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元服儀式

小說:簡單的戰國 作者:大餅醬

對於這個時代的武士來說,元服代表著真正意義上的成年,是一生中十分重要的儀式,此次晴景給乘松丸和彌次郎元服確實是大場面,越後國內有頭有臉的豪族,或是族長親至,或是派了嫡子觀禮,在評定間坐了一層又一層,倒是給人一種長尾家是眾望所歸的錯覺。

此次,玉千代也獲得准許在評定間裡觀禮,看著面前正在剃的乘松丸和彌次郎,一股莫名的喜感油然而生。

剃最初並不是元服的必須程式,但也較為流行,似乎一個鋥光瓦亮的“月代頭”可以向世人宣示武士的威嚴。剃主要是為了方便帶頭盔,由於傳統日式頭盔造型的原因,留在激烈作戰時可能會拉傷根和頭皮,影響武士揮,所以純軍事意義的“月代頭”逐漸流行起來,當然也不是所有人元服都剃頭,“軍神”大人元服時就沒有剃。

操刀剃的也是長尾家的重臣,倒是好手藝,不到半炷香的功夫,就完成了2個地中海的造型,玉千代覺得乘松丸和彌次郎瞬間老了十歲。

此次的元服儀式是有些不倫不類的,按照武家的慣例,男丁一般在十二到十四歲左右元服,當然也不是絕對的,特殊時期七八歲元服的也不是沒有,但按照慣例來說,乘松丸已經快十七歲了,元服確實有些晚了,而彌次郎十一二歲的年紀倒是剛剛好,兩人坐在一起,總有些怪異。

雖然兩人一起元服,但擔當主持的確並非都是晴景,乘松丸是由大熊朝秀負責儀式的。見乘松丸已經剃好頭,便來到房間中央,在乘松丸對面跪坐下來,並從懷裡拿出了宣紙開啟,將宣紙上寫著字向眾人展示後,喝到“齋藤家的乘松丸!”

後者恭敬附身。

大熊朝秀繼續說道“受晴景公和定信大人(乘松丸父親齋藤定信)委託,我在此主持你的元服禮,我將我的偏諱‘朝’字贈與你,希望你不負武家榮光。”

大熊朝秀將寫有字的宣紙舉過頭頂,上面寫著“新九郎朝信”。

“鄙人齋藤新九郎朝信謝過大人!”乘松丸行禮後接過了寫有名字的宣紙。

齋藤新九郎朝信,這便是乘松丸的新名字。這個時期日本不論是公家還是武家,名字是十分繁瑣的。是由姓、氏、苗字、通稱、名、官位等組成的,而名又包括家族通字和偏諱,以乘松丸為例,乘松丸是元服前的乳名,成年後一般就不再使用了。其正式稱呼中,齋藤是家族苗字,新九郎是通稱,即通常的稱呼,有些類似於中國古代的“字”,用以日常稱呼使用,畢竟有些場合直呼名字是見外或很不禮貌的,而這個通稱一般是在嫡系繼承人間帶帶相傳,如乘松丸的父親統稱也是新九郎,再說名“朝信”,“信”字是齋藤家通字,家族的子嗣都會傳用這個字,剩下的一個字就是偏諱,一般由有聲望的人贈與,當然也有因贈與人地位特別高,而把獲贈的字改作為家族通字的情況。贈字人與被贈人在一般情理上,產生一種保護與被保護的關係,當然這種關係有多牢固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至於姓和氏,由於齋藤家並非名門出身,只是越後國地方的豪族成長起來的,所以實際上其是沒有姓和氏的。

以坂東八平氏出身的長尾家為例對比其實更為直觀,比如玉千代的“養父大人”晴景,其幼名猿千代,元服後有了通稱“平三郎”,“長尾”是家族苗字,名為“晴景”,其中“景”字是長尾家代代相傳的通字,“晴”字是拜領室町幕府12代將軍足利義晴的偏諱。

長尾家屬於“平”氏。至於長尾家的姓,則是源於日本飛鳥時代的“八色之姓”制度,在日本“姓”的意義與中國不同,八色姓更多的是代表家族出身位階,長尾家,或者說所有平氏家族出身者的姓均為“朝臣”,所以晴景的正式稱呼實際上為“平朝臣長尾平三郎晴景”,長尾家家督世襲有朝廷冊封的從五位下彈正小弼的官位,所以晴景的官方稱呼也可為“平朝臣長尾彈正小弼晴景”,而官方簡稱實際上稱為“平晴景”。

姓和氏是從出生開始就不會改變的,就像玉千代入嗣長尾家,那也僅僅是繼承家名,其姓氏仍然為“藤原朝臣”,而非“平朝臣”,只是繼承家名也即“長尾”的苗字。

當然由於“源平藤橘”四大氏族後人確實繁衍的太多,苗字逐漸成為各家族的主要區分,特別是對於沒有顯赫出身的底層武士,苗字甚至已經是家族的全部了。

乘松丸,現在應該叫齋藤朝信的元服儀式至此便已經結束,在大熊朝秀的帶領下向晴景行了禮便退了下去。把場地留給晴景來主持彌次郎的元服。

齋藤家是長尾家附屬的臣子,柿崎家名義上則只是與長尾家為同盟關係,所以晴景親自主持其繼承人的元服禮,以示尊重,當然也有拉攏的意思。

晴景最終將自己的偏諱“晴”字贈給了彌次郎,加上柿崎家的通字“家”,這樣後者的正式稱呼便是“柿崎彌次郎晴家”,總的來說是很給柿崎家面子。

同時,晴景提出讓彌次郎作為玉千代的小姓,柿崎景家也表示了感謝,畢竟名義上玉千代是晴景過繼的繼承人,作為其小姓也是極為榮耀的事情,就這樣,玉千代算是多了個跟班。本來還想向晴景討要乘松丸的,但考慮到畢竟後者年齡大了,正是建功立業的時候,跟著自己有些耽誤了,這才作罷,反正以後有的是機會。

