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國戰,大梁等不起了

小說:賀平安錦衣衛 作者:賀平安兮

“將軍前兩日在三司,極力推薦平陵作為伐楚的突破口,這似乎與我大梁兵法大家所推崇的武關道,那是南轅北轍啊。“

“啟稟大王,若是要南下伐楚,以我大梁擅長騎兵大規模推進之風格,當然選武關道,我大梁如今鎮守武關道西北出口藍關,背靠關中,楚軍若是自此攻梁,那是自尋死路。我梁軍若是不計代價,拿下武關道中間的中樞武關,也不是不可能。出武關後,一路暢通,我梁軍就可進入一望無際無險可守的宛城平原,拿下宛城,這就可以揮師南下,直抵荊楚。“

“然後呢?“

“成也武關,敗也武關,這秦嶺餘脈的武關道,雖說大軍可通行,但糧草輜重卻非易事。近八百里的武關道,成為我大梁唯一的後勤生命線。而我梁軍所要面對的是水網密集,後勤幾乎無限的楚軍。更可怕的是,我梁軍南攻的時候,中原北方的魏會做何反應?“

“故,武關道,對梁攻楚,亦或楚攻梁,在今日天下大勢中,都是下下之選。“

“將軍繼續!“

“第二條道,就是從雍州開始,沿著商水,繞開宛城,直奔襄樊,然後進入雲夢澤。此方案最大優勢是,我梁軍居高臨下,借商水之東南流,無論兵鋒,還是後勤,皆有優勢。可最大的劣勢就是千里崇山峻嶺,沒有一個可以依託的中轉歇息之地。而楚軍水軍實力要遠勝於我梁,那就是在這千里商水上,我們要面臨無盡的騷擾,有來自楚水師的,也有關鍵隘口楚步軍在兩側高山上給我峽谷中行進的戰舟使絆子。“

“那將軍覺得走平陵,有何不同?“

“回大王,平陵關,只是上述兩個方案實在難以執行之下的……險中求勝的無奈之舉。其實,末將還是認為北定東洲中原後,再南下伐楚方為上策。“

“唔……將軍啊,不妨把思路再開啟些,除了北定中原,或者平陵伐楚。大梁若要是一統東洲,還有沒有別的辦法?“

“這,回大王,我梁軍將士威震東洲,說以一當十固然有些誇張,但以梁城一域擴張成今日之帝國,虎狼之師,名至實歸!可惜就是人口……“

“這常年用兵啊,青壯年死傷確實有點重,寡人登基後,修生養息,今已近七載不曾對外用兵,人口恢復喜人啊。“

“大王英明,梁並商後,所轄領土,過去最高峰時人口近5ooo萬,一場大戰下來,十不存三,大王體恤萬民,勵精圖治,休養生息,人口已經逐步恢復到正常時的6成。固然相較北方的魏、趙,大梁是日漸佔據上風,但南邊的蜀、楚、滇,卻在快甩開咱們了。“

“我記得,三司的報告裡,你說過楚國人口已經四千萬,這是哪來的數字?“

“回大王,這是估算,楚國採取的是均田制,故人口和田畝容易統計。去年秋天,楚各地開始徵收田稅並重新進行田畝劃分,我們的細作拿到了一份楚武陵郡的奏報,總體來看,武陵郡轄境內男丁3o萬,婦女35萬,統計了死亡人口兩萬五千人,未統計到出生人口,因為均田制對死去的人口授田要收回,而對8歲以下孩童是不予授田,當年是有三萬新增授田人口就是說有三萬年滿8歲的孩童加入了授田的序列。這就意味著,楚的人口是在穩定且高增長。這還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楚、蜀等國都是以水稻為主糧作物,同樣面積的田畝,水稻可養活人口比北方的粟米小麥高出一倍。“

“國戰,拼的就是人口、糧草和銀錢,大梁,等不起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