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紅薯

“謝皇上隆恩!”

鄭鴻逵激動的再次跪下磕頭謝恩,心裡暗道,“大哥多年的夙願終於完成了,光宗耀祖,以後我鄭家就是真正的福建第一家族了,再也不用偷偷摸摸,可惜爵位不是世襲,要不然鄭家至少能昌盛百年。”

“你們一路上沒有出什麼事吧?”

崇禎問道。

崇禎也只是隨便問問,表示一下自己的關心,誰想到話一說完,鄭鴻逵對著重重的磕了一下頭,然後語帶哭腔的說道,“皇上,草民這次差點就見不到您了,運往京師的三百萬石糧食也差點被劉香搶了。”

“還有這種事?”崇禎驚訝的看著對方,“你們鄭家船隊不是號稱大明第一嗎?那個劉香是誰,他怎麼敢搶你們?”

對於明末的大海盜,他只知道鄭芝龍和鄭成功,其他海盜一個都沒有聽過,成王敗寇,歷史只會記住勝利者,大部分失敗的人是不會出現在史記上的。

“回皇上,劉香原先也是我們的夥伴,後來他脫離了我們,還帶走了很多人,由於一些原因導致他和我們處處作對,這次搶劫糧食就是他圖謀已久的陰謀。”

鄭鴻逵看向崇禎,“皇上,這次我們運氣好,事先做了準備,才沒有讓劉香得逞,但是以後還要為朝廷運糧的話,我們就要隨時防備劉香,這樣每次運糧就不能運太多,要留出足夠的戰船護航。”

“劉香一日不除,糧道就一天不安全,請皇上下旨剿滅劉香,保護糧道。”

崇禎看著鄭鴻逵沒有立即說話,雖然劉香自己沒有聽過,但是能威脅到鄭芝龍的船隊,那足以說明劉香的實力。

劉香肯定不會差鄭芝龍很多,要不然也不敢和鄭芝龍作對,但是為什麼自己沒有聽過劉香呢?只有一種可能,鄭芝龍打敗了劉香,所以後來的人只聽過鄭家船隊,其他人都不清楚。

就像很多人都知道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但是朱元璋的對手陳友諒和張士誠就沒有多少人知道了。

“劉香有多少隻船,多少人?”崇禎問道。

這時候大明的水師可以說相當於無,原來留下的戰船年久失修只能在內河航行,一旦到了海上,遇到大風大浪估計瞬間就沉了。

現在崇禎手上拿的出手的水師只有登州,不過登州的戰船也沒有多少,很多水兵都沒有戰爭經驗,對付一般海盜都夠嗆,更何況劉香這種大海盜。

海戰可不是看誰的船大,就一定能贏,崇禎也沒有自大到海盜看見朝廷水師望風而降。

“劉香大概有七八千人,一千多條船,”鄭鴻逵說道,“有一半的人都經過海戰,實力不容小歔,我大哥也是儘量不和他正面對上,要不然只能是兩敗俱傷便宜了外人。”

鄭鴻逵說的外人就是那些西洋人。

“劉香竟然敢劫朝廷的糧食,那就是和大明作對,那他就是找死。”

崇禎眼神凌厲的看了眼鄭鴻逵,“劉香必須儘快除去,朝廷這些年禁海,沒有多少適合海上航行的戰船,船雖然沒有,但是朕可以給你們提供大量的火炮,水兵。”

“現在建奴沒了,軍器總局造的火炮可以給你們調一部分,當然,火炮需要你們出錢買。”

自從滅了建奴,軍器總局造的大炮就沒有運到遼東了,現在京城新造的各種大炮有五六百門,而且崇禎也沒有讓他們停止造炮,還是和以前一樣全力造炮。

戶部尚書看著流出去的銀子心疼啊,數次向崇禎上書減少造炮,裁減軍器局工匠,但都被崇禎全部拒絕。

“謝皇上,謝皇上,”鄭鴻逵笑著連連點頭,“軍器局造的炮質量好,打的遠,名聲早已傳遍天下,買炮當然要付錢了,我保證價格絕對不會讓朝廷吃虧的。”

鄭芝龍財大氣粗,當然也有自己的造炮師,但是造出來的炮質量不是很好,他們船上最好的炮還是向荷蘭,西班牙人購買。

京城軍器總局匯聚天下工匠,還把澳門葡萄牙人的炮廠也收購了,造出來的炮威力大,射程遠,早就讓鄭芝龍眼饞了。

有人可能會說造炮有什麼難的,造炮是不難,但是也要看是哪種炮,那種打幾里遠的土炮當然不難,但是想要最好的炮,那就相當於現在造導彈了,好的導彈可不是隨便一個國家都能造出來。

現在還於很多國家都不會造導彈,就算勉強造出來了也不敢用,因為你不知道導彈會飛到哪裡去。

“嗯,那就這樣說定了,”崇禎笑著點點頭,“朕立即命人把火炮運來,你們負責出船剿滅劉香,運糧通道一定不能斷了。”

軍火生意可是一項暴利行業,用賺來的錢持續展大明的火炮,這在崇禎看來一點問題都沒有,至於鄭芝龍會不會因此坐大也不用太擔心,先不說鄭芝龍沒有造反的心,就算他想造反也造不成,畢竟船是不可能開到6地上來的。

現在正是小冰河時期,雖然沒有了建奴這個大敵,但是大明國內的情勢依然不能放鬆,朝廷手上必須隨時準備大量的糧食救災,這個小冰河時期按後世記載,還有二十多年才會結束,那時候全球氣候才會轉暖。

.................

北京,通州的一處巨大皇莊內。

“徐大人,所有的紅薯都收起來了,除了拿來賣的,其他已經全部放進地窖裡了。”劉婉婷看著徐光啟,“忙了這麼久,徐大人也累了吧,我派人送您回京休息。”

“您一個內閣大臣陪著我在這裡做這種事,時間久了難免有人說閒話。”

“不急,不急。”

徐光啟笑著搖搖頭,“娘娘,我倒不認為在這裡有什麼問題,現在大明滅了建奴,除了一個大敵,但是國內糧食還是有很大缺口,這批紅薯就是幫助百姓們渡過冬天的保命之物。”

“臣倒覺得坐在城裡看奏摺,還不如多種點紅薯呢,可惜種子不多,種的不是很多。”

在古代沒有化肥的情況下,一畝紅薯產量大概在2ooo--3ooo斤,但這也很驚人了,要知道小麥一畝地產量只有6oo--8oo斤,上等田可以達到9oo斤。

“徐閣老說的對,我都還沒有見過產量這麼高的東西,”劉婉婷欣喜的說道,“一畝產量最少都有2ooo多斤,還有那些葉子,根莖,在沒有食物的時候也可以拿來充飢。”

紅薯葉很多人都吃過,紅薯的根也可以吃,吃紅薯根總比吃樹皮強吧。

“紅薯這個東西就像是上天安排給大明的,皇上幾次三番的囑咐我要好好對待這些紅薯,還特地撥款用於紅薯的儲藏。”

“明年我一定要把種植紅薯的面積翻個十倍,到時候老百姓有糧食吃了,心也能安定下來,也沒有人會上山落草為寇,皇上也能多睡點安穩覺了。”

劉婉婷現在知道了紅薯的產量,不用崇禎再說,她都會多多種植。這玩意在沒糧的時候就是用一錠銀子也換不到一個紅薯啊。

“皇上真是高瞻遠矚,自從皇上知道有紅薯之後就命臣大量種植,”徐光啟對著南方拱拱手,“大明有皇上,中興可望啊。”

喜歡大明最後一個大帝請大家收藏大明最後一個大帝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