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宗親心思(1 / 2)

小說:替繁體字 作者:三合一咖啡

閒來無事的宗親們,如今也正在討論近來在吳縣傳的沸沸揚揚的這件事。

孫賁與孫輔是親兄弟,同是孫堅的兄長孫羌的兒子。

孫賁字伯陽,是孫家這一輩諸兄弟中年紀最長的,比孫策還大。

孫賁年少時就出仕,為郡督郵守長,當年孫翊之父孫堅在長沙舉義兵討伐董卓時,孫賁去吏千里投奔,在孫堅身邊隨從征伐。

後孫堅在攻打襄陽時遇伏而死,當時孫堅死的突然,身邊又沒有親信在,並沒留下遺命。

而且當時孫策並不在孫堅軍中,孫河關係又不如孫賁親近,因此孫賁就攝帥孫堅餘眾,扶送孫堅的靈柩返回江東。

恰好這時袁骨頭被曹操從南陽一路打到壽春,在安葬了孫堅後,孫賁就領著孫堅的餘部歸附了袁術。

孫賁歸附袁術後,頗得袁術重用。當時孫策也在袁術軍中,孫策數次為袁術立下戰功,袁術也數次許諾孫策太守之職,但最後都沒有履行。

不同於袁術對孫策的出爾反爾,

袁術命孫賁討伐袁紹任命的九江太守周昂,孫賁在陰陵一地擊破了周昂,因為此功袁術表孫賁為豫州刺史,行徵虜將軍。

孫堅當年也是為袁術表為豫州刺史,袁術抬高孫賁藉以壓制孫策的用心昭然若揭。

後來孫策東渡討伐江東,便寫信邀請時在袁術手下的吳景、孫賁、孫香三位外戚宗親來助他,書中言,“今徵江東,未知二三君意云何耳?”

當時袁術與劉備爭徐州,任命吳景為廣陵太守,吳景得到孫策的信後便委郡東歸,孫賁更加果斷,袁術欲用其為九江太守,孫賁不就,直接棄妻孥還江南。

孫賁回到江東後,孫策大加重用,隨孫策平定江東各地。

等平定豫章郡後,就命孫賁為布威中郎將領豫章太守,為他鎮守江東西面門戶。

雖然回江東後,以往袁術表用他的官職,孫賁一概不認,只認孫策給他的布威中郎將一職,

但畢竟有這等履歷在,他還立下了不少功勳,加上孫賁是這一輩孫氏兄弟的長兄,所以在孫氏兄弟中,除了孫策外,他之威望最高。

此次暫留吳縣的提議也是孫賁倡的。

當初孫翊曾下令,禮雖重要但應注重時事,因此規定孫策去世一個月後,江東全境除喪服,勿日哭,以專心任事,保境安民。

孫策去世都已經快兩個月,棺槨也在半月前下葬了,

因此來奔喪的一眾宗親們都已經除了喪服,穿常服。

如今身穿常服的孫賁正與其弟孫輔相對而坐。

孫輔是孫賁胞弟,孫賁早失二親,孫輔那時還是嬰孩,孫賁親自瞻育,因此兩兄弟之間友愛甚篤。

孫輔為孫策任用為揚武校尉,擔任廬陵太守,廬陵是孫策分豫章郡所置,乃是江東防備荊州的重鎮。

廬陵郡與孫賁鎮守的豫章郡合二為一的話,就是整個江東的西境,如此緊要的位置孫策交於孫賁、孫輔兩個親兄弟,由此可見對他倆的信任。

在當時孫策遇刺而死的訊息傳到廬陵時,在孫輔得知孫策讓孫翊承基後,孫輔其實是不滿的。

孫策死後,論功勳,論資歷,論輩分,他的兄長孫賁都應該是下一任江東之主。

在孫輔看來孫策讓孫翊繼位是出於私情,沒有考慮到當今江東的態勢。

孫翊那個乳臭未乾的少年有能力保守江東嗎?

孫輔深深替他兄長不值。

應該承繼江東的是他兄長孫賁才是。

孫輔由孫賁親手帶大,這個弟弟心裡在想什麼他很清楚。

他知道孫輔此時心中還只是不服氣,但若任由孫輔的這種不服氣展下去的話,遲早會釀成大禍。

因為他在收到孫翊允許他奔喪的文書後,知道孫輔也在名單中,在從豫章郡出經過廬陵郡時,就把他這個弟弟一起拉到吳縣來了。

一路上,孫輔私下裡對他多次抱怨,他也多次訓斥,但觀孫輔臉色,應該是沒怎麼聽進去。

如今孫翊親征,用李術的人頭證明了他自己的能力,孫賁替孫翊慶賀的同時,也再次勸孫輔道,

“你以前認為君侯是以親繼位,但如今廬江一戰後,足可體現君侯之武略,汝還心懷不滿否?”

“討逆擇君侯繼位,固然是因為君侯是其親弟,但討逆也定然深知君侯之能,

否則討逆為何越過當時已經頗有名聲的仲謀而選擇更幼的小七呢?

希望經此事後,你心中不要再懷抱他想,與我共同好好輔弼小七,避免重蹈孫暠的覆轍。”

孫賁口中所言小七便是孫翊,孫翊在孫堅這一支為三郎,但在同輩兄弟中排行第七,故族中幼名為小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