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神龍

小說:群雄爭霸率土之濱 作者:仲仙

隨後,小蟻又道“它們都是我的弟子,又怎麼不傷心呢?”豢龍氏安慰的道“蟲死不能復生,還是請節哀。”豢龍氏伸出手來,小蟻爬到他的指尖之上站立,豢龍氏道“貧道帶你出去走走吧。”隨後將小蟻放於斜領之內,走出道觀,仰天呼道“神龍,快快出來。”天上頓時是烏雲翻滾,壓下。在翻滾的烏雲之中,有一條龍飛出。這就是傳說之中的神龍,原來這是真的。龍從雲霧之中滑翔而下,伴隨著閃電與雷鳴。在濃霧的籠罩之中而下,在霧色濃濃之中是若隱若現,籠罩著更多的神秘色彩。落下之時是四爪立地,彎曲的如同一條長蛇,頭高高的上揚,龍吟之聲傳至山谷之間。豢龍氏上龍背,雙手抓住它那分叉的兩角。小蟻從他的斜領之中爬出,道“這就是傳說之中的神龍,倒是有點像海中的龍王。”豢龍氏伸出手來,小蟻爬到他的手掌之上,豢龍氏問道“你見過海龍王。”小蟻點點頭道“是的,小蟻見過海龍王。”豢龍氏道“海中的龍是蛟龍,它們頭上是沒有角的。”小蟻則是不以為然,道“龍王是有角的,但是龍王的頭頂之上長的是一對獨角,與這龍倒是有些不同。”豢龍氏道“貧道知道了,我們要開始起飛了。”

小蟻爬上進入他的斜領之中,龍騰飛而起,在雲霧之中翻滾,又俯衝而下,在名山大川之中穿越。小蟻爬出斜領,可將華夏大地之上的名山大川一覽即全,又騰飛於九天之上,在雲霧瀰漫之中俯視大地。小蟻驚道“那是什麼?”豢龍氏道“那是長江與黃河,我們華夏族之根。”小蟻道“長江與黃河就像是兩條巨龍蜿蜒盤旋,小蟻還知道,長江與黃河是我們華夏族的龍脈之所在。”豢龍氏否定的道“不,不止長江與黃河,我們還有一條龍脈,是三條龍脈。”小蟻有些不解了,問道“先生,還有一條龍脈在哪裡呢?”豢龍氏俯視而去,道“你看,那是什麼?”小蟻一同俯視而去,道“那也是一條龍脈吧。”豢龍氏捋捋他那白鬍須,笑道“那是珠江,通往百越之國。”這就是我們華夏族的三條龍脈所在地,長江與黃河通往東海,珠江通往南海,所以說我們中國人是龍的傳人就源於此。

豢龍氏又問道“小蟻啊!我們要不要去長江與黃河的源頭去看看?”小蟻問道“先生說的是兩條龍脈的源頭嗎?”豢龍氏道“正是。”小蟻答應下來道“好吧,我們一起去看看吧,瞭解我們華夏族的源頭。”四抓向後滑翔,躍於雲端之上。太陽緩緩的升起,出於雲霧之中,紅光萬丈。小蟻望向太陽昇起的地方,問道“太陽昇起的地方是什麼地方?”豢龍氏道“那是東方,我們這是向西飛行。”小蟻點頭道“齊國在東方,面臨東海,秦國在西方,乃西陲之地耳。”豢龍氏道“我們已經出秦地,下面是羌、月氏之地。你說的很對。齊國在東方,齊國之東有一座仙山,乃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名曰蓬萊。齊國的威王、宣王和燕國的昭王派人去東海尋找蓬萊、方丈、瀛洲這三座神山,至今是杳無音信。”小蟻質疑的問道“蓬萊仙島之上真的居住有神仙嗎?”豢龍氏嘆息的道“也許是我的道行不夠吧。我曾數次訪問仙山,求仙問道,終是無果。曾聽聞仙師說過,要想進入仙山找到神仙,需要經過三關。第一關是蜃龍,蜃龍是沒有眼睛的,喜歡幻想仙界的樣子,當蜃龍承受不住幻想出仙界之時,就會從口中吐出煙霧,讓尋者迷失方向,也許威王、宣王與燕昭王所派出的人就是這樣的吧。這股濃煙就像是大海之上的仙境,若亭臺樓閣,在煙霧之中是若隱若現。還有就是海外鮫人,本是生活在島上的漁民,它們是受到蜃龍的影響,變成半人半魚的妖怪;第二關就是鯤鵬,當開啟蓬萊仙島的道路之時,鯤鵬就會張嘴進食,形成巨大的海上漩渦,沒有任何一隻船隻能從此漩渦之中平安的透過;第三關就是大海鰍,大海鰍身長有七米之長,大海鰍以龍與鯨為食,一張利口即使是銅牆鐵壁也會被吸出一個大洞,這也許是我與神仙無緣的原因吧。”小蟻聽後便明白了,道“先生,我曾從南儋部洲到齊國之時,經過你所說的島嶼,只是失之交臂。”豢龍氏道“好,我們會登上這座仙島的。”

