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北返又西去(二)(1 / 3)

小說:寡人杜甫 作者:落子爭先

鄴城之外,青州軍圍城已數月有餘。

城中有些糧草儲備,短時之內無憂。可要支應一城,長久看來,終究是杯水車薪。

而一旦城中糧草不足,自然便要人心思變。

城中有審配這種想要與城池同生共死的強硬之人,也就會有事到臨頭的貪生怕死之人。

偏偏這兩種人,不到刀臨項上,極難分辯。

行軍作戰,糧草是重中之重,這些年有棗只在後方囤積糧草,青州軍中並不缺糧。

所以如今劉備半點不急,靜坐帳中,只待城中有變。

城外的青州軍大帳裡,此時他就正在與賈詡笑談人心。

“看來咱們雒陽城中的陛下也是撐不住了。”

劉備將一封自雒陽送來,加蓋著天子璽印的詔書放在身前的木桉上。

算算日子,應當是他兵出冀州之日,詔書就出了雒陽。

負責宣旨的也是個熟人,想必也是經過了精挑細選,正是劉虞長子,劉和。

此人前來,即便是劉備心有不滿,可顧及與劉虞的情分,總要忍讓一二。

賈詡聞言只是笑了笑,端起身前木桉上的熱湯,“也未必全是出自天子自家的主意。天子雖是少年年歲,可少年老成,一副心思,其實遠在不少所謂的老人之上。這封旨意,出自天子的心思多半是有些的,不過想來其中更多的應當還是有旁人的推波助瀾。”

劉備點了點頭,笑道“看來雒陽城中,如今有不少人視我為仇寇啊。”

賈詡飲了口熱湯,笑道“難道不該如此?”

劉備笑了一聲,“理當如此。”

他給自顧自的倒了碗熱湯,“國家衰微,總該要有人不懼刀斧,挺身而出。只要他們真的是出於公心,無論成敗,在大義之上,他們總歸是對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嘛。即便是他們視我如仇寇,我也會敬重幾分。”

賈詡笑道“怕只怕,有些人將私心摻雜其中,口中滿是國家社稷,可其心中所想,卻全都是自家陰私。有些人想要千古留名,於日後的累累青史之上留下一個姓名。那些全然不顧其餘的仗義執言,細究起來,未必是否真的於國有利,總歸是老子死後,管他洪水滔天。”

劉備笑了笑,“其實這些反倒還好,怕就怕有些讀書人,連那鄉間婦人也不如。清平之時坐談立說,滿口大義,無人能敵。世人皆以為若是有朝一日,天下禍起,此等人物,必是殺身以成仁。只是事到臨頭,卻是身到池邊憂水冷,欲懸屋上卻無樑。”

賈詡微笑不語,他不得不承認,劉備這個比喻,確實極為生動了。

世上讀書人,終究多是嘴硬手軟。

只是細究下來,這些人其實也算不得讀書人。

他笑問道“詡本想來為主公開啟心結,不想主公早已想的清楚。看來主公是不打算奉詔了?”

詔書之上,是命劉備不再進攻冀州,要他帶兵西去,鎮壓涼州之亂。

表面上看,自然是想試探他這個如今手握數州的漢室宗親,是否還會受朝廷轄控。

只是雙方其實都心知肚明,劉備絕不會奉詔。

而這也是其中的深意。

劉備是漢室宗親,素來佔據著大義之名,如今辭不奉詔,有心之人,無疑可以用此大做文章。

劉備笑道“我乃漢室宗親,如何能不奉詔?只是不是如今罷了。等到解決冀州之事,我自會帶兵西去。我倒是想看看,到了雒陽,可還有人敢在我身前言語。”

即便是賈詡都愣了愣,他素來知曉劉備的性子,仁善固然是好事,只是對所有人皆仁善,卻又未必是好事。

他此來的本意,真正想勸劉備的正是此事,前面所說的,無非是為此事做些鋪墊而已。

不想劉備卻是自己想通了此事。

劉備自顧自的笑道“總有些人,在朝堂之上做官做的久了,就會善於忘記許多事。董卓入京之事猶在眼前,他們還敢如此作為,看來真的都是些梗梗忠臣了。”

賈詡沉默片刻,還是開口道“當年董卓在雒陽城中大肆殺戮,雖確實除去了一些朝堂之上的尸位素餐之人,可其中也多有錯殺,罔殺無辜。”

其實以賈詡的性子,他本不該開口。

一生小心謹慎過活,如此關頭,正該三緘其口。

只是他隨著劉備一路走來,終究不想幽州劉備逐漸變成另外一個涼州董卓。

劉備打量了他一眼,似是猜到了他的心思,笑道“文和勿憂。我終究不是董卓。”

他略一停頓,緩緩開口,“只是有些道理,我早就想要和這個世道講上一講了。”

“當年位卑力弱,所以有些事,看不慣,便只能憋在心裡。有些話,說不出口,便只能以酒消之。”

“如今我已走到此處,總歸是要做些什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