,“為何我還不曾入到冀州見大賢良師一面便被派到了此地?”

“人公將軍真的一心為公不成?派我前來,此中難道真不曾有私心?”

馬元義也不知如何開口。

他是唐周好友,自然知道唐周與張梁素來不睦。如今他們兩人雖是同在雒陽,可不久之後馬元義就要回返,而唐周要潛伏在此地。

如今舉事在即,雒陽為天下中心,對他們這些人而言反倒是危險所在。

“不提此事了,元義你安心離去就是了,想借此要我的性命,也不是那般容易。”唐週一口將手中的酒水飲盡,隨手摩擦著腰間的佩刀。

事關他們的私人恩怨,馬元義不敢也不好再多言。

只是張梁此人是個什麼性子,他們這些教中的老人都是一清二楚。

靠著張角的名頭,得兩個兄長寵信,此人在教中素來跋扈。

“老唐倒也無須擔憂,我會給你留下些護衛,定然能保你性命無礙。到時大事一起,正是用人之時,你便也無須再忌憚他了。”馬元義勸道。

唐周笑了笑,“希望如此。”

“說來這次我外出打探訊息,倒是打探到不少有趣之事。”馬元義笑了一聲,“天子素來少子,後宮妃嬪雖多,可生子多夭折。”

唐周點了點頭,馬元義所說的算不上什麼秘聞。

自漢尤其是東漢以來,各種緣由之下,天家子嗣或是短命,或是早夭,這才有了讓外戚與宦官干政的機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