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蒯越之謀(1 / 2)

小說:替繁體字 作者:三合一咖啡

荊州襄陽,鎮南將軍府。

在許都曹操接到孫策的死訊不久後,劉表幾乎在同時也得到了這個訊息。

當時正在和荊州當地名士談經論道的他,臉露喜色,眾名士不解,問之,劉表答曰,“南州之惡,已被天收矣。”

得到了這個訊息後,劉表也顧不上與眾名士談論經義了,立馬就回到了鎮南將軍府召叢集臣商議此事。

在劉表的召集下,荊州文武很快彙集一堂。

高坐上的劉表高冠寬袖,身長八尺的他,姿貌甚偉,又因為久居上位,一舉一動皆具有一番氣度,令人心折。

這時劉表臉上已經沒有了剛接到奏報時的喜色,只是言語中的輕鬆卻顯露無疑,他對著下列的一位臣子說道,

“子柔,如今孫賊遇刺而死,幼弟繼位,江東動亂不安,東邊之事無復所憂矣。”

要說天下諸侯中誰對孫策的死感到最欣喜,莫過於劉表了。

孫策孫翊兩兄弟之父孫堅,當年雖是死於劉表部將黃祖之手,但當初於峴山設伏誘殺孫堅一計就是劉表親自謀劃的。

因此江東孫氏與荊州劉氏之間有化解不開的血仇。

孫策渡江後在江東異軍突起,威震東南,劉表一直深為憂慮。

就在去年冬季,孫策率大軍征討江夏,劉表命侄兒劉虎與大將韓曦率五千長矛軍支援黃祖。

在這一戰中,孫策大敗黃祖,黃祖隻身逃走,其妻妾兒女七人被俘。

劉虎韓曦二將全都戰死,劉軍共死傷二萬餘人,赴水溺死者達一萬餘人,戰果之慘烈,氣的當時的劉表想拔劍把黃祖殺了。

氣憤之餘,劉表心中還有不為外人所知的恐懼。

孫策如此驍勇,與其父相比不遑多讓,江夏為荊州東部屏障,若是為孫策所破,後果不堪設想。

不料還未半年,孫策遇刺而死,而繼位的只是其一個十七歲的幼弟,劉表心中瞬間如釋重負。

被劉表喚作子柔的男子是荊州名士蒯良,是劉表最為信任的謀士之一,他拱手慶賀劉表道,

“眾不附者,仁不足也,附而生亂者,義不足也,孫策為刺客所刺,蓋因他暴虐而少仁義,有今日之禍,咎由自取矣。”

蒯良的一番話說得劉表連連點頭。

荊州眾臣中的一位臣子緊皺眉頭,似是不滿蒯良的這番空話,起身向劉表諫道,

“當今之世,豪傑並爭,天下之重,在於爭地。今江東生變,群情不安,正是我荊州大有可為之時。

今將軍何不乘其弊而起,命大軍順流而下進討江東,江東方有內亂而吾大軍臨境,土崩之勢已可見也。

屆時將軍地跨荊揚,虎視南方,漢室之興,指日可待。”

對劉表諫言的是如今荊州別駕劉先。

聽了劉先的諫言,劉表凝眉沉思,然思索一番後,還是搖搖頭道,

“孫策雖死,然周瑜、太史慈等將皆在,吾非不欲伐之,只是兵者,大事也。非有萬方之時,不可為之。”

劉先聽後又再勸道,“此二將雖為人傑,然孫翊初登大位,君臣未必一體,此時伐之,必有奇效。

今將軍手握十萬旌旗坐而觀望,孫翊若愚尚好,孫翊若賢,待其從容平定內亂,吾恐去年江夏一戰又會重演矣。”

聽到劉先提起令自己引為大辱的江夏之戰,劉表臉上閃過怒氣,但想到劉先背後的家族,劉表生生壓抑下怒氣,只是語氣沒有那麼好了,

“去年江夏一戰,是那孫賊趁我內亂而行之,今孤已平定荊南張氏動亂,全據荊州,帶甲十餘萬,縱使孫策復生再來攻吾,吾亦不懼,況其幼弟乎?”

劉表所提及的內亂說的是建安三年時,長沙太守張羨率零陵、桂陽三郡叛逆劉表。

當年劉表親率荊州主力南征,卻連年徵之不下。

張羨死後,張羨部將奉張羨兒子張懌為主,劉表趁此時機終於攻滅了張氏勢力,全取荊南三郡,擴地數千裡。

去年孫策攻打江夏就是趁荊州內亂的時機。

在劉表看來,去年江夏一役敗的那麼慘,孫策驍勇無雙固然是重要原因,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荊州主力都在荊南平叛。

因此劉表只派了五千援軍援救黃祖,如今自己全據荊襄,帶甲十餘萬,錢糧無數,若是孫策再來攻,鹿死誰手還未可知呢。

劉先見劉表執意自守,況且劉表所言也在理,如今荊州的整體實力是強於江東的,他知道已不可勸,無奈之下只好退下。

在劉先退下後,堂中又出來一人,對劉表說道,“明公所言甚是,但如此良機明公也不應錯過。江東越亂,對吾荊州終究是益事。”

劉表看向堂中的這人,這人是蒯良族弟蒯越,現任鎮南將軍長史的蒯異度。

見是蒯越出列,劉表臉色溫和了些,問道,“異度,有何良策教孤。”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