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譙周大殿諫投魏,地北王劉諶欲殺譙周!

小說:金鑾殿我踏紅塵 作者:雲中燕

後主劉禪正於大殿與群臣商議對敵之策之時,卻是忽見軍哨慌慌張張跪爬入大殿之中,待到御階之下便就噗通跪倒,大放悲聲:“陛下,大事不好了,魏軍一路氣勢洶洶而來,如今將近成都城下,成都危矣。”

只一句,便就驚的後主劉禪御座之上猛然站起,慌亂失措的面向群臣大呼:“該當如何?到底該當如何?”

然殿下群臣聽聞魏軍氣勢洶洶將至成都城下,一時之間比後主劉禪更加慌亂不堪,皆都驚慌失措,彼此相視議論紛紛,一片騷動不安。

“諸葛瞻出成都之時,已是帶走成都最後七萬兵,如今諸葛父子皆亡,所帶七萬軍也已是折損大半,成都哪裡還有什麼兵,如何抗敵?”

“不錯,成都之兵大半皆被姜維、廖化、張翼聚集於劍門關抵禦鍾會,諸葛瞻父子所帶七萬軍也已折損十有七八,成都確已無兵!如此,該當如何?”

“不若即刻御詔姜維前來成都勤王!”

“不可,萬萬不可…如果姜維離了劍門關,豈不是放魏軍全數進入成都,我蜀漢豈不亡的更快?”

一時之間,大殿之上爭吵埋怨之聲不絕於耳。

然爭吵埋怨一番,卻是又無任何對策。

後主劉禪御座之上看著群臣爭吵議論一番卻是無有對策,不由大嘆一聲癱坐在御座之上。

後主劉禪忽的癱倒,不由驚到群臣,驀然之間皆都驚目後主劉禪,然卻是皆都一言不敢了。

大殿之上忽的死寂一片,靜的嚇人,哪怕此時一根繡花針掉在地上,也會驚的人打上一個激靈。

“不若就此棄了成都,直往南中七郡而去。”

就在大殿之上一片死寂之時,一位白老臣卻是顫巍巍出列,大聲直諫後主劉禪。

雖是羸弱白老臣諫言,然忽在如此死寂的大殿之上驀然而響,卻是猶如一個炸雷般直震的大殿晃了三晃,驚的群臣皆都直直看向諫言老臣:“此諫也未為不可!”

果不其然,只見後主劉禪聽諫忽的御座之上站起,聲音顫抖而又含驚恐之色:“去往南中七郡倒不是不可,畢竟相父在時曾撫慰過南中七郡,時至今日南中七郡軍民皆都念相父恩德,朕既便去了,想必他們也不會為難於朕,朕也算暫時可有避難之所,只是朕仔細思來,畢竟南中七郡於成都東南,多為貧瘠之地,暑熱難耐,民不開化,朕若果去了,恐怕不能適應得了南中七郡風土,又如何是好?”

群臣聽後主之意,乃是想去南中七郡然又顧慮重重,猶豫不決,其間便就又有大臣趕緊諫言:“與其去南中七郡,倒不如去投東吳為妥。”

後主劉禪聽罷,卻是慌亂之中驀然站起,手指直諫群臣:“朕雖糊塗,然愛卿比朕更糊塗,難道有他國之中做天子者?”

話未落地,卻是隻見光祿大夫譙周出列:“陛下駁的對,此人當斬!一旦陛下去了東吳,恐怕旦夕之間便就沒有了性命,如何能去東吳火坑?自古以來從未有寄居他國的天子,即便東吳不危及陛下性命,然陛下一旦去了吳國卻是必然只能做為臣子而屈於吳主之下。陛下,請聽臣言,自古治國之道乃是以大吞小,此乃世之常理,故以此來論,如今三國鼎立之勢,乃魏國最為強大,待我蜀漢傾覆後,曹魏定然吞併東吳,而東吳比起曹魏卻是如同我蜀漢般又如何是曹魏敵手,如此想來,只有魏吞吳,絕無吳吞魏之事,到那時,難道陛下又要隨著東吳又再次稱臣不成?然陛下既然要稱臣,倒不如向大國稱臣,一次受辱總比兩次受辱要好。如此,陛下,斬殺此人,斷了投吳之念。”

後主劉禪看著譙周如此,方緩緩坐於御座之上:“倒不必斬殺他,他亦為國而慮,不過,朕聽光祿大夫所言,倒不如去南中七郡更為妥當!”

譙周卻是連連搖頭:“東吳投不得,南中七郡更投不得。”

譙周邊說邊就躬身御階之下,環視群臣罷緩緩再言:“南中七郡乃偏遠不毛之地,雖自諸葛丞相起便就收服了夷人,然諸葛武侯收服夷人後卻是大行以夷制夷之道,只為穩定我蜀漢外圍而圖中原,故自諸葛丞相以來,我蜀漢從未從南中七郡徵收過任何賦稅,即便如此,自從諸葛武侯故去之後,南中七郡卻是見無有可鉗制他們之人,便屢生反叛之心,由此來看,南中七郡夷人不過因為當初懼怕丞相武力走投無路才歸順於我蜀漢,此乃一患也,更何況如今陛下此時前往南中,又豈能輕易走脫的?一旦陛下棄城而去,魏軍如何不追?既然如此,我等必要時時防範魏軍追兵,千軍萬馬如此大的消耗,豈能是貧瘠的南中七郡所能負擔的?此乃二患也。有如此二患在,時日久了,夷人必然還要反叛!即便是我等慮的深了,假定夷人不反,如果要逃往南中這種地方,則需早做經營,哪有大禍臨頭之時倉促而定的?不謀而動,只怕我等出了成都還未到的南中之時便皆頻出變故,如此,能不能到的南中都為未可知,如此,怎就可去南中七郡?臣覺不妥,非明智之舉!”