長尾景虎也來參加了此次的元服禮,可能也知道晴景不待見自己,也就沒再逾越給本家戰略提什麼意見,特別是在之前提議繼續圍剿黑田家的建議被晴景擱置之後,“軍神”大人似乎有些心灰意冷,此次來主要是向晴景“請假”的。

“外出遊歷?”元服禮結束之後,晴景有些意外的看著自己的弟弟,對其提出的要求有些意外。

“是的,兄長大人!”景虎點點頭,繼續說道“這些日子在與宇佐美駿河守請教,深感自己見識之淺薄,確實想到越後國以外的地方走走看看,也權當是修行了。”

“有想去的地方了嗎?”這句是青巖院夫人問的,元服禮結束後,青巖院夫人並未帶著玉千代離開,而是留了下來看看,自然是擔心晴景和景虎又鬧出矛盾。

“已經有目的地了,母親大人,先去信濃國看看,聽聞那裡最近不安定,如果有時間,我想再深入去甲斐國,聽聞那裡最近變化也很大。”景虎解釋到。

“景虎大人去信濃國是要去見識一下由布姬嗎?”看到現場有些沉悶,玉千代打趣到,倒是引起了其他三人的低笑,氣氛也有所緩和。

“好吧!”晴景同意道,“最近揚北眾的各家倒是很安靜,料想也不會有什麼麻煩,那我就同意你的遠行計劃。”

景虎拜謝後,又說道“回山城前,我去拜訪了天室光育大師父,光育大師倒是多次提到玉千代的教育問題,大師覺得可以把玉千代送到寺裡,這樣教導的時間會多一些,當然並不是讓玉千代出家。”

玉千代聽到景虎的話有些撓頭,老和尚倒是真不打算放過自己,可能是現自己最近上課有些懈怠,才提出到寺廟“清修”的建議。

不過轉念一想,玉千代也便接受了,畢竟最近這一時期待在城裡也是鬧心,預計就這兩年內,晴景與景虎的矛盾就會爆,國內諸人都面臨選邊站,自己現在年幼,雙方又一方是“養父”,一方是未來的“大腿”,呆在城裡也是徒增煩惱,不如去寺裡住一段時間的好。

晴景和青巖院夫人對此事意見倒是很一致,就是同意玉千代到寺裡去學習,畢竟在晴景沒有繼承人的情況下,過繼過來的玉千代是培養物件,送去天室光育處好好培養是應有之義,特別是隨著玉千代年齡增長,原有鬆散的學習安排已經不再合適了,需要接受系統的教育,再向原來一樣蜻蜓點水式的教學不再合適了。

就這樣,玉千代的學習計劃各方獲得一致透過,玉千代在第二日便被送到了半山腰的林泉寺,隨同的還有自己的小姓彌次郎,這傢伙的是很不情不願的也住進了寺院。大熊朝秀由於還要教授玉千代兵法,便在寺裡也留了一間房間,除了正常監督木刀劈砍練習,每隔三天再教授一次槍術和箭術,其他時間便都是天室光育教授“文化課程”,學習的強度對於小孩子自然是受不了的,一同陪讀的彌次郎都天天抱怨,但是玉千代畢竟不是真的年幼,倒是還能應對自如。

時間就在一點一滴流失,安靜的寺院生活,雖然枯燥但確實安逸,甚至讓玉千代有些想隱世於此的衝動,也難怪把景虎教育成虔誠的佛門子弟。

這天,早課結束後便沒有額外的安排,因為今天有法事活動,天室光育要主持寺裡的祈福,彌次郎也去湊熱鬧了。玉千代則坐在屋簷下呆,院子外面不時傳來女香客們的笑聲,玉千代感觸於自己名氣確實挺大,住到寺院裡以來,便不時有女香客們過來偷看,讓玉千代覺得自己已經是人們遊覽林泉寺的一個景點了。

“喂!”這時有個女孩竟然直接走進了院子,這裡是寺院的後院,玉千代倒是第一次見人這麼大膽直接闖了進來。

抬眼望去,不過是一個七八歲的圓臉女孩,相貌清麗,帶著明顯的嬰兒肥,穿著灰藍色棉布小袖,衣服裁剪的比較講究,也十分乾淨,雖然也有些青色補丁在上面,但更多的應該是起到裝飾美觀的作用,並非是因為窮困的原因,初看應該是武士或者商人家的女兒。但女孩卻偏偏剪了一頭散亂的短,然後用布帶隨意的紮在腦後,乍一看去有些假小子的感覺,因為此時條件稍好家庭的女孩都是蓄的,形象這麼“野”的丫頭一般也就農人家裡為了幹活方便才如此打扮。

“喂!你就是從京都過繼來長尾家的殿下嗎?”女孩看玉千代不理睬自己有些生氣,又帶著些好奇的問出一個讓玉千代無語的問題“京都人都和你一樣長得好看嗎?”

玉千代好笑的看著這個比自己大的女孩,故意調笑道“京都的人是不是都長得好看我不知道,但你要是再不走我絕對是讓你好看。”

玉千代還故意揚了揚拳頭,但迎接自己的,是迎面飛過來的木屐,而且正中靶心,玉千代直覺鼻子一酸,向後倒去,心裡一萬隻羊駝跑過,暗罵道“這是哪裡來的野丫頭,這麼不安套路出牌……”

喜歡公家的戰國請大家收藏公家的戰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