龍在雲霧之中滑翔,其下有很長的山脈,山勢宏偉峻拔,峰頂有終年的積雪。小蟻探出頭來問道“先生,那是什麼山?”豢龍氏道“那就是崑崙山,是長江與黃河的源頭。”小蟻驚道“那就是兩條龍脈的源頭。”豢龍氏道“對,那就是源頭,看天色已晚,我們就在這崑崙山之上住宿一晚,明日再動身。”小蟻是欣然的答應下來,道“好。”龍出於雲端,飛躍而起,再次俯衝而下,落在雪域神山之巔。豢龍氏從龍背之上走下,放下小蟻,站於雪山之巔。龍再次騰飛而起,飛躍於九天之上,隱藏於雲層之中。

相傳,在西北方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崑崙山方圓八百里,高達七、八千丈,上面長有木禾,高四丈,粗可容下五個人合抱。山的每一面有九口井,每口井用玉石做欄。每一面有丸道,丸道有開明獸看守。這個開明獸是半人半獸,九頭,均是人面獸身,是半人半神所在地。崑崙山之上有很多宮闕,富麗而壯觀,如閬風巔、天墉城、碧玉堂、瓊華宮、紫翠丹房、懸圃宮、崑崙宮等。

豢龍氏走進這崑崙宮,盤坐下來。小蟻從他的衣袖之中爬出,站於豢龍氏的身前,叩行禮,道“先生。”豢龍氏睜開眼睛道“小蟻。你請坐吧。”小蟻坐於豢龍氏的身前。豢龍氏面向小蟻講了一些關於崑崙山的傳說,道“仙師對我說過這神秘的地方——崑崙山。西王母在這裡得道成仙,還有盤古大神,大地之母女媧等,周代穆王繼位已是五十多年,在位五十五年而崩,西王母曾宴請穆王赴於瑤池。”

星辰大海,繁星墜落,在遙遠的天際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乘一葉之扁舟漂流在茫茫的大海之上,經過風浪的翻打來到這蓬萊仙島。小船靠岸,小蟻從船艙之中走出,遇到半人半魚的鮫人,鮫人抬眼問道“你來此做甚?”小蟻叩行禮,道“在下是南儋部洲的小蟻,來此只為求仙問道。”鮫人卻是很樂意的道“看你一隻小小的螞蟻,倒是懂得一些人類的禮數。見你是如此的有禮,好吧,我就帶你去吧。”小蟻與鮫人上了一條大船,在鮫人的帶領之下向遠方航駛而去。在大海之上,有煙霧瀰漫。在大海之邊出現奇幻之景。海上有奇峰緩緩的升起,高聳入雲端。在奇峰之上有亭臺樓閣,每個奇峰有廊橋相連,在空中飛來很多的山峰,難道這就是傳說之中的飛來峰。小蟻站於夾板之上,望去驚訝的道“那就是仙界吧。”在它的身後傳來鮫人詭異的笑聲,天上頓時是烏雲壓頂,伴隨著電閃雷鳴,巨大的海浪翻打而下。這個鮫人很是陰險,時常的躲在小蟻的身後,道“你給我下去吧。”用力一推,將小蟻推下,而後露出猙獰的一笑,令人望而生畏。小蟻在翻滾的海水之中拼命的掙扎,可還是被海水捲入巨大的漩渦之中,在迷糊之中可以聽到鯨落的幽明之聲還有刺耳的龍吟之聲,這個聲音可以刺穿你的耳膜。

小蟻這才睜開眼睛,這個漩渦如同巨大的黑洞,被無形的黑暗所籠罩。小蟻也是不知身在何處?如同是時光穿梭,一晃之間竟然現自己站於高山之上,有云霧瀰漫或翻滾。太陽出於雲端,上空有大鵬展翅,難道這就是仙界。此時傳來一種如洪鐘般的聲音,道“小蟻,你來了。”小蟻抬頭仰望而去,坐於它身邊的是魯國的孔丘。小蟻叩仰拜道“夫子。”孔丘面向坐於磐石之上的老聃,介紹道“這是老聃先生。”小蟻轉身叩一拜道“老聃先生。”老聃先生道“你也請坐吧。”

小蟻坐於孔丘的旁邊,傾聽他們論道。孔丘不覺的嘆道“逝者如斯乎,不捨晝夜。黃河之水奔騰不息,人之年華流逝不止,河水不知往何處去?人這一生啊!不知往何處歸?”老聃聽聞之後,道“人生於天地之間,乃與天地是一體的。天地,自然之物也;人,亦自然之物也。人有幼、少、壯、老之變化,猶如天地之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的呢?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若是奔忙於仁義之間,則本性受到羈絆,功名存於心,則焦慮之情而生;利慾留於心,則煩惱之情日增。”孔丘解釋道“我憂於大道不行,仁義不施,戰亂不止,國亂不治。故人生之短暫,不能有功於世,不能有為民之感嘆。”老聃道“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之為,何勞人為?人之所以生,之所以死,之所以榮;之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順自然之理而趨,遵自然之道而行,則國自治,人自正,何須津津於禮樂而倡仁義呢?津津於禮樂而倡仁義,則違人之本性遠矣。猶如擊鼓之兵卒尋求逃跑之兵卒,擊之愈響,則兵卒逃跑的愈遠矣。”稍停片刻,對於孔丘道“丘為何不學之大德呢?”孔丘又問道“水為何德?”老聃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因其無有。故能入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老聃面向坐於孔丘旁邊的小蟻,道“小蟻可明白此話之深意?”小蟻答道“先生之言就是,眾人處於上,水獨處於下;眾人處於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於潔,水獨處於穢,所處之於盡人所惡,誰能與之爭?此所以為上善。”

喜歡群雄爭霸之蟻王請大家收藏群雄爭霸之蟻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