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章 白臉紅臉(1 / 2)

在劉瑾督辦江南清田一事上,皇帝的做法已然背離了傳統儒生的一般想象。畢竟在儒家的治國之術中,幾乎沒有什麼事是靠著殺人才做得成的。

殺人見血,不祥之兆。

但天子之意不改,誰都阻止不了劉瑾,事情已然到了極為關鍵的關口。

太平盛世,王鏊大抵是當得好這首揆的,可這等時候,卻屬於是煎熬他了。

關鍵是正德皇帝太矛盾了,若說仁厚,很是仁厚,可卻也偏信劉瑾之流,仔細看起來倒有幾分始皇帝的模樣,雄才偉略的同時,也殺伐決斷。

朱厚照並不知道別人以此來類比於他,若是知道大概還得謙虛幾聲,不敢不敢,他的這些成就還差得遠。

內閣中。

王鏊面帶愁容的說:“皇上行事獨特,自古以來都少有君王行事如此激烈。偏生我等還說服不了陛下,而且若是強行而為,反而是火上澆油,使局勢更加危險。

這是總的局勢,而咱們身為內閣大學士,當此之時只能和劉瑾竭力周旋。一方面是從他的手下儘量保住一些忠良,另外一方面,還要盡力保住朝廷在士紳中的聲望。”

說完他自己還嘆氣一聲,其實因為劉瑾有天子支援,就算是他們也會力有不逮。

楊廷和自然點頭,“儘量保全一些忠臣,這自然是不錯。但是這第二點如何解?”

“陛下此番下天下清田令,為的是百姓,這一點務必要講述清楚。而且一定要講給官紳聽,朝廷之意不在於取他們的性命,若是有更多的人明白這一點,那麼也能使自己免於災禍。”

楊廷和微微點頭。

這是不錯。

也難為王鏊,在這種情況下做這些事情。

所謂天下,其實就是民心,讓更多計程車紳理解朝廷的本意,也能免於有心之人利用百姓,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張閣老,你以為呢?”王鏊再問一邊的張璁。

張璁其實不太在意他們這些‘無聊’的做法,“王閣老和楊閣老言之有理,但下官只提醒一句,內閣與劉瑾周旋,可不能給清田使絆子,否則叫皇上知道了,就是楊一清在朝,他也擔待不起。”

這話有幾分威脅的味道。

也是就著今天皇帝對楊一清的那番推崇之語來說的。

王鏊和楊廷和明白當然是明白的,楊一清那麼受皇帝喜愛,最後還是被扔到新疆去了,更何況於他們,“沒有人要給劉瑾使絆子,只不過清田要做成,不一定要殺人。”

張璁心中有些嗤之以鼻,這其中的邊界很難把握。

不過內閣和內宦之爭由來已久,就算有些動作,皇上應當也不會過於追究。

“只要不妨礙清田,下官覺得多搭救幾條人命也是可以的,劉瑾殺人如麻,確實過於囂張。王閣老和楊閣老準備如何做?”

王鏊略作思量,“按照老夫之前所說,內閣先給應天巡撫去個急遞,要巡撫荊少奎盡力從中周旋,對於各地要殺的官員、士紳,能慢殺則慢殺,事緩則圓。再者說,總得事情查清楚了才能殺人,不能不明不白的隨意殺人,這一點老夫要向皇上據理力爭,否則江南無人了。

第二點……皇上的旨意是討不到了,好在江南之地多名士,只能你我幾人湊湊關係,尋些熟識的,向他們講述朝廷的清田之策,要他們儘快出面,利用自己的關係與士紳說明清楚,只要配合清田,斷無送命之理。這件事抓緊做,還有機會。可惜……”

楊廷和明白他說的可惜是什麼,可惜李東陽死得太巧,不然不至於死那麼多人。

“閣老,謝體中、胡賓賢那些人也有幾分聲望,事急從權,這種時候也不是不可用。但我等與他不熟。”

“為何不找何鑑來?”張璁難得替他們出個主意。

何鑑原是應天巡撫,應當是有用的。

“該是找他,還有其他人也都找來。”

大勢之下,他們也只能如此,算是能保一個是一個。

……

……

第二天,張璁來向皇帝稟報了這些情況。

朱厚照聽聞後說:“來不及的。劉瑾這次做事比朕預計的還要急切,江南總共也就那麼點兒地方,朕給了他調動南京十七衛兵馬的權力,除非……”

除非再有變故,比如說士兵譁變。

這也是有可能的。

張永帶去的人肯定是沒問題。

但江南的兵馬本身就在江南,要他們去捕殺不遵清田令者,實際上這裡面的將官,大部分自己就是地主。

所以王鏊和楊廷和的第二點倒也不是沒有價值。

大刀雖能辦事,不過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能儘量說清楚,還是儘量的說清楚,總歸是有比沒有好,任他們做去吧。

張璁則耳朵一動,除非?

除非什麼?

他心中好奇,但不敢直接問皇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