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1 / 2)

增加了人手後,挖窯的度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僅僅用了四天的時間,一個四四方方,四米寬五米長,三米深的大坑就被挖出來了。

接著,王偉又用了一天的時間,帶著人挖平了一側的出口。

而這幾天的時間,負責建房的族人則是帶著人來修剪了兩個臨時用來避雨的草棚。

草棚的牆壁用木板隔開了,順著木板堆砌了不少的石灰和蜃灰。

石灰自然是石灰石燒製的,而蜃灰則是用蚌殼燒製的。

蚌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水泥的成分為石灰加上矽酸鈣,所以燒製後的蚌殼,算是一種最為原始的水泥了。

這些蜃灰和石灰都是用角鹿運過來的。

對於飼養這些草鹿,其實不少族人都有話說的。

王偉給了6含三個人專門負責草鹿的飼養。

但隨著部落附近的草料都被割完了,這個人手被增加到了六人。

並且按照6含的說法,明年若是鹿群的規模再一次擴大,還需要更多的人手去割草才行。

若是不想割草,那就需要王族自己種植草料了。

七個人手,每天都在養鹿,對於族人來說,是一種極大的資源浪費。

他們覺得,這些草鹿已經成年了,完全可以將大部分的雄鹿都殺掉,只留下來能夠生崽的母鹿和少數繁衍的公鹿就行了,沒必要將這些鹿都養著。

因為再養下去,它們的體型也不會增加了,最後殺鹿的時候,得到的肉也不會變多,養一天,就等於浪費一天的人力物力。

不過對於這些建議,王偉一概反駁了回去。

他養這些鹿,可並不只是為了冬天殺掉吃肉的。

經過這段時間的馴養,草鹿們逐漸明白了誰才是它們的衣食父母。

6含對於鹿的習性最為了解,僅僅用了八天的時間,就成功的將籠頭套上了鹿頭。

被鋸掉了角的雄鹿們就像是被閹割的公豬一樣老實,再也不像以前那樣具有攻擊性了。

套上的籠頭就跟牛的鼻環作用是一樣的,主要是指引鹿的行走方向的。

說實話,草鹿體型雖大,但它的牽引力,和牛馬比起來要差得遠。

至少草鹿是用來耕地的。

牛能夠耕地,用得是脖子的力量,馬能夠拉犁,用的是胸脯的力量。

草鹿不管是脖子還是胸脯的肌肉,都不能和牛馬相比,若是讓其拉動的東西並不沉重也就算了,若是太過沉重,牽引繩就無處捆綁了。

安在它們的脖子上會勒得它們無法呼吸,綁在胸口兩條腿前又邁不開,所以它們最合適的用法,就是像騾子一樣,在背上掛著兩個竹筐,垂落在它們腹部的兩側。

貨物的話,就將其放在竹筐之中,人在前面拉動籠頭上面的繩子,帶著它們前進。

大部分的石灰和蜃灰都是這樣運過來的,接下來,就是運送磚塊了。

一塊磚的重量大約在六斤左右。

若是在不傷草鹿的情況下,它們一次差不多能夠馱動兩百斤的重量。

每天除去吃喝休息,在馱重的情況下,能夠行走四十公里。

院子距離陶廠有三公里的路程,來回一趟就是六公里,不過回來的時候因為不用負重,度會快上許多。

所以一頭鹿一天差不多能夠跑滿十趟的路程。

一萬兩千塊磚,淨重七萬六千斤,二十頭鹿,用了兩天的時間就都運過去了。

這麼多的磚頭,若是用七八個人來運輸的話,沒有半個月的時間怎麼也運不完的。

見識到鹿的運輸能力後,族中那些對養著這些鹿頗有微詞的族人再也不出來蹦躂了。

同時,族人們對於馴養的牲口,也有了一種新的認知。

原來養著這些牲口,除了用來吃肉外,還能幫助自己幹活啊。

磚塊,蜃灰都準備好後,剩下的就是建造陶窯了。

而在陶窯動工,開始填地基的第一天,部落裡面的第一艘木船也徹底完工。

五米長,三米寬,兩米高的木船在族人的眼中確實是個龐然大物。

這艘木船是沒有配備桅杆和船帆的,驅動的方法就是靠著船槳人力划行。

大河的水流雖不湍急但也不慢,若是順流而下或者逆流而上都不困難。

唯獨在水流的衝擊下,朝著兩岸穿行起來比較費力,主要是怕水流會將船隻朝著下游衝去。

若是沒有好的駕駛技術根本無法駕馭這艘純人力的船隻。

所以,這艘被命名為岩鹽一號的木船第一次下水,王偉是極為重視的。

安排好了陶廠那邊的人充填地基後,王偉匆匆趕回了部落。

而這個時候,在族中三十多名壯漢的努力下,岩鹽一號也在滾木的幫助下被推到了小河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