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炸了、靜了、笑了(1 / 3)

小說:替繁體字 作者:三合一咖啡

在孫翊不在的這段時間裡,吳縣也正在生著一些悄然的變化。

其中一個變化是,自從上個月討逆將軍孫策遇刺,其弟孫翊繼位以來,

因為孫翊只是繼承了孫策的吳侯之爵位及兵權,而朝廷方面至今未給孫翊敕封將軍稱號,

故而在撫軍中郎將張昭的授意下,將討逆將軍府的牌匾換成了吳侯府,以暗示眾人區分並表露除舊迎新之意。

不僅是一塊牌匾的改變,在吳侯府內也生了一些變化。

往日裡,孫策是江東的主人,那麼大橋就是江東的女主人。

孫策之母年齡已大又生性淡薄,如今只是終日禮神,管理吳侯府中內務的重任在以前就是由大橋承擔的。

但如今江東新主孫翊上位,孫翊之妻是徐氏,因此大橋在孫策頭七一過,便將吳侯府女主人的權力慢慢轉交給了徐氏。

如今雖然也會過問一些事務,但所有決定的權力都在徐氏手中了。

除了這兩點之外,還有許多或大或小處的改變。

這些改變都是在一個基礎下進行的,這個基礎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孫翊的江東之主的位子正在越來越穩固,江東的權力交接也變得越來越穩定。

自古以來,權力之關鍵在於名與器。

雖然孫翊並沒有太過在意這些細節,但其手下的張昭、周瑜等人卻不能忽視這些。

大橋也是聰慧之人,她主動讓位,將已經不屬於她的權力交出,是為了避免將來將自己陷於風波之中。

孫策才剛剛過世一個月,這些改變不能說是眾人正在遺忘他。

相反的,他所創造的功業沒人能夠抹殺,孫翊和眾臣更沒有抹殺孫策功業的意思,這些改變,一切都是為了江東的穩定而已。

吳縣,吳侯府。

在吳侯府中的一處官署內,撫軍中郎將張昭正在批覆著各郡縣呈報上來的政務。

在孫翊親征前,孫翊命張昭、周瑜二人留守吳縣,替他處理他不在吳縣的這段時間的一切政務。

其中撫軍中郎將張昭主理政務、建威中郎將周瑜主理軍務。

在孫翊走後,張昭與周瑜二人分工合作,兢兢業業的二人共同維持著江東中樞機構的正常運轉,有力的穩定了江東大局。

只是,此刻張昭的臉上正浮現慍怒之色。

孫翊親征廬江時只帶著為數不多的軍糧,因為當時得到的情報是李術可戰之兵不過一萬,整體戰鬥力更加比不上孫翊帶的那一萬江東精銳。

因此當時張昭建議不如攜帶少量軍糧,以求加快行軍度,只要到了廬江境內,隨便打下一座縣城,就食於敵,軍糧不足的問題就會得到解決。

可是據後來呂範傳回的訊息可知,廬江郡的各縣的守備力量比預想的強上許多,由此帶來的問題是,攻下一座縣城的時間會比預想的久上許多。

雖說呂範信中言明會勸君侯退兵,但孫翊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孫家男兒一旦上起頭來,誰能攔得住。

萬一孫翊執意按照原計劃攻打,那麼孫翊軍隊缺糧的問題就會變得嚴峻起來。

而一旦如此,孫翊可能會從吳縣調撥軍糧支援。

當初孫策每次親征,多是以張昭留守後方,江東小霸王只負責莽,保證後勤供應便是張昭。

習慣了孫策作風的張昭,早就養成了未雨綢繆的習慣。

吳縣身為江東的政治中心,本來儲糧是足夠的。

但孫翊為了穩定各郡山越叛亂的形勢,一共派出了四萬大軍前往各郡守衛。

這四萬大軍可都是分別帶著大量的糧草前去的,再除去吳縣本縣所需,吳縣就沒有多少餘糧了。

畢竟孫氏剛統一江東沒有多久,之前幾乎每年必有大戰,江東休養生息的時間不多。

在這種情形下,吳縣還能有供給四萬大軍的糧食,張昭已經無愧“江東管仲”之令譽了。

張昭前幾日就命令各郡縣輸送糧食補給吳縣,以備孫翊所需。

但幾日過去了,各郡縣大多隻是上書言山越作亂,道路不通,無法輸糧於吳,真正運糧而來的並沒有幾個。

張昭氣的將收到的這些文書紛紛掃落在地。

江東境內山越叛亂勢如水火是不假,但在孫翊“分佈諸將,鎮守各方”的策略下,山越的叛亂並沒有進一步的瀰漫起來。

更不用說弄得好似處處有山越,竟然可以隔絕整個江東的道路。

江東數十縣屬中竟只有寥寥十幾個遵照吳縣的命令輸送糧食。

大部分縣沒輸糧於吳的原因在於,雖然他們都表示臣服於孫翊了,

但在如今的態勢下,在具體的事務中,他們還是抱著觀望態度,想著儲存實力,等到事有不濟了有自守之力。

一群鼠兩端的傢伙。

孫策在位時對他們不薄,如今江東有難,不思報效新主,勤於政事,反而營私苟圖,陽奉陰違。

張昭性格剛正,雖熟讀儒家典籍,本人文學素養更是極高,但脾氣一直是比較衝的。

對這些鼠兩端的地方縣長,張昭恨不得盡皆貶黜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