譙周一頓說,後主劉禪不由面露驚恐之色:“依愛卿如此說,朕走又走不得,投又投不得,那該當如何?難道要朕在此坐以待斃不成?”

“投魏!”

譙周卻是不再囉嗦,直接明瞭,直把真實想法拋於大殿之上。

群臣如何聽不懂譙周剛才之言,仔細思來,如今確是只有投魏才是上策,遂就紛紛出列附議譙周,一時之間,大殿之上投魏之諫不絕於耳。

後主劉禪看著大殿之下吵雜雜的群臣不由流下眼淚:“如果朕投了曹魏,即便曹魏裂土而封,朕又如何上對的起宗廟祖宗,下對的起我蜀漢黎民百姓?還需容朕再細思之。”

淚流滿面的後主劉禪說完便就示意太監,太監看了,趕緊就大聲宣道:“退朝。”

退朝聲中,後主劉禪渾身顫抖的離開大殿,緩緩退入後宮之中。

然,如此危機時刻,誰人又能安靜的了?

退朝之後的群臣出了大殿,卻是隻在回府路上議論紛紛:“陛下暫且退了後宮,難道明日又要反悔不成?”

“哪還能再容的他反悔?如今大敵當前,城內無兵,成都陷落只在旦夕之間,此無外乎暫避一日而已。”

“如此來看,明日早朝之時便可定了投魏之策,如此,我等方可活命。”

群臣議論紛紛,皆覺唯有投了曹魏,大家方可保的榮華富貴,誰人還憂慮蜀漢江山社稷?

正言之間,卻是見譙周緩緩而來,皆都上前圍住:“光祿大夫,投魏之後,我等會如何?可能活命否?”

譙周看著群臣,卻是隻吐出兩個字:“如舊!”說完也不回頭,只往府中而去。

群臣背後看著憂鬱的譙周,不由皆言:“看光祿大夫架勢,明日必然還諫陛下投魏。”

果不其然,次日早朝之時,群臣因了軍情急切,皆都早早到殿,只待後主劉禪。不時後主劉禪升殿,然剛升罷,卻是見譙周又出列:“陛下,如今魏軍戰鼓聲已是到了耳邊,直震的人心惶惶,百姓皆都集聚於城門下哭爹喊娘,只待門開之時逃離成都,難道如此危機時刻,陛下還猶豫不決嗎?難道一定要魏軍把刀架於脖頸之上方才再投嗎?”

後主劉禪聽著殿下群臣紛紛附議之聲,不由長嘆一口氣:“也罷,如今危機時刻,當保黎民百姓,朕也只好對不起宗廟祖宗了。既然如此,便就開城投魏。”

譙周見後主劉禪如此言喻,不由噗通跪倒,山呼陛下英明。

然呼聲還未落地,卻是隻見御座屏風之後,猛然竄出一人,只見此人怒目圓睜,怒衝冠,待驀然竄出之時便就顫抖著手直指譙周怒罵:“奸臣,大奸之臣,自古以來,哪有降者天子?汝為保自家榮華富貴,既然陷當今天子於汙地之中,實乃當誅之人!偷生腐儒,汝還有何顏面再立於廟堂之上?汝還有何顏面再苟活於世?還不快滾出大殿去!”

後主劉禪被此人怒吼之聲不由驚到,急切回身,見來者乃是第五子地北王劉諶。

譙周更是聽劉諶怒斥驀然抬頭,不由打了一個寒顫:“不好,地北王雖是第五子,然卻是聰明伶俐,智勇雙全,深得陛下寵愛,只怕今日大殿之上他突然指責某家,如果陛下聽從了他,不僅僅某家無命,只怕滿朝文武待城破之時皆都無命。”

不由就想站起來身子反駁劉諶。然,還未等譙周反駁,卻是忽聽後主劉禪大聲怒斥地北王劉諶:“汝不曾經的朝政人世,更不曾經的戰場血雨腥風,如何能知如今天塌之事?如今形勢危急,滿朝文武皆言投魏,而只有你一人憑著血氣虛言用事,大肆指責群臣,實乃無知!難道汝想把成都變成血河屍山不成?我蜀漢黎民,豈能盡毀於你手中,還不快快退下!”

然劉諶卻是不聽後主劉禪之言,卻是猛然踏下御階,手指譙周怒斥:“偷生腐儒,本王必取你狗命!”

說話之間,便就抽出腰間寶劍直往譙周脖頸劈來,眼見譙周就要血濺當場。

千鈞一之際,只聽御座之上後主劉禪大喊怒喝:“大膽逆子,還不放下寶劍,難道汝想抗朕命不成?”

喜歡晉亂請大家收藏晉亂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