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千萬不要坐船(1 / 2)

大殿上,群臣沉默不言。

只有一片吸氣聲,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解釋的,朝廷每年少了這麼多稅收,朝廷收不到錢,自然就辦不了事,這個時候如果誰敢出頭為那些鹽商說話,那就是廁所找死。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章出身底層,自幼看盡人間的苦難,深知底層百姓的不易。因此當他君臨天下之後,就非常重視輕徭薄賦,與民休養生息。

按照太祖朱元章的規劃,以後明朝是不會有窮人的,而且還會越來越富有,因為,明朝實行的是定稅制,即在洪武年間,就把天下稅賦應該交多少給規定好了,以後再開墾土地也不增加稅收。這樣算下來,耕地越來越多,人口越來越多,而稅收沒有增加,那麼均攤到每個老百姓頭上的稅收是減少的。

唐,宋,元,明,清,明朝的稅率是最低的,農業稅7%,商業稅低至1.5%,明朝後期朝廷財政困難,萬曆帝不想增加百姓的田賦,就去增收礦稅,希望藉此增加朝廷收入,可是當時文官集團已經淪為大地主大富商的代言人,他們都極力反對收稅,還扇動底層百姓抗稅。

其中高攀龍的《上罷商稅揭》、李三才的《請停礦稅疏》、葉向高的《請止礦稅疏》和《再請止礦稅疏》,紛紛把礦稅汙衊成橫徵暴斂的荒唐稅政。

這些人都是當時的東林黨大臣。

回顧整個明朝歷史,幾乎就是一場皇權與文官集團的稅政大戰。萬曆皇帝搬出了張居正,透過變法對抗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明熹宗則祭出了大奸臣魏忠賢,以暴制暴打擊龐大的文官集團。但他們都只取得了短時間的成功,一旦瞅準機會既得利益集團就會瘋狂反撲,明朝政府就再次陷入捉襟見肘的窘境。

可是這些人在清朝抗稅,就遭到了清朝的強力鎮壓,抗稅的,不叫稅的,全部抓起來統統砍頭,最後稅收成功收上來了,朝廷也就有錢了。

那為什麼明朝皇帝收不上稅呢?

有人說是文官集團勢力太強大,要我看,這都是慣的。

明朝有一個東西很出名“廷杖”,也就是大臣惹怒了皇帝,皇帝把大臣的褲子脫了,讓太監打屁股。

這廷杖懲罰太輕了,有的大臣還引以為榮,被皇帝廷杖就說明自己敢於直諫,自己是個好官。

可是大家有聽說過朱元章和朱棣時期有什麼廷杖嗎?

沒有。

那時候的官員如果犯錯或者貪汙,直接拉出去砍頭,剝皮。誰敢不聽話就死,後來朱瞻基他老爹優待文官,不殺文官,在位僅八個月,死後就得到一個廟號”仁宗”。

古代皇帝去世以後,都會被供奉在皇家的家廟裡,還會取一個特別的名號,即我們所說的“廟號”。廟號代表著皇帝生前對這個國家的功績,古代皇帝對這個很重視。

比如神宗,武宗,仁宗這些都算不錯的廟號,太祖,高祖,這些帶“祖”一般都是開國皇帝才有資格用。

“一個個都是飯桶,平時能說會道,到了關鍵時刻屁都不敢放一個。”

“稅收關係一個國家運轉的大事,你們整天就知道要求朕當一個“聖君,仁君”這東西能當飯吃嗎?”

整個大殿都是崇禎的罵聲,底下群臣被罵的都有點麻木了,其他敢說話的刺頭早就被崇禎砍了。

“錢愛卿,你是不是有什麼辦法?”

錢謙益抬起頭懵圈的看著崇禎,伸手指了指自己,“對,就是說你,你剛剛看了朕幾次,你是不是要替朕去揚州收鹽稅?”

明朝的鹽稅一半都在兩淮,兩浙,這些地區靠近沿海,一直都是明朝的產鹽重地。

“皇上,我朝鹽稅一直以來都是定額,鹽稅問題不是短時間能弄好的,”錢謙益搖搖頭,“朝廷只能多派巡鹽御史,整治各地鹽場。”

錢謙益說的都是一些廢話,空話,連建議都算不上。

“退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