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議事(二)(1 / 2)

小說:替繁體字 作者:三合一咖啡

群臣中的一位老者此時出來進言道,“少主,臣竊以為討逆明府薨逝之事可暫不宣佈,若貿然公佈出去,臣恐軍心民心皆不穩。”

出來進言的老者是朱治,朱治是三朝老臣,年輕時便跟隨孫堅四處征戰,深得孫堅、孫策父子所信任,現為吳郡郡守,江東孫氏大本營的管家。

見朱治進言,在座群臣中有不少人露出了贊同的神色,他們也認為孫策已死之事可押後在公佈,避免引起動盪。

孫翊聽後卻搖搖頭,“大兄身死一事瞞不住的。動盪遲早都會有,與其暗流湧動,不如坦然面對,來一件,解決一件。”

暫時掩蓋孫策身死一事在孫翊看來沒有大的必要。

其一今日幾乎在吳郡的江東大小臣子都來了將軍府,人多怎麼能保證事情的嚴密性,到時候遮遮掩掩反而讓有心人多加猜測,甚至就算將來宣佈孫翊是繼主,也會產生不必要的流言。

其二,動盪既然遲早都會有,那麼不如早點宣佈,孫策之死太過突然了,藏在暗流的人肯定也很震驚。

就算他們有什麼陰謀,總需要時間施行,而這段時間就是孫翊以江東新主整合江東人心,穩固局勢的大好時機。

縱使有任何變故,只要基本盤夠穩固,那就翻不起什麼大的風浪。

朱治還要再勸,孫翊笑道,“江東地勢,有山川之固,而兄長恩德在民。今吾承基,大小用命,張公稟眾事,程公等為爪牙,此地利人和之時也,萬無所憂。”

孫翊的話辭令慷慨,又暗地裡誇讚了群臣一番。

堂內眾臣聽後臉上都浮現滿意之色,有些臉上掛著擔憂之色的臣子,臉上也慢慢出現了鎮定。

大家都是聰明人,自然知道江東局勢不會像孫翊說的那麼穩妥。

但是孫翊是江東的引領者,孫翊說出這番鎮定自若,飽含志氣的話,讓眾臣心中都有一種踏實感,有種找到主心骨的感覺。

現在所有人都可以慌,唯有孫翊不能慌。

朱治壯孫翊所言,眼中浮現驚喜的神色,朝孫翊一拜後退入了坐席中。

見初步安撫好眾臣,孫翊又轉頭對張昭言道,“告喪佈告中,張公言明,今吾承基,先兄任命的一概臣等照居舊職,非有過者,吾無降無貶。望他們各自用心,助我穩定江東。”

先用言語安撫好眾臣,再用實際利益捆綁住。

孫翊的話很明顯,只要你們不懷壞心思,安心做事,在自己掌權下,你們的職位只會更高,與自己一起共享富貴。

張昭抱手應唯。

在決定好這三件大事後,孫翊用手揉捏著眉頭,此具身體正是生機勃勃的時候,只是今日心神耗費巨大,經歷的變故也大,他心中也覺得疲累。

畢竟前世他只是個大學生,雖生性聰慧,又有讀過史書這個金手指輔助,但畢竟沒有受到過正式的政治教育,只能憑藉著先知先覺在黑暗中摸索著前進了。

幸虧孫策給他留下了一大批能臣良將,這才是孫翊有信心直面未來風浪的最大底氣。

在此時,從議事開始就默不作聲的呂範,突然走了出來,朝孫翊拜道,“少主若公佈討逆將軍死訊,那麼鎮守各地的少主宗親們或將率們,勢必會要求回來奔喪,請問是否允准。”

呂範有容姿儀貌,孫策還未渡江時就跟隨在身邊,並以家中財力私兵資助孫策成事。

在孫策創業之初,唯有呂範和孫河在孫策身邊,跋涉辛苦,危難不避,孫策也是將呂範當做親戚對待。

更別說呂範有救助孫家人出危難之功。

呂範此時點出的問題也正是一語中的,歷來新君繼位,宗親,眾將奔喪就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特別是新君對他們不信任的時候。

孫翊坐正身子,問呂範道,“依子衡之見呢?”

呂範神情嚴肅,但回答的卻很乾脆,“不準。”

“各位將率如太史慈、周瑜、李術等,宗親如孫瑜、孫暠、孫賁等奉先君之名各自鎮撫地方,盡皆要緊之地。

此時先君驟逝,正是更加小心防範的時候,不可使他們離開駐地,以免生變。”

呂範其實還有一點沒說,孫翊剛剛繼位,主少國疑。

列位外姓將領還好,只是那些宗親跟隨孫策起兵,勞苦功高,又是同姓之人,見孫翊繼位有些難免不服,若叫他們來吳縣奔喪,可能會有動亂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